作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皇帝,而且是一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留給了人們太多的故事和傳說,即便是她死了,憑藉一塊無字碑,又把後人帶入了疑惑當中,至今無解。帶著後人的種種猜測,今天王老五來給大家說說武則天立的無字碑。
武則天的一路走來就像是當代企業家的成功史,她從入宮慢慢爬到皇后的寶座,後來登上帝位,建立武周。在封建社會,一個女人能當皇帝,真的是傳奇,在武則天統治的這段時期,知人善任,重視人材。同時開創了殿試、武舉和試官制度,在農耕方面獎勵農桑。她的這一系列舉措不輸給同為唐朝時期的很多男皇帝。直到晚年的時候,武則天開始奢豪專斷,政績上有了滑坡。武則天在位的這段時間,她有兩條法寶。第一是消滅異己,第二是勵精圖治。
神龍元年,武則天生病了,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已經82歲了,很快,武則天在上陽宮崩逝。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入葬乾陵。乾陵位於現在的咸陽市乾縣梁山上。堂堂的皇帝為何把墓選擇在這裡?相傳武則天招來袁天罡和李淳風,讓他倆找一個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歸宿,用來建造陵墓,袁天罡和李淳風接到命令後,迅速去尋找這個風水極佳的地方,說來也巧,在他倆精心算卦之後,同時找到了這個地方,武則天並沒有馬上就認可,而是吩咐一批又一批的大臣都去考查,前來堪查的大臣都被驚呆了,確實是個風水極佳之地,馬上組織人馬修建。
在現在看來,陵園的規模宏偉壯觀,依舊有著帝王的氣勢,有內外兩重城牆組成,內城牆南北長1450米,東城牆長1583米,西城牆長1438米。墓前有兩塊高六七米多的石碑,西面的「述聖碑」碑文主要是歌頌唐高宗,據說碑文是由武則天撰寫,東面則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無字碑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寬2.1米,厚1.49米,重量將近100噸。碑頭雕刻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龍, 碑座用駿馬飲水,雄獅雲紋等刻畫而成,相比其他帝王的墓碑,雖然沒有大篇幅的碑文,但是這樣的雕刻方式在歷代的帝王墳墓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然而也就是這罕見的無字碑,留給人們無限的猜測。關於無字碑,民間的說法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說武則天自知罪孽深重,撰寫碑文恐怕更招後人嘖罵,還是不寫為好,也有說法是武則天建立的大周朝後,內心感覺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後將江山歸還李家,但由於自己奪位稱帝的這段經歷,使她對自己死後的境遇沒有信心,更害怕世人定她篡位之罪,予以責罵,因而留下無字碑藉以自贖。
然而另一種說法是,武則天認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達的,在她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這應該算她的一大政績。在武則天看來自己雖是女人,但是比起唐高宗來說,自己的才能絕對高於平庸的唐高宗,但是在當時有很多人認為大唐是李家的,武則天是搶了李家的江山,把她當做叛臣逆賊來看,相反對於她的功勞視而不見,因而武則天要把自己的功勞讓後人去評述,去記載,於是就有了無字碑。
最後一種說法也很有道理,武則天想讓後人去評說她的一生,這種說法與前面的那種說法恰恰相反,武則天對自己的一生還頗感自豪,作為女流之輩,卻能在政治鬥爭中脫穎而出,並達到了權力的巔峰,想讓後人客觀的評價她的功績,而自己的兒子李顯與自己有尖銳的利益衝突。肯定不會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武則天要將自己的一生功過是非交於後人,就是要讓人對自己的一生作出評價。
這三種說法聽起來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誰也不知道哪一種說法才是她的本意,也有可能她的本意並不在這三種說法之中,因為現在無從考證。你認為哪種說法才是武則天的意圖呢?
乾陵是至今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好的一個,也是現如今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乾陵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讓眾多盜墓者望而止步,就連歷史上盜墓鼻祖黃巢也在這裡吃過啞巴虧,他曾組織了40萬大軍對乾陵企圖盜掘。在西側將近挖出50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然而就在他準備尋找新的入口時,突然傳來了很多女人凄慘的哀嚎聲,這些盜墓大軍瞬間都被嚇跑了。另一位盜墓賊溫韜在企圖盜竊乾陵時也沒有嘗到甜頭。溫韜盜墓到底有多厲害呢?唐朝一共有18座帝王陵墓,其中17座被溫韜盜走。民國時期的軍閥孫連仲也打過乾陵的主意,親自率領幾十萬人的軍隊準備浩浩蕩蕩的洗劫乾陵,用人工挖掘失敗後,直接改用炸藥,他所想到的地方几乎被炸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墓道口的蹤跡,最後也是無功而返。
後來人們開始在無字碑上面進行了很多填補,直到現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在這13段文字中,其中有一段文字長期以來沒有人認識。據說這是早期的契丹文字,隨著契丹的很快滅亡。後人幾乎都不認識這些文字了,只能作為一份珍貴的文獻史料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