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1月13日陳炯明出生於廣東海豐,於1899年曾經中過秀才。1906年他到廣州就讀於廣東政府學堂,兩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在1909年他任職廣東議員期間,先後提出多個有關廢除積弊的法案,發揮了很大的實際意義。同年,他被推為代表,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1910年廣州起義開始後,他參與了聯絡工作,任職調度課副課長。武昌起義之後他被組織派到南方支部組織民軍起義。廣東獨立之後他聲討袁世凱,失敗後逃往香港轉赴新加坡。1916年回到廣東參與討袁鬥爭,在此期間擔任了粵軍總司令、廣東省省長、內務部總長等職,後在北伐問題上與孫中山產生分歧被革職。
1933年他在貧病交迫之中於香港離世,享年五十五歲。他為我國近代革命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是一位曾經顯赫一時的地方軍政長官,那麼他的後代子女現狀如何呢?
他這一生只有一位夫人,夫妻之間的感情也十分融洽和諧。二十一歲時他娶了導師的女兒黃云為妻,兩人生下八個子女,五女三男。1936年夫人黃雲因病離世。
其中的五個女兒分別為,長女陳寶瑤、次女陳碧瑤、三女陳瑞瑤、四女陳淑瑤、五女陳娓瑤。這五個女兒的信息及近況皆不詳,僅有四女陳淑瑤留有一副畫像於世。
長子陳定夏自幼勤奮好學,身為長子的他也很重孝道。在其父病危的時候,他本與弟弟陳定炎一同在上海求學,在接到其父病危的消息之後急忙趕回家中,想要見他最後一面。沒想到,他在乘船的途中在船上感染了時疫,抵達後便一病不起。最終他與父親同時病逝,父子的兩副棺柩同時下葬。
次子陳定炎在1923年生於香港,他在1946年獲得交通大學科學學士學位之後又赴美國攻讀研究生學位。他曾獲得多個航空和機械工程的學位,其中在1948年獲得特拉華大學的碩士學位,在1950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畢業之後陳定炎博士在美國一家通用動力電船公司擔任研發組經理,後調至華盛頓特區研發總部任職。同時,他還在聖母大學、羅德島大學及康涅狄格大學任職教授,獲得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終身研究員的身份。1986年他離職之後,轉職成為一個歷史學家和中英文雙語寫作的作家。2006年他生病並發肺炎於香港離世,享年83歲。
他的妻子徐亞孫與他相伴五十八年,兩人生有四個子女,下一輩有兩個孫子兩個孫女。他的後代目前皆在美國定居,為美籍華人。
三子名為陳定炳。因其父與愛國學者章太炎(字型大小炳麟)的交情甚深,於是給自己的次子與幼子起名的時候皆取自章老先生的名號。後世及近況不詳。
陳炯明這樣一位民國初期傑出的政治軍事家,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後來離世之時家境飢貧交迫,以至於他下葬的時候竟然要用為他母親所準備的棺木,令人唏噓。他的後世子弟為人低調內斂並不張揚,雖然其父為顯赫一時的軍政長官但子女們也並沒有因此生活在他的名號之下,而是安穩過著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陳炯明集》段雲章 中山大學出版社
2. 《罕見民國書籍:陳炯明離世》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