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電信網路詐騙,需要警惕新套路、新騙局。近年來,一些犯罪嫌疑人盯上未成年人,通過網路遊戲,實施詐騙。
今年年初,山東省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接到楊女士報案,稱她9歲的兒子遭遇電信詐騙,楊女士的賬戶被轉走5萬多元。
報警人 楊女士:他玩了一款叫「蛋仔派對」的遊戲,剛開始也沒在意,後來孩子慌了,然後找我哭著說,他被騙了。
原來,楊女士的兒子在玩遊戲時,認識了一位好友,對方稱可以贈送給他這款遊戲的皮膚,她兒子很是高興,添加了對方做qq好友。
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新偵大隊民警 張振亞:添加完qq好友後,對方就告訴楊女士的兒子,說他在領取遊戲皮膚的時候,操作失誤了,導致這個遊戲賬號被凍結,然後就恐嚇楊女士的兒子,讓他按照要求,下載了一個手機遠程操控的軟體。
楊女士的兒子偷偷按照對方的要求,在手機上下載了共享手機屏幕的軟體。
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新偵大隊民警 張振亞:犯罪人員通過手機遠程操控,開通了被害人所使用手機的免密支付功能,然後犯罪人員向指定的電商轉賬匯款,造成了楊女士5萬多元的損失。
在隨後的核查過程中警方發現,這些電商都是犯罪嫌疑人非法開設的洗錢賬戶,楊女士的錢款進入賬戶後,經過層層轉移,最終都落入到境外犯罪嫌疑人的手中。
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黨委副書記 何啟國:由於楊女士的孩子,一開始擔心被家人責怪,等到楊女士報警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止付凍結時間,我們開展工作時,涉案賬戶裡頭只有幾毛錢了。在此也提醒廣大群眾,一旦遭遇網路詐騙,千萬不要慌張,一定要第一時間選擇報警,因為報警時間越早,挽回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誘導加威脅 讓未成年人掉入陷阱
遭遇電信網路詐騙,報警越早越好。楊女士報案之後,山東菏澤警方又陸續接到多名家長報案,所述孩子遭遇的詐騙與楊女士兒子如出一轍,警方據此抓獲兩名犯罪嫌疑人。
報警人 王先生:那天孩子寫完作業後,就用他媽媽的手機刷短視頻,然後從視頻頁面,跳出來一個能免費領取遊戲裝備的鏈接,他就點進去了。過了一會,我的手機上就收到一條轉錢的簡訊,當時我以為是孩子媽買什麼東西了,我就趕緊問,他媽媽說什麼也沒有買,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的銀行卡可能被盜刷了。
原來,王先生的兒子為了得到免費的遊戲裝備,通過微信,掃描了鏈接上的二維碼,緊接著,便進入一個客服小程序里,隨後客服讓王先生的兒子發送遊戲信息和想要的皮膚。
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新偵大隊民警 張振亞:王先生的兒子發送完信息後,這個假冒的客服,就以他是未成年人操作,導致賬戶凍結為由,威脅他使用父母的手機進行轉賬匯款。
王先生的兒子,一開始並不願意按照對方的指示進行操作,但是接下來犯罪嫌疑人說的話,著實把王先生的兒子嚇得不輕。
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新偵大隊民警 張振亞:客服就告訴王先生的兒子,如果不配合的話,你的父母就會面臨坐牢的危險,你自己未來也上不了大學,而且客服還給王先生的兒子,發了幾張小朋友被公安機關抓獲的圖片,這個時候王先生的兒子就非常害怕。他知道他媽媽手機的付款密碼,他就按對方的要求,分三筆轉了6萬多塊錢,到指定的銀行賬戶裡面。
好在王先生報警及時,辦案民警立刻展開止付凍結工作,成功將部分被騙資金凍結在涉案賬戶里,隨後警方通過資金流向,鎖定住兩名犯罪嫌疑人,並成功將其抓獲。
家長需加強監護 提高孩子防騙意識
對於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的電信網路詐騙,除了警方嚴厲打擊之外,家長也應該加強對孩子的監護,教導孩子提高防騙意識。我們來聽警方的具體提示。
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新偵大隊大隊長 於法潔:詐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偽裝成遊戲客服,以「賬號被盜需要解凍」或者「充值返利」等借口誘導孩子轉賬來實施詐騙。
二是冒充孩子老師或家長,潛入到孩子班級群內,發布虛假的收費通知,騙取孩子和家長轉賬。
三是組建虛假「名師輔導班」,以繳學費、領取助學金實施詐騙;還有誘導孩子購買虛假明星演唱會門票等方式進行的詐騙。
警方提醒,網路交友需謹慎,對主動搭訕的陌生人一定要保持距離,切勿輕信「免費贈送」「特別福利」等誘惑,避免加入未知群聊,不要隨意視頻聊天或屏幕共享,尤其警惕任何轉賬匯款要求。
與此同時,家長也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手機及支付賬戶,避免讓孩子單獨使用手機。切勿向孩子透露手機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密碼信息,並建議關閉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孩子在不知情或被詐騙情況下進行轉賬操作。
警方在此也提醒廣大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加強安全教育,包括通過分享真實的詐騙案例,提升孩子的警覺性,避免其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