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這是關於清明時節的描述,落花飛舞,芳草青青,黃鶯與蝴蝶飛來飛去,熱鬧嬉戲。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清明節氣,自然氣候溫暖適宜,正值春天最美的時刻。當然其不僅是暮春中的一個節氣,更是民間傳統里的一個重要節日,其最核心的主題便是掃墓祭祖,傳承孝文化。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屆時民間也會通過各種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所以清明其實是一個彙集多種內涵的綜合性節日。4月4日清明,再忙別忘:做2事,吃3樣,忌1事,傳統習俗要延續,下面就來看看具體內容有哪些吧~
做2事
放風箏
放風箏是一項具有季節性的娛樂活動,春天的風力適宜,氣流平穩,更容易讓風箏高高飛起。清明放風箏則是古來有之的習俗,其可以讓人們親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時人們也藉此來祈福,希望可以帶來平安好運和福氣。
種樹
清明節也稱為「植樹節」,屆時陽光溫暖明媚,雨水也比較多,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所以民間流行著種樹栽樹的傳統。而樹木對於我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其有助於凈化空氣,防風固土,減少水土流失,也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美好。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種種樹,讓其從小懂得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吃3樣
吃青團
青團是清明節的代表食物,其圓圓的形狀象徵著團圓美滿,同時青綠的顏色又寓意著生機勃發,人們也藉此來祈禱作物順利生長,獲得豐收。
【豆沙餡青團】
1、紅小豆提前浸泡至變軟,再鍋里煮到開花的程度。將其撈起放到不粘鍋里,加點黃油,黑糖,在鍋里不斷翻炒,直到炒至抱團的狀態。
2、艾草先經過摘和洗,清出其中的雜質後,在熱水中煮兩分鐘。接著將其夾出來,放到料理機裡邊攪碎。
3、將其倒在盆中,然後準備糯米粉和粘米粉各半,混合攪拌,揉成團狀。
4、豆沙餡分成小份,一一搓圓,這樣在包的時候更方便。
5、麵糰也分成小份,接著在手裡團成小窩窩的形狀,放上餡料再封住,進一步團圓之後,在蒸鍋裡邊加熱二十分鐘就熟了。關火之後刷一點油,吃不完的可以用保鮮膜裹住,這樣可以保持軟糯的口感。
吃雞蛋
雞蛋是傳統節日里的常客,清明時節也流行著畫蛋,吃雞蛋的習俗,來祈禱身體安康,也祝福孩子們茁壯成長。
【大蒜拌雞蛋】
1、準備幾枚雞蛋,將表面的髒東西沖洗掉,接著用寬水去煮,十分左右,關火後等兩分鐘再撈出。
2、涼透之後將其一一剝出來,切成小塊裝到碗里。
3、準備一些蒜蓉,其中加生抽,醋,香油和鹽,攪勻後,淋到雞蛋中,輕輕拌勻,就完成了。
吃香椿
清明時節,香椿芽開始長出來,所以屆時別忘了嘗嘗鮮。其賞味期短暫,僅在清明到穀雨節氣這段時間最鮮嫩。
【香椿拌豆腐】
1、挑選鮮嫩的香椿芽,逐一摘過之後,將其放到開水裡邊,煮到變色熟透時撈起來,繼續放在涼水中降溫。
2、豆腐一小塊先在蒸鍋裡邊加熱十分鐘左右,接著將其切成小丁。
3、香椿芽從水中撈出,瀝干之後進一步切碎,放到碗里,撒點鹽,粗辣椒粉,另外準備一點熱熱的油淋到上邊,用筷子去輕輕拌勻,就可以端上桌了。
忌1事
忌到偏遠地區踏青
踏青春遊是清明時節的重要傳統,而且其在現代也是法定假日,給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機會。眼下氣候溫暖怡人,各地的花草樹木都展現出春日的生機,大自然猶如一幅絢麗的畫卷。不過在賞春踏青時,要選擇近郊,熟悉的公園等區域,這樣出行時更加方便。而不能貿然前往偏遠地區,交通不變,也容易遇到不確定的情況,反而會影響了踏青的心情。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