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一兩山藥一兩金,冬季山藥賽黃金」。山藥有兩個進補作用,一是健脾養陰,二是補腎,老人常說:冬天吃山藥,勝過吃補藥。山藥既可以達到秋冬健脾開胃的效果,又能起到補肝腎的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評價山藥為健脾補益之物,滋精固腎之品,能治諸般百病,療五勞七傷,常食可益腎氣,健脾胃。但在買山藥時,我們也要小心謹慎。要是買到難吃的山藥,那不但會把錢白花了,還可能導致食物中毒這種情況呢。我的表姐夫告訴我一些行業內幕。他在菜市場賣菜已經7年了,他告訴我有5種山藥絕對不能買,即使免費贈送也不能要!這讓我對山藥的選擇有了嶄新的認識,與此同時也讓我明白,原來挑選山藥是有門道的。
1、不買捏起來軟的山藥
市面上的山藥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糯性山藥,這種山藥里澱粉的含量比較高;另一種是脆性山藥,澱粉含量相對而言少一些。不過呢不管是哪種山藥,用手去捏的時候都得感覺很堅硬。要是發現山藥捏起來軟乎乎的,那就意味著它已經存放了很久,內部可能已經開始變質啦。碰到這種情況的山藥,最好別買。
2、不買表面沒根須的山藥
大家都曉得,山藥是在土壤裡頭生長的,它的那些營養成分主要是靠根須來吸收的。可以說根須那可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根須能幫山藥吸取養分。要是一根山藥的根須越多,那它吸收到的營養成分就越豐富,這種山藥吃著口感也會更好。所以呀挑山藥的時候呢,要是看到山藥表面差不多沒啥根須,或者根須特別少,那就一般表示這種山藥吃起來口感不太好,所含的營養價值也不咋高。
3、不買聞著有異味的山藥
在選山藥時,要是能聞到它散發出的味道,就得稍微留意下。要是感覺到有不一樣的地方,像有很刺鼻的怪味,或者更嚴重的,竟然出現了發霉的氣味。這一般就表明,這種山藥,已經變質了,或者是被污染了。山藥若是發生變質或受污染了,便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所以我們才會聞到難聞氣味。這些物質,不但會影響山藥的口感,也會降低山藥的品質,關鍵在於,它們還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威脅。所以在挑選山藥的時候,得認真地去聞一聞,要是發覺山藥的味道不對勁了,就別選。
4、不買外皮有黑點或霉點的山藥
山藥在保存或者搬運的時候,有些會磕傷而變質。要是看見山藥的表面有很明顯的黑斑,或者長出了霉斑,這就說明山藥已經開始變質了。吃這樣的山藥,不但味道會特別奇怪,還可能有好多細菌呢。吃了這種山藥,有可能會引發嘔吐、腹瀉之類的癥狀,厲害的話甚至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所以家裡的山藥「有了黑點」或者「長出了霉點」,就得馬上把它扔掉。
5、不買切口處發黑的山藥
常買山藥的朋友都清楚,多數山藥是整根賣的,很少有切開賣的。緣由很簡單,山藥一旦被切開,就容易遭受細菌侵襲,而且切口處會發黑、氧化等。這不但會影響山藥的外觀,還會大幅降低它的銷售量。不過比起美觀來,更多人關心的是山藥的衛生問題,從健康角度考慮,還是建議大家別買切開的山藥。
要是今天文章對您有幫助,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轉發分享出去,點一個贊,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