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風食里·無肉不歡》
,快手編輯部 著,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21位快手美食創作者,起鍋熱飯,燒一桌熱氣騰騰的團圓菜。
小時候吃過的東西是最好吃的。它們珍藏著我們無憂的愉悅時光,儲存著親友質樸的愛與關懷,鐫刻著時光發酵後閃光的瞬間和一路走來人生授予的成長勳章。和家人一起吃的東西是最好吃的。那是奶奶或外婆藏在碗底的肉塊,是媽媽在廚房裡施魔法般變出的美食,是趕了很久的路回家後一桌讓人垂涎的家常菜。
城市裡有便捷的快餐,有林立的餐廳,有值得打卡推薦的美食,而鄉野中,有新生的嫩筍,有松柏枝熏出的臘肉,有滿山跑的肉質鮮美的家禽……從南到北,到食材最近的地方去,尋找鍾情的美味。這美味,充滿愛,充滿期待,讓人覺得踏實,四處漂泊的人彷彿回到了港灣,懸著的心似乎找到了歸處。
本書集結了21位美食創作者的美食故事,好好吃飯,認真生活,懷抱平常心,勤懇努力,用記錄、分享來獲得更好的生活,這就是他們樸素而珍貴的生活哲學。從他們的故事裡,我們獲得味蕾的享受,也獲得情感的慰藉。正如汪曾祺所言,人生忽如寄,莫辜負茶,湯和好天氣。
>>內文選讀:
序
快手科技副總裁 陳思諾
短視頻和直播時代的到來讓整個世界變「薄」了。小屏幕里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他們滾燙鮮活的日常拓寬了我們對遠方的想像。
作為全國頭部的短視頻和直播社區之一,快手提供了豐富多元、包羅萬象的內容,這些內容呈現了一種質樸的、接地氣的真實生活,使我們通過快手看到了鄉村美食的野趣,看到了群眾體育的村潮,看到了平凡日常的溫暖,還看到了許多充滿生命力的普通的快手創作者。
民以食為天。在本書中,我們就以美食為線索,和快手上的美食創作者聊聊天,了解他們記憶里印象最深、最有意義的一道肉菜。他們中不乏美食自媒體界的「頂流」,比如在各平台上粉絲均超千萬的潘姥姥。年過六旬的她最忘不了的美食還是年少時哥哥煮的金寨吊鍋。他們中也有像向小盪、紅紅這樣剛起步的美食創作達人。由於愛吃、懂吃,他們便隨手在快手上分享家常菜,卻收穫了幾十萬粉絲的關注和點贊,讓自己的生活多了一種可能。
在這些美食創作者的故事裡,打動人心的不僅是食物豐富的滋味,更是背後的情意。
這些故事裡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擁有 1400 萬粉絲的「農村會姐」拍美食短視頻的初衷竟十分簡單,只是記錄3個孩子成長的點滴日常,她希望他們長大後再看到這些畫面時能記起媽媽是怎麼腌肉、揉麵糰的。
這些故事裡有小輩用滿桌美食對長輩給予的毫無保留的愛的回應。「00 後」美食創作者「鈔可愛」在見識了大都市的精彩之後,甘願回到小山村,陪伴爺爺過起了每天攆雞攆鴨的山居生活,對她來說,幸福不過是復刻一碗爺爺最拿手的四川自貢冷吃兔當下酒菜。
一道菜也會成為愛情故事的註腳。「鄉野麗江嬌子」第一次吃到麗江臘排骨還是在和現在的丈夫第一次約會時,那是在大學小吃街上的一家不知名的飯館裡,後來這道菜成了他們婚後餐桌上的「常客」。
不少中國人都有些含蓄,只有在圍坐一桌吃飯時才會吐露半分情感。這些做法各異的肉菜背後,有人們對情感的珍重和對未來的美好希冀。
美食也撥動了人們命運的齒輪。有的美食創作者嘗試發表美食短視頻的起因是,線下店鋪經營不善,日子捉襟見肘,總要想點別的出路。他們想到自己愛吃也愛搗鼓吃,就嘗試著和屏幕對面的網友分享自己店鋪或餐桌上的每一道菜,沒想到卻做出了名堂,收穫了不少粉絲的支持,也有了一定的經濟來源。就像美食創作者「條件有限」說的,他曾經每天進電子廠,在流水線上工作,下班就回家吃飯、睡覺,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就是這樣,平淡如水,沒有奔頭,沒想到一台簡單的設備、一個小小的屏幕,卻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快手背後的短視頻直播時代,讓更多的普通人成為美食創作者,得到了被看見的機會。他們不僅能「擁抱每一種生活」,更能「擁抱每一種好生活」。
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這些美食創作者的心態卻很從容、平穩:河南濮陽的「農村會姐」僅在快手上的粉絲就已破千萬,但她卻沒有搬到城裡的樓房裡,依然和丈夫及3個孩子守著村口的小院。用她的話說:「打開門就是一棵蘋果樹和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老美了,全是鋼筋水泥的城市可比不了這裡。」家住黃土高坡的「陝北霞姐」一聽到別人喊她網紅,臉就更紅了。她還不那麼適應人們的注目,有時走在街上被粉絲認了出來,她只疑心是自己穿錯了衣服,結果鬧了個大笑話。
聊起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規劃,他們不會描摹太多宏偉藍圖,而會更關心真實生活的具體問題:肉有沒有腌到位;今年冷得晚,臘肉的肉質緊實嗎;地里摘的二荊條能不能逼出仔兔的香氣……
聽著他們的故事,我們也不自覺地放鬆了緊繃的神經,漸漸舒展眉頭。通過短視頻的聲音和視頻畫面,我們可以想像另一種遠方的生活:溪流流淌,黑山羊臨溪飲水,西風吹過高山,帶來了熏房裡臘肉的松木香;炊煙升起,等到村落亮起星豆般的燈光,人們知道一天的忙碌結束了,又到了圍著一爐黃土豆臘肉火鍋聊家常的時間。
好好吃飯、認真生活,懷抱一顆平常心,同時勤懇努力,用記錄、分享來獲得更好的生活,這就是所有快手創作者樸素而珍貴的生活哲學。
我們仍記得在稿件籌備階段,快手美食創作者「牧民達西」打來的一個視頻電話。屏幕那頭的他對著鏡頭,悠悠地說:「我就想讓你們看看這遠處的牛羊,聽到了嗎,來自我們草原上的風正呼呼地吹著。」就這樣,呼倫貝爾的風也吹進了後廠村的辦公室。
我們也想把這陣風帶給大家,讓大家在忙碌的生活里,看看天南地北的各種肉菜的做法、熱氣騰騰的日常,回想記憶里那道獨一無二的肉菜的味道,拾得一分閑趣。
讓我們在熟悉的村風間探尋食物的味道,體會快手美食創作者的生活哲學,一起慢下來。
作者: 陳思諾
文: 陳思諾圖:出版社提供編輯:周怡倩責任編輯:朱自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