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吃過的稀罕食品:碾轉·連毛糕·漿粑饃

2023年11月06日17:58:10 美食 1724

在與鄭州朋友的一次小聚中,一盤淡綠色的冷盤吸引了我的目光。其外形像粉條,半透明;口感柔韌,又像糯米、糜子之類的糧食製品。問朋友,說這是「碾轉」,明明聽清了,卻又再問一次,怕是濃厚的中原口音讓它轉了義,哪有食品叫這麼個有點動感的名字,平凡得有點土氣。

「碾轉,就是用快熟的麥粒在磨盤上磨和擠出來的(乾的糧食磨出的是粉,濕的糧食在磨中只能被擠壓成條),所以它顏色是青的,形狀像粉條。這東西俺們小時候常吃,麥快熟時就等不及了,先捋上幾把麥穗,搓出麥粒,然後在磨盤上一轉,出來一條條的,涼拌也可以,但最好的是炒著吃,放些蔥花,那香能飄出十里地。」

你沒吃過的稀罕食品:碾轉·連毛糕·漿粑饃 - 天天要聞

碾轉

噢,這究竟是一個嘗鮮的產物還是飢餓的產物呢?與之類似的還有陝西北部米脂縣的連毛糕,和陝西南部紫陽縣的漿粑饃。

連毛糕是陝北的一種民俗,「九月九吃連毛糕」,就是在糜子尚未成熟時,趁糜子殼尚未變硬,與糜子一起磨成面,蒸成糕吃。糜子黏,蒸出的糕軟溜溜的,口感特別好;還可以將糜子糕炸了吃,那香味和口感的黏軟甜真箇是鄉村的「金不換」,過年時待客時都少不了這個東西。至於將糜子殼與糜子面一起磨成面,並不是這樣的口感更好,而是如此可以節約一點珍貴的糧食。

再說漿粑饃,紫陽作家張宣強有一篇同名文章寫得極細,這裡照錄如下:

「包穀還是『青殼子』的時節,扳下棒子,撕去殼子,將籽粒抹下來。這時的籽粒嫩嫩的有飽滿的漿汁。籽粒夠了一升兩升便一勺一勺喂進石磨里磨,磨呼呼轉,漿汁從磨縫汩汩淌出,白白凈凈散發出甜絲絲的氣息。磨畢,把包穀漿置於盆中發酵,第二天便漲成滿滿一盆。於是去摘來闊碩的油桐樹葉,取一張,捲成盆狀,舀一勺包穀漿,將葉折轉封住,便是一個三角形的漿粑饃了。放入鍋中蒸熟。取出,一邊揭油桐葉一邊吃它,饃上清晰地印有油桐葉的脈絡,煞是好看。口中是一種甜甜酸酸的味兒,很是爽口。咀嚼起來細膩柔韌綿軟,口感好極了。

人們也常把麥粒磨漿做漿粑饃。饃為棕色,因為未去麩皮。不過這饃當地不叫漿粑饃,叫『麥粒子饃』,口感跟漿粑饃差不多,比饅頭別具滋味。」

你沒吃過的稀罕食品:碾轉·連毛糕·漿粑饃 - 天天要聞

漿粑饃

張宣強的回憶,無意中也和紫陽東北方向的河南民俗有相似之處,即也有用乳熟的糧食粒作食品的習慣。只不過前者是用磨盤擠出的條狀物,後者則是磨漿蒸饃

百度,這種食品西部的農業區也有,但多以青稞為原料,做法也與中原地區有區別,先將八成熟的青稞穗子放在鍋中煮熟,然後晾冷,搓去麥殼,便成青糧食,稍撒點鹽,吃起來有滋有味;熟青稞,放到石磨上碾成火柴棍粗細、長短不等的繩索狀,因其形,名之為「麥索」。 清代涼州進士郭楷有詩云「莫嫌貧舍無兼味,尚有青青麥索餐」。

中國的食品種類豐富,民俗學者偏重記錄其色、形、味,有時卻忽略了其起源,這是一個缺憾。

考諸歷史和民俗,作物成熟或即將成熟時節,採摘新谷品嘗其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講究。《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漢書•食貨志上》:「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餘千五十。」

這一禮俗在民間逐漸演化為嘗新,也有叫咬青或咬春的。古人把清明時節食野菜稱為「咬青」,意為經過了一冬的忍耐,到了清明時就可以吃到青菜了。咬青南北不同,南方多說吃青團,北方多說吃春餅,即便是同一種野菜,在名稱和吃法上,各地也有地域差異。

在此基礎上,南方地區漢族和少數民族還發展出「嘗新節」,時間大都在春秋收穫時節。農家從田中摘取少許將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飯,殺雞宰鴨,舉行家宴。宴前,先將飯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將新米飯餵給狗吃,然後按家中長幼次序嘗新米飯。

浙江西南一帶,到了每年的收穫季節,也就是新谷上場,要請長輩嘗新。由年紀最大者吃第一口,然後用筷子把米飯挑一點放桌上,以示年年有餘,然後大家共餐。在此前,不準將新收稻穀置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觸。開鐮時,要割幾株稻頭、稻稈飼牛,讓牛嘗新。此俗今尚有。每臨嘗新節,再苦的農家,在這一天也要讓全家大小吃飽喝足,有條件的還殺雞宰鴨,以便精力飽滿,迎接收穫。

相形之下,少數民族的嘗新節更為隆重,其中尤以貴州仡佬族為甚。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先由寨老或鬼師帶領童男童女到田間采新,摘些成熟的穀物瓜果,掛放古樹下,然後殺豬宰羊殺雞,用整雞、豬頭、羊頭、九串豬肉和二十四碗飯祭祀祖先和神靈。族人按輩份尊幼排列,跪拜祖先,鬼師口誦仡佬語,用竹鞭指五穀六畜教識,眾人跟讀。祭畢,放炮掃寨、演儺戲、唱山歌、耍武術,寨老則用篩盛雞、肉、酒,將栓有紅辣椒和青蒜的竹桿插在田間地頭,以示送祖畢。節日間,還舉行放生活動。

你沒吃過的稀罕食品:碾轉·連毛糕·漿粑饃 - 天天要聞

仡佬族嘗新節

上述禮俗究其實,乃是飢餓怕了的人們對收穫的期盼和感激,並以此形式傳承祖先的教誨和族群的美德。

追根究底,今天豐富的食品其實大都是飢餓的產物,「神農嘗百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所以冒險,是因了飢餓的不得已。臭豆腐、霉乾菜之類的東西則是因為食品壞了捨不得丟棄而陰差陽錯的產物。碾轉、連毛糕、漿粑饃等則是青黃不接時人們迫不得已的辦法,誰知竟感覺比成熟的糧食還更有一番滋味,於是一個新的品種就此誕生了。但是,這個過程不能說,說出來其實都是淚。

如今在城市和日漸城市化的農村,許多傳統不再,但附會在節氣或收穫節點上的某些習慣還殘存著,嘗新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每到麥黃前夕,河南城鎮一些街頭,常有商販拉著裝有磨盤的三輪車,在街頭現場磨製碾轉,那一股清香和翠綠,引得孩子和年輕人圍觀,中老年人忍不住解囊購買,他們買的不光是新鮮、異味,還有家鄉的記憶、民俗的片段、長輩的溫暖……

你沒吃過的稀罕食品:碾轉·連毛糕·漿粑饃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

曹欽白,龍年生人,忝附老三屆驥尾。

下過鄉,當過兵。1976年進入稅務局收稅一年有餘,之後從事文書、秘書、稅收研究等工作。1985至2019年在陝西《稅收與社會》雜誌社和《中國稅務·陝西國稅》《陝西稅務》任主編、編輯。著有《我的觀點》 《享受稅收》《稅收未被解讀的密碼》《稅:給你制衡權力的權利》和《憶軍旅,能不憶玉樹》《儒雅掩塵遺澤遠》等。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信我,都去做!包你一吃一個不吱聲! - 天天要聞

信我,都去做!包你一吃一個不吱聲!

大家好呀,我又來給你們分享好吃的美食啦!今天給你們分享的是麻薯布丁的做法!快碼住這個配方,自己在家也能實現麻薯自由啦!酥酥脆脆的麻薯外殼,一口下去還有點糯嘰嘰的感覺,再搭配上冰冰涼涼的布丁,奶香奶香的、QQ彈彈的太香甜了,雙重口感,真的太上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 天天要聞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夏天走在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外皮削得乾乾淨淨泡在鹽水中金燦燦的菠蘿插著一根竹籤香甜氣味撲面而來看起來「上頭」到不行但你知道它們是怎麼加工的嗎?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 天天要聞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428元兩隻的梭子蟹,168元一斤的皮皮蝦。」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今年五一假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餐館就餐時遭遇「宰客」,引發了網路熱議。5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諮詢到秦皇島市發改委物價科,其表示,飯店等消費場所的商品定價一般由市場調節,並通過明碼標價向消費者展示。該網友...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 天天要聞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2025年5月9日-2025年5月11日,iCAR 揚州福聯店(愛咖)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諮詢購買,具體優惠信息如下:車型促銷車型指導價(萬)優惠幅度(萬)優惠價(萬)庫存狀態2024款 401km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 天天要聞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近日,上海市「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線上線下商家紛紛推出活動吸引市民採購。來自普陀區東西部對口協作地區的昭通市也趕來赴約。5月6日,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五五購物節」系列活動暨昭通市特色商品發布對接會舉辦。枇杷、蘋果、小碗紅糖……等來自雲南昭通地區的各色優質農產品紛紛亮相,市民們也有機會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