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炒股中,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
在K線語言的研讀中,開始時是不需要注重成交量的,比如看K線形態,此時的成交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已經淹沒在大形態之中,就如同諸多單日K線一樣,在形態中單個K線不足以改變大形態和趨勢;如果繼續深入研讀,想要判斷大致的價格拉抬時間,此時的成交量就成為關鍵因素,此時它就已經成為短線交易者必須注意的一個因素,是力量之源。
什麼是成交量:
成交量指成交手數、成交金額、換手率,市場評論中的成交量一般指成交金額。成交金額和換手率是成交量分析的主要關注內容。
成交量的意義:
在技術分析中,研究量與價的關係佔據了極重要的地位。成交量是推動股價上的原動力,市場的有效變動必須要有成交量的配合,成交量是一種惹你的指標,成交量的大小反映該種股票受投資者關注的程度。
量價關係:
所謂量價關係就是指成交量和價格的同步或背離的關係:
1、量價同向。股價與成交量變化方向相同。股價上升,成交量也相伴而升,是市場繼續看好的表現;股價下跌,成交量隨之而減,說明賣方對後市看好,持倉惜售,轉勢反彈仍大有希望。(與量縮價跌相離)
2、量價背離。股價與成交量呈相反的變化趨勢。股價上升而成交量減少或持平,說明股價的升勢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撐,這種升勢難以維持;股價下跌但成交量上升,是後市低迷的前兆,說明投資者唯恐大禍降臨而拋售離市。
成交量買賣原則:
1、在多數情況下,當量縮後價不再跌,一旦量逐步放大,這是好事。
2、在下跌過程中,若成交量不斷萎縮,在某天量縮到「不可思議」的程度,而股價跌勢又趨緩時,就是買入的時機。
3、成交量萎縮後,新低點連續2天不再出現時,量的打底已可確認,可考慮介入。
股價放量拉升之後出現縮量調整再次放量買入法則,需要注意:
1、選股時剔除冷門股和下降通道的個股。
2、選擇那些曾經連續放量上漲,近日縮量回調的個股進行跟蹤,待股價企穩、重新放量。
3、且5日均線翹頭和10日線形成金叉時,就可果斷介入。
成交量實戰選股:
1、底量超頂量
當股價到達階段性底部後,成交量卻突然異常地放大,同最近的時間段相比,該股的成交量放大速度往往高達幾倍以上,與形成頭部時成交量相比,也超過當時放量規模,這就是「底量超頂量」現象。
擁有這類個股的投資者應該靜觀其變,等待拉升便是,持幣者則要及時跟進,不要錯過機會。
(1)當發現底量遠遠超過頂量時可買入。
(2)當股價衝過前一頭部的瞬間時,可迅速買入
2、後量超前量
後量超前量的出現表明主力建倉的態度,並且倉位不斷增加;主力倉位越重那麼今後股價上揚空間越大,否則不足以出貨;隨著股價緩慢上升,後面成交量實際支持的股價已經超過前面成交量所支持的股價,或者說,前面股價成交的量已經被後面更高價的成交量所消化,已消除套牢盤只剩下穩定的獲利盤,這為股價今後上升減少了阻力;
隨著股價的繼續上升和成交量的繼續放大,股價連續突破前頸線位,拓寬了上升空間。從此股價將一浪高過一浪!
3、縮量之後再放量
選股時剔除冷門股和下降通道的個股,選擇那些曾經連續放量上漲,近日縮量回調的個股進行跟蹤,待股價企穩、重新放量,且5日均線翹頭和10日線形成金叉時,就可果斷介入。通常此類股票的30日平均線必須仍維持向上的趨勢。
4. 上升途中大陰量
這種方法應該與K線圖結合運用。只有在大陰量所對應的K線為小陰線時,才可以放心介入。如果所對應的K線圖為大陰線,則說明多方力量太小,此時就應該好好地注意防範風險
5、地量地價
地量地價是指股票在成交量非常少的情況下,其股價也創出了階段性的新低。
地量,意味著成交量已是階段性以來的最少成交量,地價亦指股票階段性的新氏。
如果股價一直在持續下跌的過程中,沒有再出現過持續的帶量下跌或者階段性的帶量下跌過程,那麼即使是出現了所謂的地量地價,也並不意味著市場出現了底部,因為空頭的下跌能量還沒有釋放出來,市場後續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來說,市場要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跌勢才可能會停止,地量地價才會出現。地量出現後,可能出馬上出現地價,也有可能在後續的時候再出現地價
案例分享:
最後:為了方便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也是做好了圖文並茂的介紹,大家可以直接保存下來,方便後面復盤研究,如果覺得對你有所幫助,記得給我點贊,也可以轉發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祝大家股市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