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陸爍宜

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丨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丨陸爍宜
編輯丨鄭琳
會計差錯頻現、IPO關鍵期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棄A轉港的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軟科技」)能否成功叩開港交所的大門?
北交所官網顯示,2023年6月,勝軟科技IPO申請獲受理。然而,經過三輪問詢後,2024年10月28日,該公司因從北交所撤單,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在A股IPO折戟後,勝軟科技很快又重整旗鼓,今年1月23日,該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表。
4月29日,勝軟科技披露2024年年報,營收和凈利潤錄得雙增長。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2022—2024年(下稱「報告期」),勝軟科技的業績增速持續高於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然而,其收入確認合規性曾遭北交所三連問。另外,由於頻頻進行會計差錯更正,勝軟科技及其實控人、財務負責人還被出具警示函,且自2021年以來,該公司4年換了4次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內控有效性及財務數據真實性待考。
4月22日、5月9日,就公司財務內控有效性、頻頻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及更換籤字會計師、撤回A股IPO的原因等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勝軟科技發送郵件並致電詢問,但電話無人接聽。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復。
業績增速遠超4家同行,第四季度收入佔比曾遭北交所質疑
勝軟科技是一家為大中型能源企業、製造業中小企業及公共管理機構提供從信息化建設到數智化建設全鏈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客戶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能源企業。
Wind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勝軟科技的營收分別為3.91億元、5.02億元、5.2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82%、28.43%、4.69%;凈利潤分別為0.38億元、0.54億元、0.5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8.60%、42.70%、10.50%。
雖然2024年勝軟科技的業績增速大幅放緩,但是跟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相比仍遙遙領先。
在申報A股IPO的招股書中,勝軟科技將中科信息(300678.SZ)、久遠銀海(002777.SZ)、山大地緯(688579.SH)、眾誠科技(835207.BJ)列為同行可比公司。
Wind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上述同行可比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速均值分別為-11.34%、4.99%、-3.22%,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值分別為-24.21%、-18.41%、-247.71%。從單個企業來看,報告期各期勝軟科技的營收及凈利潤同比增速在同行可比公司中均位列第一。
勝軟科技業績表現遠超同行,或與其第四季度業績爆發有關。
招股書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勝軟科技的營收分別為1.57億元、1.6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13億元、-0.11億元,均為虧損狀態。而根據全年業績測算,2023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四季度,其營收卻分別達到3.45億元、3.62億元,佔全年營收的比例約為68.73%、69.04%;凈利潤則分別達到0.66億元、0.71億元,實現全年扭虧為盈。
與同行可比公司相比,勝軟科技第四季度的收入佔比明顯更高。根據該公司2023年8月29日披露的首輪問詢函回復,2020—2022年,其第四季度的收入佔比分別為79.10%、77.45%、79.14%,而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60.43%、55.69%、44.28%。從單個企業來看,2020—2022年,勝軟科技第四季度收入佔比也處於最高水平。

北交所在三輪問詢函中連續追問其收入確認合規性、準確性問題。而在首輪問詢函中,北交所就要求勝軟科技說明是否存在通過合同拆分、合併以調節收入的情形,以及第四季度銷售收入佔比與同行可比公司存在差異的原因、合理性等問題。
勝軟科技回復稱,該公司存在合同變更的情形,相關會計處理合規;不存在通過合同拆分、合併以調節收入的情形。雖然同行可比公司第四季度收入佔比也普遍較高,但由於勝軟科技的客戶主要集中在以油田單位為主的國有企業,受到招投標制度及其支付慣性等影響更加明顯,因此第四季度銷售收入佔比高於同行可比公司。
因頻現會計差錯被罰,IPO期間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需注意的是,2022—2023年,勝軟科技共進行了3次會計差錯更正,更正事項包括收入確認、成本費用跨期、通過報銷形式發放獎金等,對各期凈利潤的影響比例分別為-62.24%、-15.34%、0.00%。
根據首輪問詢函回復的梳理,2022年4月26日,勝軟科技對2021年度前期的會計差錯進行了調整。其中,2020年的應收賬款調降3706.10萬元,主營業務收入調降4478.56萬元,主營業務成本調降3655.45萬元,年初未分配利潤調降8020.72萬元,差錯更正原因包括2021年以前年度存在跨期確認收入、成本及費用等。
2023年4月25日,勝軟科技對2020—2021年的會計差錯進行調整;而2023年6月9日,勝軟科技對2020—2022年的會計差錯進行調整,差錯更正原因為部分收入從總額法調整為凈額法。在此次調整中,2020—2022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和成本均分別調降2960.92萬元、3017.90萬元、1279.35萬元。勝軟科技表示,上述會計差錯更正符合會計準則規定,具有合理性。
不過,招股書顯示,2023年8月,勝軟科技及其實控人、董事長徐亞飛、財務負責人范勇因更正2022年中期財務報告中會計差錯而收到口頭警告的通知函。
這並不是該公司首次因為會計差錯更正調整而被監管關注。招股書顯示,2022年6月,因其2019—2020年財務報告中涉及的會計差錯更正事項,全國股轉公司對勝軟科技及徐亞飛、范勇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需注意的是,因會計差錯更正被罰後,勝軟科技仍存在會計差錯的問題。今年1月23日,勝軟科技又發布了2022—2023年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該公司認為產生差錯的原因是會計判斷存在差異。
耐人尋味的是,2021年2月—2025年3月,勝軟科技共計4次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其中,2025年1月,在向港交所遞表之前,其審計機構變更為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畢馬威華振」),而同年3月,其審計機構又變更為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為何在與畢馬威華振合作僅2個月後,還在IPO關鍵期的勝軟科技就變更了審計機構呢?對此,勝軟科技在公告中表示,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為實際控制人、股東或董事提議或自身發展需要。
(全文2258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於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製,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係。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