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回應在華大規模裁員傳聞:關閉辦公室、撤離上海等說法誇大其詞

近日,有消息傳出高通上海公司即將大規模裁員的消息。消息稱,本次裁員主要集中在無線業務研發部門,最高賠償N+7,無三倍封頂限制。

對於市場傳聞,高通公司21日回應表示,高通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和8月提交的10Q報告中曾說過,鑒於宏觀經濟和需求環境的持續不確定性,公司預計將進一步採取調整措施,以實現對重要增長機遇和業務多元化的持續投資。雖然相應計劃還在制定中,但預計主要措施將包括裁員,不過市場所傳的「大規模裁員」、「關閉辦公室」、「撤離上海」等說法誇大其詞。

2023年9月5日,北京,2023年服貿會,高通公司展台。來源:視覺中國

儘管裁員對高通來說已是公開消息,但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大陸並沒有傳出相關信息。

對高通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沒有之一。

根據官網,高通在中國開展業務已超過20年,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和無錫建立辦公地點,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並在深圳設立其全球首個創新中心。

高通未披露中國員工總數,有市場數據顯示,該公司在華有約5000名員工。

財報顯示,高通2022財年在中國市場營收達281億美元,佔總營收的64%;小米、OPPO、華為、vivo、榮耀等中國手機廠商以及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都是高通的客戶。

但這一最大營收來源地,情況也在發生變化,原因與華為新機Mate60系列有關。

分析師郭明錤9月6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華為在2022與2023年分別向高通採購2300-2500萬,4000-4200萬顆手機SoC,隨著華為重新採用麒麟晶元,預計2024年後華為對高通晶元的需求將驟降。此外,高通還要面臨華為市佔率提升,導致其他品牌手機出貨衰退的風險。

他預估,高通2024年對中國品牌的SoC出貨,將因華為重新採用麒麟處理器而較2023年至少減少5000–6000萬顆,且預期逐年減少。而高通為維護在中國大陸的市佔率,可能將在今年四季度開始價格戰。

台灣《電子時報》在報道時,指出高通此次在華裁員,與華為新機回歸帶來的壓力不無關係,並將其稱為「最後一根稻草」。實際上,在公布今年二季度業績時,高通的高管已經對這些情況做了一些預期。

現在對高通來說,汽車晶元是少有的不在下滑的業務,今年二季度該業務同比增長13%,因此一些分析認為高通已經開闢了手機之外的賽道。但從總量來看,汽車晶元單季收入規模只有4.34億美元,僅佔總收入的5%,遠不能支撐整體收入的增長。

根據財報,今年二季度,高通營收84.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7億元),同比下滑23%;凈利潤為18.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同比下滑52%。而在一季度,兩項關鍵指標的下滑幅度分別為17%和41%。

(來源:第一財經、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