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9日訊(記者 夏淑媛) 新一期財聯社「c50風向指數」結果顯示,多家市場機構預計,跨季擾動消退下4月資金面將季節性轉松,資金利率中樞有望進一步回落。在20家參與調查的市場機構中,18家認為4月流動性寬鬆已至,僅有2家認為資金面仍面臨一定的壓力,流動性缺口或在1100億元左右。
公開市場方面,市場機構認為若政府債供給放量,進一步超出銀行承接力,帶動資金成本繼續趨緊,可能倒逼央行通過降准或改制後的mlf超額降息續作進行對沖。此外,央行在二季度衝擊加劇之際重啟國債二級市場買入操作的可能性亦在上升。
「c50風向指數調查」是由財聯社發起,由市場中的各類研究機構參與完成,結果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市場機構對於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數據的預期。共有近20家機構參與本期調查。
4月流動性或迎季節性寬鬆,資金利率中樞有望回落
回溯3月,資金面主要呈現兩大特點。
一是流動性分層現象幾近消失,r007與dr007利差處於較低位;二是短端資金利率趨於下行,資金面整體均衡偏松。
數據顯示,3月dr001和dr007全月均值分別下行10.3bp、13.2bp至1.77%、1.88%,而各期限同業存單利率繼續上行,1年期aaa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全月均值升至1.96%。
央行操作方面,3月央行實現逆回購凈回籠,月末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投放力度,超額續做mlf,呵護跨季流動性,有效緩解大行負債壓力。
具體來看,3月上旬,每日逆回購到期規模均在2000億元以上,公開市場操作以凈回籠為主。中下旬以來,隨著逆回購到期規模下降,公開市場由凈回籠轉為凈投放。3月24日,央行公告mlf中標方式改為多重價位中標,投放金額為4500億元,當月實現mlf凈投放630億元,為2024年8月以來首次凈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4月3日,特朗普關稅落地後,央行凈投放馬上超季節性,資金利率也創過去兩個月新低。
數據顯示,4月3日,央行公開市場開展2234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對沖當天到期的2185億元逆回購後,實現凈投放49億元。
同日,dr007下行至1.7%,創2個月新低;隔夜資金利率(dr001)則回落至1.62%附近,而該點位是1月10日至今的最低點,且打破了持續近1個月的相對阻力位1.75%-1.8%。
展望4月,資金面會轉松嗎?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多家市場機構預計,跨季擾動消退下4月資金面將季節性轉松,資金利率中樞有望進一步回落。在20家參與調查的市場機構中,18家認為4月流動性寬鬆已至,僅有2家認為資金面仍面臨一定的壓力,流動性缺口或在1100億元左右。
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參考往年規律,4月初資金利率明顯下行,儘管4月是季初繳稅大月,但4月信貸投放規模明顯低於3月,再疊加3月末財政支出釋放資金規模較大,使得4月資金利率中樞往往較3月下降,波幅也收窄。」
在財通證券研究所業務所長、首席經濟學家孫彬彬看來,伴隨特朗普加征關稅落地,或意味著寬貨幣基本進入「確定性」時刻,央行在月初時點提前轉為凈投放,資金面利率也創近2個月低點。考慮到未來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較高,其認為資金利率或進一步走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應對外部風險衝擊預案,有效維護金融安全穩定。近期全球貿易摩擦升級可能使央行重新評估基本面環境,資金價格中樞回落的進度可能加速」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預計,資金價格在二季度有望逐步回歸2024年四季度水平,即dr007在1.65%-1.7%的區間目標可能提前實現。
「後續,如果權益市場或是外需出現更大壓力,資金價格是否會直接降至1.5%甚至更低水平。考慮相關情況出現時降准降息的時間點有望提前,因此這種可能也不能排除。」李一爽表示。
市場預計「擇機降准降息」迎來窗口期,貨幣政策將加大與財政協同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政策端重心或主要在於國內基本面和外部關稅政策。
隨著不確定因素逐漸落地,尤其是關稅衝擊的超預期落地,貨幣政策「擇機」的節奏或將迎來驗證。若政府債供給放量進一步超出銀行承接力,帶動資金成本繼續趨緊,可能倒逼央行通過降准或改制後的mlf超額降息續作進行對沖。
李一爽表示:「後續若專項債繼續提速,政府債供給壓力超預期,不排除央行採用降准或其他工具配合的可能,屆時或將對資金面形成進一步利好。」
國聯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清荷也表示:「隨著供給放量,為了避免財政融資成本的持續上升,央行結束資金面緊平衡狀態的必要性正在增加」。在她看來,為了傳遞清晰的市場預期,央行在二季度衝擊加劇之際重啟國債二級市場買入操作的可能性亦在上升,以平抑收益率曲線陡峭化風險。
華西固收分析師劉郁認為,資金面的季節性寬鬆或是4月利多債市的主線之一。
一方面,2—4月往往是年內首次降准落地的重要窗口。2022年4月、2023年3月央行均宣布降准0.25個百分點,2024年2月則降准0.50個百分點,對於今年的擇機降准降息,4月或是降准窗口。
另一方面,財政支出、政府債券淨髮行的季節性規律同樣是支撐4月資金面邊際轉松的重要力量。
不過劉郁也指出,4月資金面仍存在兩個潛在風險點:一是4月作為季初月份,也是常規的大稅期,單月繳稅規模多達1.5萬億元之上;二是4月央行買斷式回購的到期規模較大,為1.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