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 宇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城商行的「領頭羊」北京銀行迎來了重要人事變動。
在楊書劍因工作調動辭去董事、行長、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委員職務後,北京銀行迅速公布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其中霍學文繼續擔任北京銀行董事長,副行長戴煒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事實上,近半年來北京銀行的高管團隊一直處於變動之中。2024年11月,北京銀行行長助理、首席風險官徐毛毛和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郭軼鋒被委任為北京銀行副行長。一個月後,北京銀行原副行長王健因到齡退休;2025年1月,北京銀行原外籍副行長魏德勇因荷蘭國際集團內部工作調整辭去副行長職務。
北京銀行曾經是毫無爭議的城商行「一哥」,長期穩坐頭把交椅。然而在後續發展過程中,北京銀行卻難掩頹勢,後勁明顯不足,雖然其資產規模雖仍居城商行首位,但總營收和凈利潤已被江蘇銀行趕超。
同時,北京銀行的困境與隱憂正逐漸浮出水面,從盈利增速放緩到資產質量承壓,從內控漏洞頻發到多元化探索受阻。新高管團隊完成調整後,北京銀行能否撥開陰霾重見光明,仍是未知數。
一、盈利能力下滑
根據2024年前三季度財報,北京銀行的總營收為517.59億元,同比增長4.06%;歸母凈利潤為206.18億元,同比增長1.90%。其中,第三季度總營收為162.15億元,同比下降0.67%;歸母凈利潤為60.39億元,同比微增0.73%。
作為對比,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的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落後於江蘇銀行,具體而言,其總營收只有江蘇銀行的83.1%,歸母凈利潤只有江蘇銀行的73%,北京銀行的城商行「一哥」名號已然不保。
事實上,北京銀行總營收增速放緩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2019年至2023年,北京銀行的總營收分別為631.29億元、642.99億元、662.75億元、662.76億元和667.1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77%、1.85%、3.07%、0.01%和0.66%。不難發現,從2020年起,北京銀行的總營收增速便斷崖式下滑。
總營收增速斷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指向了利息凈收入停滯不前,利息凈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超過70%,而在2019年至2023年,其利息凈收入分別為498.8億元、516.1億元、514.0億元、514.6億元和503.5億元,四年時間僅增長了不足5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的情況略有好轉,北京銀行的利息凈收入為385.6億元,同比增長2.69%。由於受到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不斷下調,宏觀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等因素的影響,其利息凈收入能否維持正向增長依然個問號。
凈息差是利息凈收入的「效率指標」,也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反映了銀行生息資產獲取利息收入與付息負債支付利息成本之間的差額。
2019年至2023年,北京銀行的凈息差分別為1.95%、1.87%、1.83%、1.76%和1.54%,呈現出不斷下滑的態勢。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的凈息差進一步下滑至1.47%,遠遠落後江蘇銀行的1.85%,僅略高於1.44%的城商行凈息差平均值。凈息差持續收窄,直接影響了北京銀行利息凈收入的增長,從而導致其盈利能力受到巨大限制。
歸母凈利潤的表現也不容樂觀。2019年至2023年,北京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分別214.41億元、214.84億元、222.26億元、247.60億元和256.2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19%、0.20%、3.45%、11.40%和3.49%。
在此期間,北京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僅在2022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餘時間增速普遍較低,尤其是2023年進一步下滑至3.49%,幾乎與2021年持平,而2024年前三季度又繼續降至1.90%,顯現出增長動力不足。
整體而言,北京銀行正面臨著業績增長乏力、凈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等多重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影響了其競爭力,也嚴重削弱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如果北京銀行不能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應對挑戰,未來將很難奪回城商行「一哥」的名號。
二、瞄準兒童壓歲錢
盈利能力下降,短期內可以通過非息收入增長或成本優化緩解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則需要通過結構性調整降低對利息收入的依賴,以實現盈利能力的增長。為了探索新增長點,北京銀行將目光瞄向了兒童的壓歲錢。
2025年全國各地的壓歲錢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名分別是福建省、浙江省和北京市,其中福建省的平均壓歲錢約為3800元,浙江省的平均壓歲錢約為3000元,而北京市的平均壓歲錢約為2900元。
此前,根據網易數讀的數據,在支配壓歲錢的方式上,選擇儲蓄的佔比高達40.3%。由此可見,兒童金融的確是塊名副其實的「香餑餑」。
早在2022年,北京銀行就開始布局兒童金融業務,主動迎合相當一部分家庭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理財的心理,致力於打造兒童友好型銀行。除了金融賬戶和產品服務,北京銀行還構建了親子共創平台、打造兒童專屬成長空間,經常舉行線下活動,試圖啟蒙兒童。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的兒童金融客戶數突破175萬戶,幫助管理壓歲錢近114億元。
需要指出是,雖然兒童金融蘊含著不容忽視的潛力,但能為北京銀行帶來的新增量卻十分有限。
一方面,國內銀行對於兒童金融市場的爭奪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的產品早已憑藉先發優勢佔據市場主流地位,而北京銀行雖在特色服務上有所突破,但在品牌認知度和全國網點覆蓋率上仍顯不足。此外,北京銀行的兒童金融產品與競爭對手相比也沒有明顯的差異化,特別是其兒童金融產品的存款利率與普通存款產品並無明顯優勢,這種同質化導致北京銀行難以形成競爭壁壘,同時還要承擔開卡成本、活動運營成本等。
另一方面,兒童金融業務涉及未成年人資金管理,而未成年人由於經驗不足,容易受到金融欺詐和不良投資的侵害,這意味著北京銀行布局兒童金融業務面臨著相當大的合規風險,如若產生任何糾紛,將直接對北京銀行的聲譽造成嚴重衝擊。
儘管通過「金融工具+教育服務+文化體驗」的深度融合完善了兒童金融業務,但在短時間內,兒童金融業務還很難成為北京銀行的新增長點。
三、內控有待提升
業績增長嚴重承壓的北京銀行,還面臨著不小的合規風險。近年來,北京銀行頻繁受到監管處罰。
2023年6月,北京銀行連續收到兩張大額罰單,一張是北京銀行衢州分行因5項違法違規,被罰款145萬元;另一張是北京銀行因「房地產類業務違規」、「地方政府融資管理不審慎」等14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4830萬元,創下城商行單次罰款金額的新紀錄。
進入2024年,北京銀行被頻繁處罰的勢頭仍未止住,其2024年因多項違規行為累計被罰款675 萬元(不含子公司),涉及8張罰單。違規事項涵蓋east數據漏報、房地產貸款管理不審慎、小微劃型不準確等,暴露出系統性內控缺陷。
不僅如此,北京銀行的客戶投訴量也急劇飆升。根據北京銀行2023年esg報告披露,北京銀行辦理客戶投訴3.57萬件,較2022年增加2.36萬件,同比增幅達195.04%。此外,在消費者投訴平台黑貓投訴上,涉及北京銀行的投訴量高達14897條,投訴原因主要包括暴力催收、虛假宣傳、業務違規等方面。
不容忽視的是,合規問題已經成為北京銀行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礙,監管處罰案例的不斷發生,極大損害了北京銀行的市場信譽,投資者和客戶難免會對其未來發展前景感到擔憂,進而失去信心。同時,巨額罰款直接壓縮了北京銀行的利潤空間,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合規是銀行的生命線,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新增長點,如何探索多元化業務,以及如何加強內控,這些都是擺在北京銀行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能否解決這些難題,將決定北京銀行能不能奪回城商行「一哥」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