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寫財務分析文章時常聽到一種質疑聲:「上市公司財報造假太普遍了,所以你在造假的數據上分析什麼都是白搭。」可見大家對財報真實性的擔憂。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判斷財報是否造假嗎?
其實,巴菲特曾介紹過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拉長時間周期。他建議投資者不要只看一年或兩年的財報數據,而是要至少看5-10年的數據。因為很多財務造假,只要時間一拉長,問題就會逐漸暴露。通過觀察公司歷年的財報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異常波動和趨勢,從而判斷財報的真實性。
其次,關鍵看現金流。在所有的財務數據中,現金流無疑是判斷財報質量的關鍵。現金流量表採用收付實現制,避免了跨期確認的問題,也不需要做任何會計估計和選擇。它只記錄真實發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因此更加客觀和可靠。只要有真金白銀的流動,現金流量表就會如實反映。簡單理解就是現錢買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所以,判斷財報是否造假,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拉長時間周期的看現金流。
下面介紹筆者幾個較常用的判斷指標:
1、凈利潤含金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之比,一般情況下,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應該大於凈利潤。如果相背離,公司凈利潤長期低於經營現金流量凈額,代表凈利潤含金量較差,財務造假的可能性較大。當然偶爾一兩年背離,就需要深入了解具體原因,不能輕易判斷為造假。(如圖:普利製藥歷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均小於凈利潤)
普利製藥歷年凈利潤含金量
2、現金自給率,即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是否能覆蓋投資現金流凈額。經營現金流長期無法覆蓋投資現金流凈額的,那企業資金壓力大,必然有融資衝動,不是舉債就是增發融資。(如圖:普利製藥歷年現金無法自給,經營現金流長期無法覆蓋投資現金流凈額)
普利製藥歷年現金自給率
3、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收入之比,由於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採用的是收付實現制,而收入採用的是權責發生制,導致收入的確認時點和現金流量表實際收到現金的時點存在著差異。比如,產生了1000萬的營業收入,客戶只付給你300萬,其他700萬賒賬,這樣,雖然有1000萬的收入,但實際只收到300萬的現金,700萬變成應收。如果現金長期低於收入,說明收入沒能取得現金,都變成應收了,收入質量較差。
-------------------------------------------------------------------------
風險提示:文章為本人學習投資筆記,僅供參考,不做投資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