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利好政策不斷落地,2024年10月以來,市場出現積極變化,交易更趨活躍。作為備受關注巨頭企業,一站式新居住服務平台貝殼的表現,更是被資本視為行業發展的「定盤星」與「指南針」。
貝殼不負眾望。
隨著2024年Q3財報的發布,貝殼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報告期內,貝殼累計實現總交易額7368億元,同比增長12.5%;凈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26.8%,經調整凈利潤達到17.8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非房產交易服務業務方面,貝殼實現收入同比增長54.3%,佔總營收比例創歷史新高,達到38.3%,同比增長6.8%。
其中家裝家居業務合同額達到40.7億元,同比增長25%,凈收入42.1億元,同比增長33%。
截圖來源:貝殼控股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亮點
從房產交易到泛居住服務的進化,「一體三翼」戰略之下,「三翼」業務的持續發力,使貝殼在波動的市場中展現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跨界家裝後的貝殼,憑何能夠持續釋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對存量市場的挖掘,貝殼又有怎樣的示範與經驗?新周期下,這艘巨輪又將如何駛向安全區?
房產經紀業務的持續承壓之下,如今的貝殼,已將目光瞄準發展前景廣闊的居住服務。緊承二手房業務之後的家裝,是尋找新增量中尤為關鍵的一步棋。
2021年7月,貝殼收購聖都家裝100%股權,加之自己旗下整裝品牌被窩的持續發力,年報上家裝業務營收直線的攀升,都在向外界釋放著信號:貝殼的家裝模式算是真正跑出來了。
在存量市場里繼續挖掘新增量,家裝賽道的機會,再一次被貝殼敏銳嗅到——做社區的生意。
與當初貝殼平台上鏈家、德祐等品牌的誕生邏輯相似,這一次,聖都整裝的門店與樣板間,也正式開始紮根社區。
位於成都的紅楓嶺,是貝殼旗下聖都整裝佔領「社區根據地」的頭一仗。
開在紅楓嶺社區中的聖都整裝(左) 和改造好的舊房翻新樣板間(右)
聖都紅楓嶺小區負責人官潘磊告訴Z Media,前期調研顯示,紅楓嶺小區的二手房交易量,在整個成都能排在前三。其中去年的裝修數量為200+套,聖都的成交單數也超過了兩位數。這也是團隊選擇駐紮於此的重要原因。
相對精準的選址,並不是業務模式成功的必然保障。聖都紅楓嶺小區項目經理母傑坦言,成都很多的客戶經理都是從一線房產交易業務線轉過來的,之前對於裝修領域缺乏專業知識,並未有過家裝相關的實操經驗。但經過短期的培訓,同時可以就近「守著」樣板間與工地,及時與經紀人、設計師、工長、物業等各個環節的負責人互動,遇到的問題大多相似,解決辦法又幾乎相通,反而更有利於業務上手,並讓項目經驗轉化為更好服務下一套房屋裝修的寶貴資源。
設計師敬雕已有了近十年的從業經驗,他告訴Z Media,從前量房要在一個城市裡東奔西跑,現在在紅楓嶺可以隨叫隨到,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
「不僅如此,家裝門店與鏈家經紀人也可以更好配合,戶型的基本信息全都能第一手掌握,與工程端也可以每天見面,所有的矛盾在社區里都能及時化解,工作效率更高了。」敬雕說。
初次試水,成果喜人。2024年,聖都紅楓嶺小區門店共成交34單,成交金額512.5萬元。
從房產交易到融合家裝場景的門店拓展,精準的卡位,不僅讓社區成為貝殼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居住服務的核心入口,也為其新賽道的生意開闢了無盡的成長空間。
紮根社區只是一個開始,在翻山越嶺尋找「新增量」的路上,能被外界看到的是門店的落地,而在背後,貝殼有著自己的方法論。
聖都紅楓嶺小區負責人官潘磊告訴Z Media,「紅楓嶺模式」的跑通,背後有三點十分重要。
首先是與一賽道的高效聯動。「在經紀人帶看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已經與客戶建立了聯繫。誰有家裝需求,有怎樣的需求,一旦客戶成交,我們能直接跟進。」官潘磊說,鏈家的成功經紀人的服務功不可沒,因此,聖都與鏈家的聯動,也是業務取勝的關鍵。
第二,便是開放裝修「透明工地」樣板間。相通的環境、戶型、居住情況,已經真實的施工工藝呈現,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顆定心丸。在開放的工地,既可以了解裝修細節和選材,也可以為消費者拓寬改造思路、減少畏難情緒,無論對於促成二手房的交易還是裝修的決策,都是大大縮短了路徑與時間。
開放的工地和樣板間,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裝修決策難度
最為關鍵的是口碑的傳播。敬雕向Z Media分享了一個小小的「插曲」。「之前有一個客戶想把主卧的衛生間改造成一個小房間,涉及到了包管的問題。物業不允許做規定尺寸之外的拆改,這個客戶為了爭取更大的使用面積,就找了外面的工人把我們包好的、符合要求的柱子拆掉了。結果外面的工人要收他1200元,客戶覺得自己被坑了,就把負面情緒發泄到了我們身上。」
敬雕說,雖然這件事為客戶帶來的損失並不是聖都直接造成的,但團隊還是第一時間出面幫客戶解決了問題,並及時與物業溝通,力所能及地幫用戶挽回損失。「我們的十怕十諾,我們的每一次賠付,都會在社區群里形成一輪口碑傳播,這種好感度與信任感的增加,是社區之外的門店所難以形成的。」
紅楓嶺社區店的成功運營,不僅為聖都「1+8+N」模式的落地提供了範本,也使得貝殼旗下房產交易、家裝、租賃等業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進一步彰顯了其在做好社區生意方面的天然優勢。
具體來說,「1+8+N」模式是指以一個核心主會場(即貝殼美家整裝家居體驗館)為核心,通過八個重點社區作為紐帶,並向多個社區和服務點延伸的服務網路,構建起一個全面覆蓋的家裝服務平台。
砝碼從「一體」向「三翼」的轉移,效率的提升和多元業務的發展,讓貝殼的天平更加平穩。
紮根社區,不止為二手房與家裝業務的交易打開了通路,在踐行「讓家更美好」理念的路上,貝殼的服務新生態也隨之構建得越發完善。
從一開始瞄準社區生意的時候,貝殼就深諳這之中有多少個性化需求,就蘊藏著多少市場機遇。因此,對於「社區友好」的探索,不止於生意,更在於公益。
除了在裝修過程中成為業主與物業之間溝通的橋樑,為社區老房改造提出適配度更高的裝修方案,貝殼的服務觸角延伸到了「適老服務」領域。
針對紅楓嶺社區,聖都還推出了包括窗戶打膠、牆面檢測、空調清洗等在內的10大免費服務
「我來教您用手機」「我來教您防跌倒」「租房避坑指南」「家裝避坑指南」一系列公益活動的開展,使聖都社區門店成為了居民身邊最貼心的存在。
聖都紅楓嶺小區負責人官潘磊說,不僅是裝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從窗戶打膠到牆面檢測,從空調清洗到飲用水供應,甚至還有免費擦玻璃和免費列印,社區居民遇到的大小問題,基本都在聖都社區店的服務範圍內。
Z Media了解到,以「我來教您用手機」愛心助老項目為例,在過去五年中,貝殼已在全國60個城市組織了12543個手機公益課堂,開展超4.7萬節手機培訓課,服務老人超76萬人次。
以消費者為核心,貝殼正在構建一種全新的居住服務生態,在這其中,居民、物業、街道、企業實現了真正的共融共生。
以業務鏈條帶動生態的良性循環,亦讓貝殼築成的人心護城河,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