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美財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專訪時,稱有許多國家在和美國進行談判,而他認為印度會是首批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之一。
這並非完全沒可能,但關鍵在於印度是一個金磚國家,還是中國的鄰居。要是在這時候,印度首先「跪」了,對國際風向的影響不小。
印度與美國可能達成協議的風聲,最早來自萬斯拖家帶口訪問印度。當時美國放出風聲,稱與印度達成了貿易框架,是貿易談判的重要成果。
有消息曝出,這其中不僅包含關稅貿易相關的條款,可能還有美國向印度出售武器的意圖。不過,雖然美國稱進展很大,但這僅僅是個框架而已,真正的協議還八字沒一撇呢。
接著,萬斯剛走,印度就與巴基斯坦發生衝突,目前兩國劍拔弩張,局勢十分緊急。
這時候美財長還喊話印度,讓印度快快來和美國簽協議,有施壓的意味,也像是趁火打劫。
特朗普對印巴問題的表態很模糊。雖然美國在衝突時給了支援,但是特朗普在後續對記者卻表示,兩國恩怨有千年了,相信他們自己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其實這某種程度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它正著急從俄烏脫身,在葉門的轟炸目前還沒什麼成果,這時候再踏入印巴矛盾,美國怕不是承受不起了。
還有,不要忘了印度是金磚國家之一。當地時間4月28日中國外長王毅參加了金磚國家外長會議,在會議上,王毅特彆強調了應當維護多邊貿易規則,反對保護主義,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王毅外長還在此闡明了中方的立場,美國曾在自由貿易中獲利,現在又拿著關稅向各國漫天要價。這種不公正的霸道行為必須得到抵制,妥協退縮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
中方將這番話說給全世界聽,那麼作為金磚國家之一的印度就更該掂量掂量,面對美國的威脅,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屈服,後面既要面對美國進一步壓榨,還會被其他國家排擠。
那麼,印度逐漸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並抗擊關稅政策是可能的嗎?
其實擺在莫迪面前的選擇不少,我們現在不看其與巴基斯坦的衝突,只聚焦於印度與各國的合作,不難發現,印度能應對美國的關稅挑戰。
首先,印度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量巨大,在2024年就達到了千億美元。如果印度能放開限制,積極與中國合作,中國將進一步在印度投資,幫助印度修繕建造基礎設施。這既能加強兩國的經濟聯繫,又能增強印度經濟的穩定性。
其次,印度可以與金磚國家和東盟國家開展合作,這些國家與印度要麼在地理上相近,要麼就有良好的外交關係。借美國關稅政策加強與各國的合作,不僅增強印度的經濟實力,也是使印度與各國關係升溫的好機會,還能突破對美國的依賴。
最後是印度自身的潛力,印度的人口數量龐大,但是卻沒能發揮出人口優勢。雖有「印度製造」的計劃,但成果目前看來不算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來自基礎設施如交通運輸的薄弱,而這正好又能與中國的合作掛鉤。
所以,實際上綜合印度的現狀來看,面對美國的關稅施壓,印度最好的辦法不是屈服美國,而是轉身與各國加強合作,特別是恢復與中國的良好關係。正如中方所說,龍象共舞才是正確的選擇。
然而,印度的事咱也不能這麼理性看待,要是印度每次都這麼講道理,它也不會和中國以及周邊國家有矛盾。現在,中美選擇題是真正擺在莫迪面前了,奉勸莫迪想清楚,追隨美國的腳步未來是必然會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