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產業是孕育新質生產力、賦能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回顧2024年,山東聚焦「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堅持以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為主線,有力推動大數據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為製造強省、數字強省建設提供新動能。12月25日,山東省工信廳公布了2024年山東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的十大亮點。
大數據產業呈現深度釋放、加速增長的態勢,2024年營收預計突破2600億元。前三季度,全省重點監測範圍內大數據企業950家,實現業務收入1807.6億元,同比增長26.3%,位居全國第四,預計全年突破2600億元。新入選7個、累計24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大數據產業試點示範,數量居全國第二。

大算力產業呈現智算異軍突起、佔比加速提升的趨勢。經省政府同意印發《山東省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獲批智算雲服務國家試點,培育18個省級智算雲服務中心(在用算力100P以上),推動形成「1+N」智算雲服務體系,上線黃河工業算力調度服務平台。

大模型產業「百模共舞」、產品布局百花齊放,大數據大算力推動人工智慧走向大模型時代。制定全國首個省級層面《關於加快大模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展大模型項目「揭榜挂帥」、典型應用案例徵集,梳理形成《山東省人工智慧大模型產業生態圖譜(2024)》。前三季度,全省重點監測範圍內大模型企業103家,通過第三方評測的大模型產品146個,實現業務收入24.85億元,同比增長176.7%,預計全年超過30億元。
數字產業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佔比預計突破9.5%。完成全國數字經濟運行監測省級試點任務,率先構建省域數字經濟監測體系,在工信部召開的數字經濟運行監測地方實踐會議上,作為唯一省份作典型發言。完善核心產業考核指標,2024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預計突破9.5%。
有效推動數字經濟集聚發展,累計培育「三級兩類」數字經濟園區168家。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集聚類)和產業數字化(應用示範類)兩類方向,新培育38家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其中數字產業化園區12個、產業數字化園區26個;累計培育省級數字經濟園區168家,其中示範級37個、成長級83個、入庫級48個。
培育數據驅動、AI賦能的「晨星工廠」4220家。引導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培育數據驅動 、AI賦能的「晨星工廠」(試點)4220家,13家晨星工廠入選全國數實融合百強企業(炬星工廠),數量居全國第一。印發《「晨星工廠」建設指引1.0》,為「晨星工廠」規劃、建設、運維提供科學指導。
培育「產業大數據+行業大模型」賦能的產業大腦80個。圍繞打造「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3830」先進位造業集群,利用「產業大數據+行業大模型」構建產業發展智能決策「最強大腦」,制定《「產業大腦」建設指引1.0》,新培育產業大腦建設試點48個,累計達到80個。12個產業大腦入選省級示範。

獲批全國工業品主數據標準建設試點,試點行業數量居全國第一。遴選29個試點縣(市、區)的特色細分行業,全面開展試點工作,試點行業數量居全國第一。形成245個產品主數據標準,約佔全國總量30%。全國產品主數據標準(CPMS)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在煙台召開,山東作經驗交流。
深入推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貫標評估,貫標數量連續三年穩居全國首位。以建設全國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價模型(DCMM)貫標試點省份為契機,徵集DCMM省級試點企業927家,其中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企業401家,累計通過922家,貫標總數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
舉辦首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會等活動,不斷提高數字經濟影響力、美譽度。組織全國首場「生成式人工智慧+製造」、數實融合全國行、第16屆國際「信博會」等數字經濟領域供需對接活動36場。遴選300餘家企業開展總數據師(CDO)制度試點工作,組織大數據產業「領軍人物」「智慧工匠」「引航專家」以及「三優兩重」項目評選活動。

(大眾新聞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