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處長江三角洲西翼,安徽省中部,總面積114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985.3萬。
自從合肥市成為省會之後,在發展就佔據了政治優勢,一個很明顯改變就是鐵路,基本上經過安徽省的高鐵,都會到合肥。這也讓合肥市的經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在代表經濟含金量的財政收入上,合肥市僅在今年前三季度就達到了729.26億元,處於中西部前列。那麼其下轄各區縣又表現如何呢?
在合肥這樣的「大家庭」,自然都不差。哪怕是安巢經開區這樣的功能區,也是接近5億元,其它區縣都是在10億元以上,其中,有6個區縣是突破40億元,像合肥市第一強縣—肥西縣更是達到了65.91億元。具體來看:
長豐縣趕超肥東
從前三季度的財政收入來看,長豐縣是達到了44.24億元,而肥東縣則是43.21億元,對比於去年同期,那是實現了趕超。
對於長豐縣而言,這並不值得慶祝,其財政收入同比增長率是下跌了兩位數,可以說,是僥倖「躺贏」肥東縣。
作為合肥乃至安徽的強縣,長豐縣和肥東縣讓人失望,要像肥西縣學習,人家前三季度可是增長了10.7%。
廬江縣第7
廬江縣近年來是加快進行工業建設,堅持「工業強縣」政策,是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在2023年全縣208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4.5億元,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湧現出了安徽廬江龍橋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廬江龍橋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博大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代表價值的工業企業。
瑤海區第12
瑤海區,地處合肥市主城區東部,總面積2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9萬,可見人口密度很大,經濟發展水平自然不低。
大家以為瑤海區在進行財政收入是整個區劃內的,其實不然,裡面的新站區,也就是合肥市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要單獨計算的,這樣以來,瑤海區的財政收入也就不高,像今年前三季度中,僅僅10.56億元,處於全市第13。
從增速來看,除了新站區之外的瑤海區,在經濟發展上那是陷入了低谷,前三季度的同比財政增速是下跌了22.3%,這是非常可怕,必須要及時調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