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關於自動駕駛技術,是採用攝像頭這種純視覺方案,還是採用激光雷達方案,一直是雙方吵的不可開交。
特別是馬斯克說傻子才用激光雷達,然後在所有特斯拉上幹掉激光雷達後,而國內車企幾乎都使用激光雷達後,更是將這場爭論推向高潮。

至少國內的絕大部分網友,都認為,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肯定不如國內車企們的激光雷達方案,特斯拉是為了省成本,國內車企們是為了技術,不惜成本。
大家還會舉出各種例子來說明,比如暗光、炫光、逆光的光照條件下,攝像頭感知能力明顯不及激光雷達。
另攝像頭拍攝到的是二維圖像,而當時的演算法,很難在二維圖像中得到3D信息,簡單的來講,就是無法精準判斷出距離,所以容易出錯。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情況越來越不一樣了。
一是在2022年,特斯拉推出了視覺佔用網路的模型架構,使用攝像頭拍到的二維圖像,也能夠較好的形成3D信息,這樣對障礙物的物體形狀、背景環境等等,都能進行可靠的表示和識別,激光雷達優勢下降。
二是攝像頭ISP技術發展,可以在較極端的情況之下,比如暗光、炫光和逆光場景下,依然獲得較好的圖像信息,這又進一步削弱了激光雷達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隨著AI的發展,端到端技術的推出,AI大模型,已經在很多層面上超越了人類的能力,機器通過對各種場景下的學習,可以非常完美的模擬出人類開車的駕駛習慣和方式。
甚至基於機器分析、計算的模型,能夠做出比人類駕駛更為精準、及時的判斷,從而更好的駕駛汽車。
所以激光雷達的優勢,越來越被減弱,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把前浪拍倒在沙灘上。於是我們也看到像華為也推出純視覺方案了,因為時代不一樣了。

從這一點來看,不得不說馬斯克的判斷還是基本準確的,非常有遠見的,他當時說既然人通過眼睛能夠開車,那麼汽車通過攝像頭也能,如果不行,那就是技術還有前進的空間。
如今技術慢慢的發展到了馬斯克認為攝像頭,可以替代人眼的時代了,雖然科學家認為人眼相當於5億像素的攝像頭,而攝像頭只有1000萬像素,差距明顯,但通過AI ISP技術,攝像頭獲取信息的能力其實已經不輸給人眼了,這個就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