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聯手菜鳥放大招,設立17億元物流基金,投資物流不動產

2024年02月05日18:55:14 財經 1953

2月2日,申通快遞宣布,該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申徹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及公司下屬子公司上海佰荔物流有限公司,與中誠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太平資本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人保資本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關聯方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游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嘉興保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嘉興保倉」)已於2024年2月1日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手續,並取得了嘉興市南湖區行政審批局頒發的《營業執照》。

申通快遞方面此前表示,公司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基金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和投資方向,在保證公司主營業務穩健發展的前提下,有助於加快公司發展戰略的實施,促進公司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的良性互動,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申通聯手菜鳥放大招,設立17億元物流基金,投資物流不動產 - 天天要聞

新華社照片

菜鳥擔任運營管理人,其與關聯方合計出資超八成

公告顯示,嘉興保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出資額為17億元整,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杭州游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中誠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創業投資活動(須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備案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除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據10月31日申通快遞發布的公告,申通快遞全資子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對嘉興保倉的出資比例為17.64%,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菜鳥」)作為嘉興保倉的有限合伙人,擬認繳2.74億元,認繳比例16.12%;浙江菜鳥及其與太平資本、人保資本的關聯計劃的合計出資比例達到82.24%。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菜鳥由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與此同時,浙江菜鳥持有申通快遞25%的股份,雙方構成關聯關係。

申通聯手菜鳥放大招,設立17億元物流基金,投資物流不動產 - 天天要聞

據此前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浙江菜鳥營業收入83.84億元,凈利潤29.24億元,資產總額約369.73億元,凈資產約124.44億元。此外,浙江菜鳥也是杭州游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持股99.9%,後者實際控制人為阿里巴巴集團。

據介紹,該基金規模為17億元,主要投資於菜鳥方及/或其指定關聯人士當前持有且由包括但不限於申通方或其關聯人士主要承租之位於中國的物流不動產的若干項目公司,即持有固安一期、鄭州四期、濟南二期及合肥經開物業的項目公司。南都記者注意到,其中前三個項目目前皆由申通快遞有限公司租賃。

根據雙方協議約定,自固安一期項目、鄭州四期項目、濟南二期項目三個項目投資中每一項目的項目投資交割屆滿3個周年之日起至市場化退出啟動日,以及在市場化退出啟動日和最終退出流程啟動後的特定時間內,申通方或其指定的關聯人士對固安一期項目、鄭州四期項目、濟南二期項目的三宗物業資產和持有該物業資產的項目公司的100%股權享有申通方優先收購權。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告,申通快遞股東浙江菜鳥作為嘉興保倉的有限合伙人,還將擔任項目公司及物業的運營管理人,為項目公司的日常運營和維護、招商租賃及物業管理等提供運營管理服務,並向項目公司收取運營管理費;除上述情況外,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他持股5%以上的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參與投資基金份額認購,未在投資基金中任職。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對南都記者談道,鑒於申通的股權架構和現有的管理團隊,自身沒有相關的專業人才,所以這個事情相當於由菜鳥和保險公司來主導操作,搭建這樣一個資本平台,由菜鳥方負責具體業務,整合資源做聯動。現在申通實質上也是由菜鳥的管理團隊運營,所以此舉就是藉助於保險公司的資源和資本平台,提升固定資產的流動性,有助於提升資本市場對申通的預期。

當前,申通快遞的市值仍然徘徊在100億以下。2月2日,申通快遞股價再次創出歷史新低,股價跌至6.35元/股。截至2月5日,申通股價為6.45元/股,下跌2.57%,總市值98.74億元。對於股價的連日下滑,申通董秘近期回應投資者稱:公司重視市值管理,積極對接資本市場,透傳公司經營亮點。未來,公司將繼續聚焦主營業務發展,提升公司價值。

倉儲物流被企業視為戰略資產投入

當前,菜鳥正處在上市進程中,自2020年申通快遞獲阿里增持後,二者的融合也不斷深入。2023年6月,申通快遞股東上海德峨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前者以38.78億元轉讓25%的股份給後者,每股轉讓價格為人民幣10.134元。本次轉讓完成後,浙江菜鳥為申通快遞第二大股東。申通快遞原有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這並不是菜鳥首次通過投資基金的方式涉足倉儲物流領域。南都記者留意到,2023年5月,菜鳥與中國人壽共同設立了倉儲物流股權投資基金,總投資規模超過30億元,聚焦於投資長三角經濟圈多處高標準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根據報道,最早在2017年,菜鳥就已與中國人壽在倉儲物流股權投資基金領域開展合作。此外,倉儲物流、綜合物流、物流科技等也一直是菜鳥投資的主要領域。

物流地產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過去十年,伴隨我國經濟和國內物流業快速發展,物流倉儲設施建設需求增加。有分析指出,總體來看,我國倉儲物流行業供給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大量低端倉庫長期閑置與高端倉儲供不應求的局面長期存在。出於提升經營能力的需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將倉儲物流視為戰略資產投入。而在新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產業鏈的底盤,高標準的物流及產業基礎設施是支持產業升級、推動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12月,順豐公告稱,擬以子公司持有的部分物流產業園項目作為基礎資產,開展公開募集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的申報發行工作,投資側重區域以中國內地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下游航運中心地區為主,以及位於國內機場空側的順豐控股所持有的倉儲物流資產。此舉將有助於盤活公司旗下物流產業園基礎設施資產,使用募集資金再投資於物流產業園等基礎設施項目,從而實現投資良性循環,增強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

2023年2月,首隻民企倉儲物流REIT——嘉實京東倉儲物流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登陸上交所,該基金具體基礎設施項目位於廊坊、武漢和重慶,均系稀缺的高標倉代表作,總估值15.65億元。據介紹,基金通過主要資產投資於基礎設施資產支持證券以間接持有基礎設施項目,以獲取基礎設施項目租金、收費等穩定現金流為主要目的,通過獲取基礎設施項目運營收益並提升基礎設施項目的價值。

第三方機構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倉儲物流行業的總收入達到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倉儲物流行業的總資產達到4.8萬億元,同比增長9.1%;倉儲物流行業的總利潤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倉儲物流行業的規模和效益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顯示出行業的強勁發展勢頭。隨著國家對倉儲物流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線上消費的爆髮式增長,消費者對商品品質和服務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技術創新的推動、產業轉型的需求,倉儲物流行業專業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成為趨勢,也將具備更多細分市場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

采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3600億巨頭再敲鐘,要保「王冠」 - 天天要聞

3600億巨頭再敲鐘,要保「王冠」

更多葯企加入戰局,恆瑞要去證明自己還是最耀眼的那一個。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譚麗平編輯|張昊頭圖來源|視覺中國就在A股「藥王」恆瑞醫藥(以下簡稱「恆瑞」)確定港股發行價之後,「貴不貴」成了創新葯板塊投資者最核心的議題。這甚至被認為是之後一段時間的「風向標」,隨著創新葯市場有回暖跡象,啟動港股IPO重新...
黔東南保險行業協會開展2025年度車險理賠服務質量現場測評 - 天天要聞

黔東南保險行業協會開展2025年度車險理賠服務質量現場測評

進一步推動黔東南州財險公司改善車險理賠服務質量,提升保險消費者滿意度,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黔東南監管分局的指導下,根據《車險理賠服務現場測評工作指引》的要求,5月23日,黔東南州保險行業協會於2025年5月23日對黔東南州15家財險公司開展了車險理賠服務現場測評活動。本次測評以報案環節、調度環節、現場查勘環節...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向縱深推進 - 天天要聞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向縱深推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今年以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
全球頂尖投資機構集體發聲! - 天天要聞

全球頂尖投資機構集體發聲!

【導讀】全球頂尖資產管理機構共話「全球資產配置與中國機遇」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吳娟娟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地緣政治複雜多變。在此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資產配置,如何把握中國市場的獨特機遇,成為當前投資界最為關注的焦點。5月20日,由中國基金報主辦的首屆全球資產管理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圓桌討論環節聚焦...
深圳證監局:個別私募向外部出借股票,相關人員涉非法經營被偵辦 - 天天要聞

深圳證監局:個別私募向外部出借股票,相關人員涉非法經營被偵辦

來源:深圳證監局近年來,深圳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轄區部分私募機構從事讓渡產品投資管理職責的「通道」業務,將投資管理職責委託他人行使,未獨立行使投資決策權,未恪盡職守, 未履行謹慎勤勉義務,違反《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私募條例》)以及《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私募管...
公募改革「觸及靈魂」,中國正破解金融的世界性難題 - 天天要聞

公募改革「觸及靈魂」,中國正破解金融的世界性難題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長期存在「規模至上」的發展偏差,固定管理費模式導致基金公司過度追求規模擴張,卻忽視基民投資回報,導致「基金賺錢、基民不賺」的行業痛點。證監會出台《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是中國資本市場治理模式的突破性探索,打破傳統固定費率框架,通過利益綁定機制倒逼行業回歸 「代客理財」 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