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網觀察]在丁科技網看來,在PC銷量沉浮、被「後來者」稱為「傳統生產力工具」,甚至伴隨「摺疊屏」出現,曾被指「會被智能手機取代」的那些日子裡,PC大廠們或許曾不止一次想向外界重新證明自己,以及向自己證明自己。
在AI概念異常火爆的2023年的最後幾個月,機會似乎來了:PC想要緊緊擁抱AI,擁抱生成式AI,甚至是擁抱「大模型」。
風更像是從上游吹來:英特爾方面在宣稱一個「AI PC時代」,AMD集成AI計算引擎,在PC領域後發的高通推出了驍龍X Elite,相關性能據說相當「能打」,頗有幾分挑戰英特爾與AMD的意味……
目前來看,大部分終端廠商的態度,還不算十分明朗,除了聯想:在主題為「AI for All」的2023 聯想Tech World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的首款AI PC得以展示。

(截圖自「聯想中國」微博)
不過,在丁科技網看來,這次,相比智能手機的出現,巨頭們多少更像是在被時代的洪流「裹挾」:面對垂直型AI企業、雲服務廠商,甚至是系統及軟體服務商,他們一方面順勢而為,另一方面也是在積極「布防」。
系統及軟體服務商,其實在更早時候就已經將AI的能力帶入了PC。比如,微軟有小娜(Cortana),只不過作為「初代AI助手」的她已經退休;現在,微軟有了Copliet,在Windows11中部署並嵌入Office辦公軟體務。
即便是擁抱時新的生成式AI甚至「大模型」,系統及軟體服務商也走在了硬體廠商前面,比如同樣作為辦公軟體的WPS,上半年開始相關消息就不斷。類似的情形,還有不少。
也就是說,如果有適合的算力,在上述系統和軟體的「武裝」下,PC已經可以是概念中所描述的AI PC了。
所以,在這裡,丁科技網認為,相比結束終端產品銷售的平淡狀態,巨頭們或許更希望通過「新的增值服務」實現新路徑上的盈利。
比如,在2023 聯想Tech World創新科技大會上,有英偉達CEO黃仁勛「站台」。伴隨生成式AI的「大世之爭」,英偉達這家曾經以「顯卡」為顯著標籤的企業,早幾年已進入「AI人工智慧計算公司」。在上述大會上,聯想與英偉達一道,推出了針對企業用戶的混合人工智慧計劃。
相關的具體信息是:
「將下一代雲人工智慧技術帶給世界各地的企業用戶。聯想提供基於NVIDIA MGX架構的新的企業級AI解決方案、聯想混合人工智慧服務等。通過合作,聯想提供完全集成的系統,將人工智慧驅動的算力引入數據生成的各個地方,從邊緣到雲端,幫助企業部署定製化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推動創新和轉型,覆蓋千行百業。在聯想最新人工智慧專業服務的實踐支持下,這些解決方案使企業可以採用混合雲的方法,通過NVIDIA AI Foundation雲服務構建自定義人工智慧模型,然後由NVIDIA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設計的硬體設備和軟體驅動的聯想本地系統進行運行。」
提供全新服務,這是「AI PC」想做的,或者說至少是聯想想做的。
畢竟,在丁科技網看來:
其一,「AI PC」的概念不算很動人,在當前的技術形勢下,AI成為終端「標配」,成為「通用技能」,是大趨勢,這就代表,後續進程中,是否把「AI」的說法掛在嘴邊,會變得不再重要。就像智能手機普及的當下,如果不是要刻意加強概念,手機前幾乎不需要加「智能」的說法。
其二,「AI PC」,終究需要的是算力和體驗,這不是終端廠商們擅長的,當需求泛在,也可能不是某一家終端廠商的能力可以滿足的,需要的依舊是端、邊、雲、網的協同,甚至更依賴雲、網。
其三,在「AI PC」之前,已經有「智能PC」「智慧PC」等概念出現,但就目前而言,市場影響有限,「AI PC」與他們的相似之處,都是想將「標準能力」來「專有化」,這恐怕不容易實現。
但是,儘管概念不算動人,卻能看到終端廠商搞服務的決心,這對未來的企業級和消費級服務市場,可能是件好事。(丁科技網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丁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