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地級市,為什麼就出不了「百億店王」

2025年05月09日08:00:14 財經 4541

近期,新商網《2024年全國購物中心銷售單店百強榜》出爐,南京終於在商業方面揚眉吐氣了一把:

南京德基廣場以年銷售額245億的戰績拿下「斷層第一」,甩開了第二名上海ifc 27億,力壓上海環球港、北京國貿等眾多知名高端商業綜合體,銷售額兩倍於排在第12名的杭州in77。

最強地級市,為什麼就出不了「百億店王」 - 天天要聞

在江蘇上榜的7家購物中心中,南京更是獨佔5席,商業版塊可謂高歌猛進。

除了南京,江蘇還殺出了一匹黑馬——

揚州京華城,以43.8億的成績位列第52名,位次竟然比南京景楓中心和無錫恆隆廣場還要靠前!

在江蘇所有上榜的購物中心中僅次於德基,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最強地級市,為什麼就出不了「百億店王」 - 天天要聞

而反觀被稱為「中國最強地級市」的蘇州,此次卻意外沒有進入榜單。

儘管榜單聲明並未收錄各大百貨的數據(如杭州武林銀泰等著名百貨商場),統計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偏差,但我們仍能從中窺見一個問題:

蘇州在頂級商業賽道上確實有些力不從心。

我去查了一下,整個蘇州年銷售額有望超40億的商業體僅僅只有蘇州中心一家,這個成績顯然不盡如人意(蘇州美羅沒有公開數據,這裡不評價)。

蘇州的經濟實力有目共睹,一直被稱為中國最強地級市。

2024年江蘇13個設區市地區生產總值,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27億元,位居全省第一,遙遙領先18500億元的南京。

不僅如此,數據顯示,2024年蘇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邁上4.7萬億元新台階,比上年增長4.7%,位居全國工業城市第2名。

同時,2024年蘇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24元,是全國的1.88倍、江蘇省的1.4倍,在長三角地區中僅次於上海。

可就是這樣擁有強硬經濟實力和深厚人文底蘊的蘇州,為何高端商業卻跑不出來呢?

依我看,如此反差背後,蘇州高端商業主要有三大硬傷。

第一,具有引擎作用的高端商業力量匱乏,虹吸效應太弱。

在商業板塊的激烈競爭中,奢侈品品牌的影響力不言而喻,他們往往能夠決定一個購物中心乃至一座城市的商業價值。‌

南京德基廣場以奢侈品為核心業態,自開業以來就引入了一水兒的國際大牌,集齊hermes、chanel、prada、gucci、lv五個重奢品牌,也是目前南京唯一一家有愛馬仕的商場。

不僅如此,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德基造價千萬的「網紅廁所」屢登熱搜,高價採購的平板灰岩地磚火遍全網,都為南京商業帶來了極大的聲量,並切切實實地轉化成了銷量。

有人曾對德基的客源做過統計,消費最多的是來自江蘇、安徽和浙江的顧客,其中,江蘇人和安徽人撐起了德基接近70%的總業績。

相比之下,蘇州中高檔商業格局老化、活力欠缺,且沒有大爆的吸睛項目。

簡單點說,就是蘇州還缺少一個德基。

蘇州的高端消費主要集中在美羅百貨和比斯特購物村,前者是傳統百貨模式,空間受限、體驗受限;後者主打折扣商品,更像是「過季名牌倉庫」,難以滿足追求新品與尊享服務的高端客群。

最具商業潛力的蘇州中心雖然坐擁地標「東方之門」,但商場定位一直比較模糊:

說它高端,各梯次品牌魚龍混雜;

說它低端,卻時不時又引進一些潮流奢侈品。

既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獨特業態,也未能形成清晰的消費場景,這使得蘇州中心始終都點「不溫不火」的感覺。

更尷尬的是,蘇州毗鄰上海,人流、資源都被上海進行了部分「截胡」,主城商業集聚效應可謂是雪上加霜。

商業地產巨頭如恆隆、萬象城也紛紛選擇「繞開蘇州」,轉而落子無錫、常州,進一步加劇了蘇州高端商業的孤立無援。

第二,多點開花的背後就是難成規模、難出大器。

不同於南京新街口「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的定位,蘇州選擇了「多中心均衡發展」的策略,商業資源零星分散於姑蘇、吳中、張家港等下轄區市。

可看似均衡背後,卻是每個區域都難成規模、難出大器的窘境。

老牌商圈如觀前街、石路,雖煙火氣濃厚,但商業形態仍停留在「街區式」傳統模式,設施陳舊、品牌老化;

新建的蘇州中心、獅山天街等商場雖試圖破局,卻因定位模糊、缺乏頂奢品牌支撐,難以形成輻射效應。

而那頭的南京新街口以德基廣場為引擎,已經聚集起了一批高能級商業,憑藉「一超多強」的格局硬生生把商圈變成了長三角的消費地標。

而這頭蘇州卻因為缺乏集中發力點,連最基本的人流大聚合都成了一大難題。

更深層的矛盾還藏在城市基因里。

南京作為省會,集聚了大量高凈值人群與商務精英,奢侈品購買力優勢顯著。

而蘇州人均收入雖高,但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大量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更傾向性價比消費。

這種差異也直接體現在了商業定位上:

南京德基之所以敢以「全業態高端化」橫掃市場,首先南京自己人就很願意買賬;

而蘇州的商業項目,即便引入大量「首店」,仍只敢主打輕奢與潮牌。

第三,古城保護與商業擴張的「兩難博弈」。

榮膺全球首個「世界遺產典範城市」的蘇州,是世界眼中的江南名城,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全面保護古城風貌的歷史文化名城。

而全面保護古城風貌的關鍵點,就在於必須堅守蘇州的天際線:

蘇州有個冷知識——為確保古城整體風貌無任何高大建築阻擋視線,蘇州古城區限高24米,14.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沒有一幢10層以上的高樓。

四十多年來,蘇州一直牢牢堅守這條天際線,北寺塔、瑞光塔、雙塔以及虎丘塔之間的視覺廊道被控制得恰到好處。

這固然很迷人,但也很煩人。

就因為這個,蘇州城區大型商業綜合體的開發受到了嚴格限制,蘇州市中心也註定難以複製南京德基式的「巨無霸」項目:

觀前、平江路等核心商圈自不必說,位於姑蘇古城不僅建築限高,而且交通擁堵,改造成本極高;

即便華貿中心、仁恆倉街等新項目試圖融合蘇式美學,但規模受限,同樣難以複製德基「立體連通+超大空間」的體驗。

不僅如此,德基通過「藝術+商業」模式,精準契合南京「六朝文脈+現代感」的城市氣質,成功將購物中心升級為城市文化地標。

而蘇州文旅消費素來以「微度假」「古鎮游」為主,多年以來的文旅收入也更多流向了平江路、周庄等歷史文化景區。

說白了,蘇州的高端商業困局,本質還是經濟結構與商業需求的配置問題。

但畢竟作為一個經濟強市,如若沒有與之匹配的商業名片,終歸是一種遺憾。

蘇州要想扭轉當前的局面,該怎麼辦?

恐怕還是需要在商業布局方面集中火力。

跳出原有思維,重新找好位置,打造一個能輻射長三角的高端商圈,引入真正具有號召力的頂奢品牌,改變人們對蘇州「重生產輕消費」的刻板印象。

去年8月,蘇州中環廣場封頂,同年11月,全球第11座、江蘇首座來福士簽約,將落地蘇州園區湖東。

顯然,蘇州已經回過味來:

自己的商業版圖上現在迫切需要一個足夠擔當門面的商業中心。

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隨著中環廣場、來福士等項目的推進,蘇州終將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商業地標」,補全商業短板,在城市競爭的賽道上再次跑出「最強地級市」的底氣。

近期熱門文章推薦
關注後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單日獲資金凈流入超5200萬元,300紅利低波ETF(515300)衝擊4連漲 - 天天要聞

單日獲資金凈流入超5200萬元,300紅利低波ETF(515300)衝擊4連漲

截至2025年5月9日 10:17,滬深300紅利低波動指數上漲0.47%,成分股華能水電上漲2.18%,興業銀行上漲2.04%,浦發銀行上漲1.81%,寧滬高速上漲1.45%,成都銀行上漲1.36%。300紅利低波ETF(515300)上漲0.44%, 衝擊4連漲。流動性方面,300紅利低波ETF盤中成交1728.58萬元。拉長時間看,截至5月8日,300
比特幣升破10萬美元,港股加密股與ETF全線飆升 歐科雲鏈漲近7%領跑 - 天天要聞

比特幣升破10萬美元,港股加密股與ETF全線飆升 歐科雲鏈漲近7%領跑

財聯社5月9日訊(編輯 胡家榮)受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關口刺激,港股加密貨幣股多數走高。截至發稿,歐科雲鏈(01499.HK)、博雅互動(00434.HK)、雄岸科技(01647.HK)分別上漲6.67%、5.40%、5.13%。註:加密貨幣概念股的表現加密資產ETF同步走強,華夏以太幣(03046.HK)、博時以太幣(03009.HK)、嘉實以太幣(031
巴菲特的智慧:越窮的人越沉迷努力,清醒的人早已逃離 - 天天要聞

巴菲特的智慧:越窮的人越沉迷努力,清醒的人早已逃離

在這個 「努力就能成功」 的口號鋪天蓋地的時代,無數人將勤奮視為改變命運的唯一路徑。但我要給大家說一個扎心的事實,如果一個人只有努力,即便是努力80年,成就也會很一般!真正阻礙窮人突破階層的,往往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對努力的盲目沉迷。
灣區未來科技園在深圳龍崗開園 首批簽約企業年產值近30億元 - 天天要聞

灣區未來科技園在深圳龍崗開園 首批簽約企業年產值近30億元

5月8日,深圳市龍崗區迎來產業盛會——由特區建工集團建設運營的灣區未來科技園開園儀式暨AI+生命健康產業園揭牌儀式隆重舉行。當天,灣區未來科技園重磅推出首批高質量產業空間,深圳市首個AI+生命健康產業園正式揭牌,首批簽約的14家優質企業,覆蓋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人工智慧、新能源、精密儀器、裝備製造等前沿領...
農業銀行創新金融服務托起幸福「夕陽紅」 - 天天要聞

農業銀行創新金融服務托起幸福「夕陽紅」

農業銀行聚焦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加大普惠養老領域金融支持力度,強化科技賦能,助力智慧養老場景建設,努力打造普惠型養老金融新樣板。截至2025年3月末,農業銀行養老產業貸款餘額197.91億元,較年初增長88億元,增速80%。其中,應用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工具達4.2億元,有效提高支持普惠養老產業能力。 醫養結合 普惠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