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眾多廠商,紛紛押注RISC-V這一晶元架構,像阿里已經推出了各種基於RISC-V架構的晶元,覆蓋到了 PC、手機、伺服器、AI、物聯網等領域。
另外像中興、華為等等眾多企業也都在研究RISC-V晶元,倪光南院士更是表示,中國可以憑藉RISC-V架構,與ARM、X86三分天下。

然而很多網友還是有疑問,因為RISC-V晶元,來源於美國,為何大家就不擔心RISC-V對中國斷供?畢竟像ARM是英國的,都要聽美國的話,將其高端的ARM V9以及CPU核等對一些企業進行斷供。
事實上,RISC-V架構這事,還是比較複雜的,要說清楚美國為何不會斷供,得從它的出身,發展,現狀說起。

RISC-V架構,確實是2010年的時候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起源的,當時Krste Asanović教授打算開發一個開放原代碼的電腦系統,X86不考慮,而ARM授權費太貴,於是打算自己搞一個,於是組了一個團隊自己研發,就有了RISC-V架構。
早期,RISC-V架構,都是以伯克利大學為中心的一群熱愛者的努力成果。
不過從一開始,這個架構就是開源的,類似於開源的linux一樣,誰都可以用,然後誰都可以上交自己的代碼,然後RISC-V官方組織認可維護後,就成為RISC-V的官方代碼。

後來使用RISC-V架構的人越來越多,為RISC-V做貢獻的人也越來越多,RISC-V的官方組織,也就不再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團隊了,組建了一個RISC-V基金會。
而這個基金會不屬於美國,而是由來自 70 多個國家、3000 多家企業的成員組成的國際組織,並且總部也從美國搬到了瑞士。
可以說,RISC-V除了起源在美國之外,與美國其實沒太多關係了,美國已經干涉不了RISC-V架構了,RISC-V架構已經屬於全人類,不是某一個國家或個人所有。

更重要的是,目前RISC-V基金會裡面,80%以上的最高會員都是中國企業,中國企業貢獻的代碼也是最多的。
而數據顯示,2022年RISC-V晶元出貨量超過100億顆,其中中國貢獻了其中的50%+,也就是超過50億顆。
可見,中國才是推動RISC-V發展的力量源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美國怎麼禁RISC-V架構,它根本就沒有資格去禁。
這也是為何目前這麼多中國企業,看好並押注RISC-V架構的原因,開源免費,就是最大的優勢。

不過RISC-V架構也不是沒有缺點,因為開源、免費,任何人可以使用、修改、拓展,所以一定程度上而言,碎片化比較嚴重,大家各搞各的,還要修改一番,很難真正形成一個統一的大生態。
所以,RIS-V架構雖然火爆,但要真正與X86、ARM抗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畢竟晶元對應的不只是晶元本身,生態才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