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 客觀 穿透


深蹲之後是起跳
作者:李莉
編輯:俊逸
風品:聞道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2025 年高考硝煙已散去,全國一卷作文題的輿論熱度卻高漲起來。眾多網友將其比喻為一場「文學密碼破譯戰」,難度之高引發各界討論。
不想,這成了訊飛星火大放異彩的契機。據新媒體「電廠」近日組織的測試顯示,六款主流國產 ai 大模型同台競技作答該題,訊飛星火以平均 53 分強勢奪冠。
對此,董事長劉慶峰在26周年司慶上表示,高考(評測成績)只是一個結果,背後是科大訊飛 20 多年如一日的努力,更是科大訊飛在教育領域使命和夢想的牽引。其透露,星火x1升級版將於7月推出,並強調面對激烈ai競爭,公司將堅持走「難而正確的路」,搶佔ai時代「根紅利」。
6 月 24 日,在「ai 1 對 1 新進化 新夥伴」暑期發布會上,科大訊飛發布ai 學習機的15個升級,全方位覆蓋幼小初高全學段。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生成式人工智慧用戶已達2.49億,2025年被視為全民ai的開啟之年。萬馬奔騰中,想真正吃到「根紅利」,不僅技術上做到第一,更要解決市場剛需,讓紮實的場景體驗推進時代進步。顯然,科大訊飛已佔據了卡位先機,前景有多誘人、時下又困於哪些短板呢?
1
從星火1.0到對標gpt-4o
全棧自研迎來收穫季
作為國內較早涉足ai的企業之一,科大訊飛大模型布局並非最早,但在這場新興賽道的角力比拼中,展現出的行動力、升級體驗讓人印象較深。
2023 年 5 月 6 日,科大訊飛正式對外發布星火大模型,並清晰公布了後續功能升級的時間節點。
克服先進算力受限等諸多挑戰,2024 年 10 月 24 日訊飛星火 4.0 turbo 正式發布,其在文本知識、語言理解等七大核心能力上超越 gpt-4 turbo。而僅2個多月後,訊飛星火 4.0 turbo 的底座能力再次升級,可與openai最新版gpt-4o全面對標。科大訊飛宣稱該模型在金融、油氣、能源、電力、鋼鐵等領域綜合能力的絕對提升均超10%。
背後離不開長期創新戰略。在前沿推理模型領域,科大訊飛不爭一時之快,錨定前沿科技一步一腳印。拉長維度看,這已是公司的一個發展基因,專註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研發 26 年,其斬獲了國際人工智慧大賽冠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國家專利金獎等諸多殊榮。
研發投入方面,科大訊飛持續保持高強度。2024 年達到45.8 億元,占營收比19.62%,在業內處於較高水平。特別是在大模型研發以及應用落地等關鍵領域,同比分別增長7.4 億元、4.1 億元。
當然,除了體量還要把錢花的有質量。不止通用大模型,訊飛星火還構建了「1 + n」 龐大的體系架構。「1」 代表通用底座大模型,「n」則指以底座大模型為基礎,賦能教育、醫療、汽車、辦公、工業、智能硬體等多行業領域,旨在打造獨具優勢的行業大模型。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訊飛曾兩次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為應對極限施壓其強調 「全棧自主可控」 發展路線,通過與華為合作,演算法算力數據實現了全鏈條自研。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從技術突破到全鏈條可控,從教育深耕到多行業賦能,科大訊飛 ai 領域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紮實。持續的戰略蓄力,讓其逐步迎來收穫季、實現彎道超車。
2
"ai+場景"戰略
業務線全面開花
持續增長的營收是一個例證。從2020年的130.25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33.43億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再增27.74%,達到46.58 億元。
細分業務,開放平台與消費者業務穩居第一大板塊,2024年貢獻營收78.86 億元,同比增長 27.58%。其中,開放平台貢獻51.72 億元、 智能硬體貢獻20.23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31.33%和25.07%。
可喜增長,首先歸功於搭載星火大模型的智能產品市場戰力。在雙11、618 大促期間,辦公本、翻譯機、錄音筆等銷售額均實現超120%的增長。2025 年一季度,辦公本收入又增長了50%。持續熱賣意味著,訊飛開放平台正逐漸走向生態化、融入日常辦公生活,與開發者、產業界、消費者共享 ai 紅利。
智慧教育業務線,主要為客戶提供校園數字化教學、考試、因材施教解決方案等,2024 年營收72.29億元,同比增長29.94%。其中,學習機勢頭尤為強勁,全年收入實現翻番,2025 年一季度也接近翻番。汽車業務全年貢獻9.89 億元,同比增長 42.16%。醫療板塊在分拆上市後,市值增長29.8%。醫療大模型在診療、用藥等場景實現落地,曉醫 app 用戶量大幅增長。
企業解決方案業務,2024年收入6.43億元,同比增長122.56%。其中,大模型解決方案中標項目數達91個,中標金額8.48億元,中標項目數及中標金額在所有廠商中均位列榜首。目前,公司已與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人保、中國一汽等頭部企業達成合作。
一個個跳動數據,展現了ai 技術在賦能傳統行業方面的巨大潛力。統計數據顯示,2024 年作為ai大模型商業化元年,國內大模型中標項目量同比增長15.5倍。得益於「行業紅利(ai 大模型)+戰略聚焦」的雙重驅動,科大訊飛收入駛入了快車道,g端c端業務齊頭並進,增強了企業抗風險力、也擴寬了成長空間、價值想像力。
3
三個挑戰
扎牢品控底盤
不過,這不代表無懈可擊。如同硬幣有兩面,相較a面繁華,科大訊飛b面隱憂同樣扎眼。
首先,智慧城市業務因政府縮減開支和回款周期延長,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9.36%,折射了市場不確定性和自身業務依賴短板。
其次,教育業務領域,儘管訊飛學習機在政府採購領域佔主導地位,但在抖音等新興渠道,學而思、作業幫等競對通過低價促銷和線上推廣策略快速搶佔市場,導致訊飛學習機線上銷量增速較線下渠道有所放緩。
產品體驗上,與一些用戶期待也存在落差。瀏覽黑貓投訴,截止2025年7月3日,科大訊飛相關投訴累計531條,涉及產品質量、交互體驗、售後服務等方面質疑。
如2025年6月29日,投訴編號17384592702顯示,一消費者稱在抖音淘購買了訊飛耳機。價格1319元。一直正常使用未磕碰,未濕水。然2025年6月突然發現發現耳機充電倉的燈不亮,不能充進去電。然後聯繫客服,走微信官方訊飛通道,售後讓退回到訊飛耳機的官方售後,2025年6月28日說耳機主板出現問題,更換充電倉需429元。該消費者認為,科大訊飛這麼大廠家一般電子產品是三年質保。這裡是一年質保,結果剛過保就幾天就壞了,還是主板壞了。這麼貴耳機 這麼差質保,讓人寒心。


同日,投訴編號17384586918顯示,一消費者稱,2022年10月9號在佳樂家購買科大訊飛學習機。前幾天不開機。拿去售後維修說是主板問題 就是機器本身問題要換主板999元 在使用過程中沒有進水或人為損壞。

再如6月27日,投訴編號17384567880顯示,一消費者稱6月12號買了t30lite學習機,買了10天發現後殼變形,商家也檢測了,沒有人為摔到痕迹,門店商家說寄回去維修,結果廠家以人為損壞為由,不予免費維修,不提供應該提供的質量服務,消費者的權益誰來維護。

(以上投訴均已經過平台審核)
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表示,用戶千人千面、人人滿意並不現實、上述投訴也或有偏頗處。但別忘了,產品口碑是發展根基。尤其重體驗強口碑的智能產品賽道,更要如烹小鮮、慎之又慎。畢竟市場競爭激烈,用戶從不缺選擇,科大訊飛想吃到「根紅利」就必須答好品控這道考題。
4
應收賬款超149億
從技術優勢到市場勝勢
不算多苛求。看看盈利表現,科大訊飛需要黏住更多市場,儘快達成規模效應。
回溯過往,2021年之前,科大訊飛盈利能力之靚麗宛如璀璨明星。在14年的成長曆程中,除了2017年因收購安徽訊飛而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致凈利出現短暫下滑,其餘年份均保持著兩位數的穩健增態。
轉折發生在2022年,當年凈利潤定格在5.61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大滑63.94%。好在2023年,回暖升至6.57億元,正當外界認為公司否極泰來時,2024年凈利再次下探14.78%,降至5.6億元,創下近三年新低。較2021年營收增加了50億,凈利卻縮水了10億元。
對此,公司公告顯示,主因新增研發投入、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同比下降等因素影響。
2025年一季度,營收46.58億元,同比增長27.74%;凈虧1.93億元,同比收窄35.68%;扣非凈虧2.28億元,同比收窄48.29%。營收繼續增加、減虧幅度又大可喜可賀,然在連續兩季度盈利後再度單季虧損,還是讓外界犯些嘀咕。
要知道,2021 - 2024年,科大訊飛賬面現金從55.44億元銳減至31.11億元 ,2025年一季度進一步探至28.2億元,同期流動負債則高達153.89億元,是賬面現金的5倍有餘。2024年末和2025年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88%、54.63%。償債能力減弱,若盈利狀況無法持續改善,未來公司的財務壓力不容小視。
追其原因,應收賬款、研發費用兩因素不可不提。
以2024年為例,除了所持三人行、寒武紀等金融資產投資收益較上年縮水1.12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1.02億元。公司計提壞賬減值損失更高達10.14億元,較上年增加2.77億元。
2020 - 2024年,科大訊飛應收賬款分別為54.68億、74.86億元、98.7億元、121.65億元、146.67億元。持續快速增長。其中,賬齡較長的應收賬款佔比較高。1至2年的有43.29億元,2年以上總計34.32億元。儘管公司認為應收賬款主要源於優質客戶,壞賬風險低,可看看2024年高達9.77億元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是同期凈利的1.7倍,有無查漏補缺處值得深思。
2025年一季度,應收賬款進一步攀至149.71億元。除了現金流壓力、壞賬減值風險更好似潛在的業績「雷區」。如何提升市場話語權、改善財務健康度,已是科大訊飛一個嚴肅考題。
再看研發費,近三年占營收比居高不下,分別達到16.53%、17.72%、16.67%。2024年38.92億元的體量,約為同期凈利的7倍。2025年一季度同比再增12.4%至9.47億元。
或許,也有無奈與急迫。雖然近年科大訊飛踏准市場紅利、c端g端雙驅、多領域多場景涉足、開拓能力可圈可點。可大市場也強競爭,硬體成本上升、競對大打補貼戰,不斷擠壓其利潤空間。以智慧教育業務為例,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9.94%,毛利率卻從2017年的59.24%降至2024年的54.94%。再如ai+醫療和智慧城市等領域,數據壁壘、隱私保護,以及受經濟環境和財政支出等影響,都可能制約業務的快速拓展起量。
整體看,科大訊飛急需尋求平衡點:既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又要加速ai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快速起量。同時 除了體量還要有質量,優化應收賬款管理,提升運營效率,降低壞賬風險。
一句話,技術優勢、體驗優勢不等同於市場份額、盈利增長。堅持走「難而正確的路」,漸入業務收穫季的科大訊飛,何時來一場盈利翻身仗,已是一靈魂考題。
或許,星火x1升級版的推出,會是一個破題契機。
本文為首財原創
內容微信:suishenlicai
商務微信:deerss__
鳳凰新聞/網易財經/搜狐財經/騰訊財經/今日頭條/藍鯨財經/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報/中金在線/東方財富/雪球
等22家媒體入駐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