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的實施將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對穩定石化化工行業運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近日,工信部、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對今明兩年的行業穩增長工作提出總體要求、工作舉措和保障措施。《工作方案》指出,通過擴大有效投資、豐富優質供給、穩定外資外貿、加強要素供給等手段,使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業平均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業(不含油氣開採)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萬億元,乙烯產量超過5000萬噸。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在產品下游需求恢復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衝擊下,石化化工行業經營狀況持續承壓。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方案》的實施將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對穩定石化化工行業運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穩增長任務艱巨
石化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支柱性產業,經濟總量大、產業關聯度高,關乎工業穩定增長、經濟平穩運行。
2023年上半年,受下游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石化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企業效益同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均超出全國工業平均水平,行業壓力凸顯,穩增長任務艱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石化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6萬億元,同比下降4.4%;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4310.9億元,同比下降41.3%。
效益下滑背後,最突出的表現是石化化工產品價格整體下降。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氣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3.5%,化學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9.4%;6月份重點監測的48種無機化學品中,市場均價同比下降的有44種,佔比達91.7%;重點監測的72種主要有機化學品中,市場均價同比下降的有68種,佔比達94.4%。
「今年整體經濟形勢相對嚴峻,石化化工行業投資不足,需求側也只是仍在有序恢復,所以,保障行業穩定發展是當務之急。」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孫仁金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在對《工作方案》作解讀時指出:「當前,石化化工行業運行和產業發展遭遇全球經濟下行、階段性壓力加大等問題,需要抓住工業經濟恢復關鍵期和產業升級窗口期,強化政企協同,提升預期管理,完善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服務,著力破解需求恢復不及預期、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
「六力」並舉穩發展
基於當前石化化工行業面臨的形勢,《工作方案》的出台可謂是「及時雨」,為行業穩定運行注入新動力。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相關負責人將《工作方案》解讀為「六力」並舉保行業穩增長,其中包括三種拉動力,即擴大有效投資、豐富優質供給、穩定外資外貿;兩種推動力,即強化要素供給、激發企業活力;一種保障力,即保障措施。

「《工作方案》的實施將為推動石化化工行業平穩運行、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紮實基礎,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具體來看,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工作方案》提出,推動5個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項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產,推進開工一批「降油增化」項目,加強現代煤化工項目規劃布局引導;同時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集約集聚發展。
擴大投資之外,針對消費側,《工作方案》指出要豐富優質供給,激活釋放消費潛力。支持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堅持應用需求牽引和技術創新驅動並重,搭建化工產品供需對接平台,促進上下游協同研製新產品、制訂新標準、示範新應用、創造新場景。聚焦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氫能以及醫療健康等重點產業鏈需求,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
「《工作方案》聚焦當前石化化工行業薄弱環節,針對影響行業穩增長、保安全、促提升的供應鏈堵點和產業鏈短板,著力精準施策,破解難題。」上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走特色化道路是根本
為切實有力促進行業穩增長工作落到實處,《工作方案》從加強政策統籌、強化預期管理、完善財政政策、強化保障服務等四方面提出具體保障措施。「隨著各項措施的實施,我國石化化工行業發展環境將不斷優化,行業發展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拓展,行業發展信心將逐步恢復,行業增長動力將不斷回升,為行業由大變強注入新動力。」上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石化化工行業整體結構性矛盾突出,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成為阻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痛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推動石化行業轉型升級,由低端走向高端,走特色化道路是實現行業穩定、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石化化工行業還有很多高端產品存在缺口,包括一些白油、特種化工品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孫仁金表示,「整體來看,石化化工產品的需求在未來幾十年還會增長,但是可能差異會比較大,越是技術含量高的需求越大,普通的基礎化工產品,肯定是供過於求,所以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適應『雙碳』目標,走綠色、低碳、高端化發展道路是一個大方向。」
「無論是央企國企還是民營企業,都要走特色化、專業化道路,不能再扎堆做那些基礎的石化化工產品。比如,能生產特種油的企業,可能需要做一些研發投資,但面臨的競爭就會小一些,利潤也會相對較高。」孫仁金說。

文 | 本報記者 李玲
End
編輯 | 李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