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了比活著舒服」,在留下了嘆息和遺言,一位老人靜靜離開了人世。
2013年4月22日,在得知他的死訊後,原本在韓國首爾出差的體操王子李寧匆匆飛回了國內參加葬禮。
在葬禮上,李寧和老人的家屬站在一起,執子侄之禮,送走亡者之後,在晚上的宴席里,李寧挨桌敬酒。
他對一些晚宴上的客人說:「這是他請你們吃的最後一頓飯,以後就要你們自己找吃了。」
對李寧來說,他是一生的貴人,是改變了李寧命運的人,是健力寶曾經的掌門人,飲料領域傳奇人物——李經緯。
這個名字曾經牢牢和健力寶綁在一起,成為傳奇,然而那時候誰也沒想到,傳奇的落幕卻太凄涼。
一、開創30年企業,離不開背後的貴人
1988年,第二十四屆奧運會在韓國漢城舉行。
中國派出了一支豪華陣容,五連冠的女排隊伍、新崛起的跳水小將,而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體操隊的「體操王子」李寧。
早在1982年,17歲的李寧第一次參加世界盃體操賽上,就奪取了六金一銅,而當時一共七枚金牌,他當之無愧地奪得了「體操王子」的美譽。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李寧又以出色的表現引起人們的驚嘆,在中國隊奪取的15枚金牌里,李寧獨得三金,一時成了國民皆知的英雄。
時間轉眼過去,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的參賽運動員可以說是遭遇了集體滑鐵盧。
尤其在寄予厚望的體操項目,由於李寧兩次發揮失誤,一次在吊環項目掉落,一次在鞍馬項目上落下。
在國人的注目中,這個曾經光環耀眼的體操王子露出了一個笑容。
裁判給了史無前例的低分,滿場嘩然,隨後的比賽里,體操隊失誤連連,士氣低迷。
而李寧成了眾矢之的,憤怒的觀眾口誅筆伐,認為他辜負了全國人民的希望。
從高空跌落,李寧連辯解的餘地都沒有,一下子成為了體操隊失利的罪魁禍首。
而他最後的笑容也被無數人憤怒指責,在眾口鑠金的壓力之下,李寧沉默的回到了國內。
到達機場,李寧悄悄走了一條偏僻的通道,也許知道自己免不了被媒體和輿論口誅筆伐,他黯然的獨自穿過通道。
在盡頭,一束鮮花、一個熟悉的男人正在等著他,剎那間,光芒穿過了灰暗,照亮了李寧的世界。
那個男人就是李經緯,健力寶的創始人。
在李寧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時,健力寶也大手筆投資,兩人的相識有競技體育的推波助瀾,也有彼此之間的惺惺相惜。
李經緯成了李寧的貴人,在李寧體育事業的低谷期,李經緯雪中送炭,這並不僅僅是人情,更是李經緯天生就是個對體育熱情,對運動員熱心的人。
這一年底,在李經緯的陪伴和幫助之下,李寧在深圳的體育館體面而平靜的退隱。
告別晚會上,李經緯送上了一份出乎意料又意味深長的禮物:一副金色護手。
離開了賽場,該往哪裡走?當時李寧的選擇有進入國家隊轉行當教練、接受廣西體委邀請當一個副主任,甚至有娛樂圈邀請他。
但李寧個人的想法是開辦一家體操學校,他對體操依然充滿了感情。
關鍵時刻,又是李經緯送上了他一個建議:要有經濟後盾,搞體育才能長久。
最終,李寧推掉了其他機會,選擇加入健力寶,成了李經緯的私人助理。
在李經緯的支持下,初次的公關策劃就大獲成功。
意識到李寧的才能,李經緯鼓勵李寧去開辦企業,而他慷慨的給與了投資,雖然李經緯並不缺錢,還是為李寧又拉了另一家新加坡公司投資,成立了專門生產李寧品牌服裝的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
李寧牌就此誕生,在誕生之初,就有著李經緯的影子。
最開始的企業戰略也照抄了李經緯當年的風範,看準運動賽事的宣傳效應,拿下亞運會火炬接力的承辦權利。
250萬元換來了2億人參與、250億人收看的驚人效果,亞運會後,李寧的運動品牌一炮而紅,他也因此重登巔峰。
好風憑藉力,這股風將李寧吹上了青雲之間,但隱患始終存在。
在1994年,專家劉繼鵬提醒李寧,如果不理清產權,將來可能會有糾紛。
健力寶是國資公司,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也屬於健力寶旗下,這也讓李寧在經營品牌的同時,實際上對公司的控制權有限。
李寧知道專家說的是對的,但是李經緯是他最低谷的時候幫過他的貴人,他羞於開這個口,怕別人會認為他忘恩負義。
「你只是脫離他的公司,並不是脫離他,」劉紀鵬看他猶豫不決,甚至說:「如果你開不了口,我去幫你談。」
在劉紀鵬的反覆勸說下,李寧去見了李經緯,出人意料的是,李經緯對李寧的顧慮非常大度,以相當優惠的條件讓李寧從健力寶脫身。
最終,李寧以分期付款償還了投資額,取得了全部股權,總部遷到了北京,公司改名為李寧運動服裝公司,徹底成為了民企。
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李經緯就這樣成就了昔日的體操王子,為後來的中國家喻戶曉的體育用品品牌送了最初的一段路。
然而他沒有想到,當風水輪流轉,同樣的故事發生在他身上時,結果就沒那麼漂亮了。
二、掙扎中誕生的傳奇
1939年,廣東三水市白坭鎮上,一個遺腹子出生了。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其父親死於戰亂,母親沒多久也病故。
他在孤兒院渡過了童年,在社會裡渡過了艱辛的少年,體育活動成了他為數不多的樂趣。
1973年,李經緯被調去小酒廠當工作。這並不是一次讓人羨慕的升遷。
事實上,他之前在三水縣體委工作,因為受人排擠,才來到了酒廠。
說是酒廠,實際是只有幾口米酒缸,和一大幫等著吃飯的工人。
這一年,李經緯35歲了,面對酒廠的現狀,他咬咬牙和員工一起,每天親自背著米酒挨家挨戶推銷。
幾年後,在慢慢積累下,李經緯搭建起了一條啤酒生產線,開始推出更受市場喜歡的啤酒。
在當時,這近乎奇蹟,酒廠生產的強力啤酒也漸漸站穩了腳跟。
1983年,李經緯去廣州出差,無意間買了一瓶可樂,喝完可樂,職業敏銳發揮了作用,他萌發了讓企業生產類似飲料的念頭。
不久後,李經緯前往廣東體育科學研究所,買下了一款飲料配方,這是一種能恢復精力的含鹼電解質飲料,而愛好體育的李經緯也找到了發力點——廣州的足聯代表大會。
有了配方,有了銷售區域,但如何生產還是個問題。
45歲的李經緯找到深圳的百事可樂,竟然說動了百事可樂為他代工生產健力寶。
200箱健力寶就這樣手忙腳亂的出現在會場,送給參加會議的代表們喝。
這也成了李經緯下一個計劃的跳板,僅僅兩個月後,健力寶正式拿下了洛杉磯奧運會指定飲品的名額。
而在這次奧運會,李寧拿下三枚金牌,榮耀披身,萬人仰視。
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運動健兒的勝利也成就了健力寶,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李經緯的一次大冒險。
酒廠每年年收入只有5萬元,當時賬上只有28萬,他拿原本定機器的20萬贊助了奧運會。
在他出差的時候,為了省錢只能睡招待所的地下室。
但在為酒廠前途考慮時,他的手筆總是讓人驚嘆,奧運會後,他又頂住壓力簽了每年26萬的贊助合同。
而這也為健力寶帶來了最大的財富:知名度。
自奧運會之後,當年年底健力寶就實現營收從0到345萬的飛躍,第二年飆升1650萬元,第三年更是破億元,達到了1.3億元。
在此後的15年里,健力寶長盛不衰,成了街知巷聞的國民飲料。
在他的故鄉三水,健力寶的紅紅火火也成全了很多人。
健力寶不僅提供許多工作崗位,時任市委書記曾說: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
1991年,李經緯還首創了「拉環有獎」的營銷方式,健力寶的銷量水漲船高,在全國傲然鰲頭。
隨著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許多保健品打出了誇張的廣告,而健力寶也在震蕩的市場里,李經緯卻出人意料的拒絕了加入亂潮。
在其他保健品用誇大功能、包治百病來擴大銷量時,李經緯反而選擇了讓健力寶沉默,沒有多元化經營,自惜羽毛的守著健力寶的陣地,而這也讓健力寶在1997年前後保健品亂象整治時全身而退。
說到底,李經緯已然將健力寶看做了「兒子」,不願為了眼前利益損失這個品牌的口碑。
在風光鼎盛時,很多問題被不動聲色的掩蓋,後來,有人回憶那時候,認為隱患早已埋下。
李經緯是個可以給足球運動員提鞋子、卻不喜歡應對官員的人,他一手打造了健力寶,將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坊做大成龍頭產業,他常常投資體育、捐資助學、蓋大樓,而不和領導打招呼。
而在他和三水縣政府心裡,健力寶的歸屬,顯然並不一致。
李寧的擔憂也是李經緯的擔憂,在1997年,這個擔憂不再隱藏水面之下,它嗤嗤作響,轟然引爆了健力寶的版圖,而李經緯含淚仰天的一幕,也成為了中國商業史上浮浮沉沉的縮影。
三、股權之爭
1996年底,一則新聞撩動了李經緯股權改革,成為民企的心弦:TCL創辦人李東生與惠州市政府簽訂了放權經營協議。
在達到增值目標基礎上,管理層可以購買股權。
三水政府要求健力寶45%的員工為本地人,裙帶關係和低效率成為了李經緯的在喉骨鯁。
有一次,他拍著辦公桌說:「我這點老本也要吃光的。」
在當時,健力寶如日中天,而李經緯已經在考慮上市。
他決定在香港謀求上市,過程中解決股權問題,同時,他大手筆以10億元在廣州建造大廈,將總部遷出。
此時,李經緯已經預計到管理層購買股權的費用,開始有意控制健力寶的成長。
作為地方最大的財政收入來源,健力寶的行動讓三水市政府不安,一場關於健力寶的爭奪戰開始了。
1997年,就在健力寶上市方案通過之前,三水市政府從中阻撓,拒絕了這個方案,徹底將雙方的矛盾擺在了明面。
作為健力寶的創始人和靈魂人物,沒有李經緯就沒有健力寶的壯大,但在論及利益分配上,健力寶是一家國企,養活著三水市許多人。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從一開始,股權就成了李經緯的桎梏。
1998年,市政府開始使用行政手段,為了防止李經緯轉移資產,每一種新產品開發、每一個合作項目都要親自審批,這把李經緯逼向了邊緣。
到了這一年,地方財政的緊張,加上李經緯有意控制導致的稅收下滑,使得出售健力寶成為了心知肚明的現實。
一場市政府主持的會議召開了: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但決不能賣給李經緯和他的管理團隊。
這一刻,健力寶的敗落隱隱已在前方。
四、仰天之嘆
一邊是李經緯千方百計想要買下健力寶,一方面是政府絕不願意賣給李經緯。
健力寶這艘大船的命運在海面上顛簸,第一個入局的是新加坡一家公司,而李經緯僅僅是被通知出去吃了個飯,被輕描淡寫的通知了一聲。
李經緯殊死抵抗,這一次收購最終胎死腹中。
由於輿論的壓力,和健力寶軟性的拒絕查賬,三水市政府最終停止了這次售賣,儘管當時新加坡公司出資3.8億,而李經緯願意出4.5億,市政府依然寧願尋找外部買家。
意識到外國公司容易引起輿論壓力,三水市政府找上了同為飲料巨頭的娃哈哈。
而李經緯的抗拒也在繼續,他同樣拜訪了宗慶後,請宗慶後高抬貴手。
2002年1月,在膠著不明的情勢下,李經緯和三水政府又一次坐下來。
這一次,李經緯直截了當的發問:「為什麼不讓我們買回來?」市長最終不得不表態:「要買可以,給你一周時間。」
五天後,李經緯被市政府通知:健力寶已經出售給了浙江國投。
在簽字儀式上,李經緯默默坐在會場角落,他傾注一生心血的企業就這樣被賣給了別人。
而他則被迫出局,在會場上,記者拍下了他仰天含淚的一幕,從此之後,他絕跡人前,而他的悲劇還沒有停下。
九天後,李經緯突發腦溢血,送到了醫院。
隨後,一張以他涉嫌貪污的罷免人大代表資格的通知書緊隨而來,這個為健力寶創立了數十億利潤的老將,被控以購買人壽保險的形式,侵吞國有財產331.88萬元。
李經緯的團隊中3人被捕,1人逃出國外,然而三水政府很快發現,排除了李經緯,健力寶並不能繼續為他們生產源源不斷的利潤,一家企業的精神往往和創始人息息相關。
而現在,健力寶陷入了一片混亂。
三水政府退出了健力寶,將這個曾經的龍頭企業交給了一個叫張海的商人。
很快,政府發現張海竟然無力支付約定的資金,健力寶每個月有2億的現金流,而作價3.8億的成交金額,首次僅需支付1億。
而病床上的李經緯戴罪躺在醫院裡,再也沒能站起來過。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產權糾紛里,他的涉嫌犯罪成為了最好的落幕方式。
儘管在那之後的五年里,檢察院都沒有提起正式訴訟,但在健力寶、在商業世界裡,李經緯已經謝幕了。
得知消息的李寧匆匆趕來,隨後的幾年裡,李寧承擔了李經緯的醫藥費。
他常常陪著李經緯,儼然是另一個後輩子侄,或者說是寄予了李經緯希望的兒子。
在報紙上,李經緯看著健力寶一步步落入頹勢:
原本的老員工大量被裁,營銷團隊被砍了八成,成千上萬的拍各國廣告,鋪貨理貨經銷這些實務沒有一個落到實處,30多個品種胡亂上市又匆匆下市……就像看著一個心愛的兒子一步步在別人的牽引下死去。
2004年,僅僅兩年後,健力寶的營業額大幅畏縮。
董事會罷免了張海,改任了另一個宛如鬧劇主角的祝維沙,短短兩個月里,高層被清洗,而生產徹底停止了。
在罷免了祝維沙以後,台灣統一集團成為可能的接手者。
2004年底,當召開全體員工大會時,李經緯甚至被推到現場安定人心。
第二天,他的兒子就對記者說,李經緯去是政府要求、配合工作。
最終,台灣的統一集團成了最後的新主人,而健力寶也消失於大街小巷,只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過去的輝煌。
在前半生,李經緯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在家,在他晚年,和孫子聊天、看李寧的事業成長,成了他的樂趣。
困於輪椅和病榻之間,人生的落幕比起前半生的熱鬧輝煌,顯得凄涼而冷清,斯人已逝,往事也飄散於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