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與不少國家都舉行了高層會晤,其中中美領導人的會晤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
中美元首會晤之後,拜登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2023年初訪問中國,不過在更有話題性的貿易和關稅領域,美國顯得更加著急。
據環球網消息,日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主動約見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就中美經貿問題和多邊、區域經貿問題兩個議題進行了討論。
此次中美兩國經濟相關部門負責人的會見,引起了外界廣泛關注,因為自2017年美國主動挑起貿易戰後,幾年時間裡雙方進行了多輪會談,也曾經達成一些共識,但由於美國的一意孤行,兩國的貿易摩擦始終在進行。
但這次會見是在兩國領導人面對面會晤之後敲定的,因此外界對此有較高的期待。
在對華關稅這個問題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屬於典型的強硬派,戴琪認為即便削減對華關稅,也無助於降低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因此主張維持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加征的關稅。
但戴琪此次主動邀請中國高層見面,或許預示著美國在對華關稅問題上的態度在發生改變。
事實上目前各種條件也為中美兩國在貿易領域「休兵」提供了基礎,11月初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2022年1-10月份中美貿易額達到6398億美元,同比增長5.1%。
其中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到了3493.14億美元,全年則有望超過4100億美元,與中美貿易戰剛開始時相差無幾。
美國當初發動對華貿易戰,打的旗號就是降低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現在打了幾年貿易戰,美國仍未能達到目的,也是時候改弦更張了。
在美國國內,拜登政府所在的民主黨,已經在中期選舉中失去了對眾議院的主導權,之後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表示,共和黨控制眾議院之後的主要議程,就是削減政府開支以及對拜登政府展開嚴格調查。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美國將會出現更嚴重的黨派鬥爭,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之下,拜登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國際上少樹敵人,集中精力去對付國內的共和黨。
那麼如果能夠通過與中國的談判,緩和兩國的貿易摩擦,解決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對拜登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更何況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理由完全是站不住腳的,的確美國存在巨大的對華貿易逆差,但這是兩國特殊的經濟結構決定的,並不是中國刻意為之。
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一直存在產業空心化的問題,需要中國等製造業大國為美國提供各種商品,出現逆差是正常的經濟規律,而且也未必就是什麼壞事。
在2022年5月份之前,中國對韓國有著長達二十多年的貿易逆差,但不代表中國經濟不能健康發展。
所以對於拜登政府來說,繼續貿易戰完全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與其繼續瘋狂下去,不如靜下心來尋找一些解決辦法。
中美高層的頻繁互動,對緩和兩國關係肯定有不小的幫助,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在短時間內取消對華強征關稅的可能性並不大。
美國對華貿易戰已經打了快5年,成了美國政壇上的「政治正確」,是兩黨領導人都不願意碰觸的紅線,如果這個時候民主黨在對華政策上大幅轉向,不管做得對還是不對,都會被共和黨大肆攻擊,這已經是美國多年來的常態。
拜登原本就屬於弱勢總統,現在又丟了眾議院控制權,任何一項政策都有可能被對手抓住把柄,因此就算有與中國「講和」的想法,也很難在具體行動上貫徹。
不出意外的話,在未來兩年時間裡,中美兩國的高層交往將會比以前更加頻繁,美國對華制裁以及加征的關稅也有可能出現鬆動或者豁免。
但美國幾年的折騰已經嚴重損害了中美關係的基礎,大規模調整對華經濟政策的可能性非常低,正如中國駐美大使秦剛上任時所言,中美關係已經不可能回到從前。
中國已經多次強調,反對打貿易戰,兩國的關係僵化至今,完全是由於美國毫無節制地進行對華制裁引起的。
過去幾年時間裡,美國在貿易領域反反覆復,中國對此是有心理準備的,不僅確定了內外雙循環的經濟發展策略,同時還在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9月份一個月的拋售額就達到了382億美元,總之應對美國的貿易戰,中國有充足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