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2022年10月11日16:18:31 財經 1216

中遠海控剛剛發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告,前三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972億元,同比增長43.7%,這份賺錢能力令人羨慕,日賺3.6億,今年全年盈利超過千億毫無懸念。

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 天天要聞

一家企業將盈利做到千億規模一般是銀行的專利,2021年A股中僅有七家企業凈利潤超過1000億,國有四大行以及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就佔了六個名額,剩下1個名額是屬於中國移動的,可見要實現千億規模的盈利難度有多大,中國石油也還是將近10年前才有這個盈利能力。

中遠海控的盈利能力如此之強,但是近期的股價表現也很一般,股價從去年7月開始就一直走跌,從高點25元跌至如今的11元,跌幅高達55%。而九月份是加速下跌的,跌幅超過22%。

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 天天要聞

現在中遠海控的靜態市盈率僅有2倍,動態市盈率為1.36倍,滾動市盈率不到1.5倍,這個估值水平比銀行還低,市凈率不到1倍,也就是說當前的估值是按照破產清算的價格計算的。

而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高達2500億,這還是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由於三季度又盈利了兩三百億元,現在賬上的現金恐怕都超過2700億元了。

這個估值令人有點疑惑,如果是另外一家公司,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而市值僅有不到1800億,這樣的上市公司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標的吧,借1800億將公司買了,然後用賬上的現金將賬還上,是不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機會?

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 天天要聞

但是你要這麼想就是想多了,中遠海控的估值之所以低,我想原因應該是有兩個,第一是公司是屬於周期性行業,也就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那種,中遠海控是航運企業,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上一次賺大錢還是在2007年的時候,凈利潤達到191億,2008年也賺了108億,但是2009年扣非凈利潤虧損119億,2010年雖然扭虧為盈,但是2011年到2016年的扣非凈利潤是持續虧損的,這六年時間累計虧損403億,可以說,在這之前,中運海控賺的錢還沒虧的錢多。

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 天天要聞

中遠海控真正賺大錢還是從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導致中國成為了全球生產中心,中國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球,航運價格也水漲船高。2020年凈利潤99億,2021年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800%,達到89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43%,全年凈利潤有望超過1200億。但是這畢竟是周期性行業,拐點會到來,只是大家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拐點一旦到來,可能就是巨額虧損的狀態。

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 天天要聞

第二個原因應該是所有制,中遠海控是國有企業,是國資委控股41%的國有企業,正是因為國企的屬性,市場的估值很低,就按當下的情況,公司賬上有2500億現金,市值不到1800億,但是你真的能夠用1800億買到嗎?其實是買不到的,因為這是國企,國資委手裡的股份是不會賣給你的,更不會以1800億的價格賣給你。

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 天天要聞

現代的財務估值也是有缺陷的,中遠海控這樣的企業,真給你1800億,你能夠複製得出來嗎?其實是複製不出來的,真要複製,成本遠不止1800億。同樣面對估值尷尬的還有中國石油這樣的企業,按照市凈率計算才0.75倍的估值,動態市盈率也才6倍不到,但是中國石油這樣的企業是國之重器。真正的價值是遠高於當前的市值的。

但是二級市場就是體現不出來,這大概也是因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無法享受他們的價值吧,說白了,這些國之重器的企業服務的不是二級市場的股東,服務的是這個國家,至於資本市場,那就是為了給他們融資的。當然,這裡面也有例外,那就是白酒企業,比如貴州茅台,估值也不低,這大概是因為貴州茅台賺錢能力特別穩定,分紅特別多吧。

中遠海控日賺3.6億!賬上趴著2500億現金,市值為何不到1800億? - 天天要聞

我粗略地思索了一下,私企的上市公司估值更容易得到高估,因為二級市場的股東、機構投資者和公司的大股東的利益很有可能是一致的,因為股價高了,大家都可以減持,這是直接受益的群體。但是國企不同,中遠海控這種,國資委基本是不會減持的,因為要的是控股權,而非是股價減持獲得的短期利益。

我的觀點不一定對,各位讀者談談你們的觀點,中遠海控估值很低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1470億債務重組破冰,金科股份三年後終於絕地「重生」 - 天天要聞

1470億債務重組破冰,金科股份三年後終於絕地「重生」

界面新聞記者 | 王妤涵 在經歷三年多的財務困境後,金科股份終於邁出了「重生」的關鍵一步。5月11日,金科股份(*ST金科)發布公告稱,《金科股份重整計劃》及《重慶金科重整計劃》均已獲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且重慶五中院已裁定批准公司及重慶金科的重整計劃,並終止公司及重慶金科的重整程序。這也意味著,金科股份...
受美關稅影響,本田預計新財年凈利下降七成,並推遲加拿大建廠計劃 - 天天要聞

受美關稅影響,本田預計新財年凈利下降七成,並推遲加拿大建廠計劃

本田汽車 視覺中國 資料圖美國政府的關稅給日本車企帶來沉重負擔。5月13日,日本第二大車企本田汽車發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財年財報。財報顯示,本田在2025財年實現營收為21.6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2%;實現營業利潤1.21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2.2%;全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4.5%至8358.4億日元。財報顯示,本田摩托車業務...
讀懂IPO|大行科工衝擊港股,自行車均價近2000元,業務增量空間存隱憂 - 天天要聞

讀懂IPO|大行科工衝擊港股,自行車均價近2000元,業務增量空間存隱憂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彭元重 圖源:圖蟲創意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作者|彭元重編輯|鄭琳近年來,騎行運動正掀起新一輪消費與資本熱潮,也撐起了一個IPO。2025年1月20日,知名摺疊自行車品牌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行科工」)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擬衝擊主板。大行科工最早由美籍華人韓德瑋於1982年...
隱形冠軍海外「炫技」,萬億出海主力軍的科技新浪潮|鈦媒體「出海參考」 - 天天要聞

隱形冠軍海外「炫技」,萬億出海主力軍的科技新浪潮|鈦媒體「出海參考」

在全球貿易的舞台上,中國 B2B 製造業長期以來都處於聚光燈之外,儘管身為中國出口的主力軍,每年規模超20萬億元,卻始終扮演著代工小弟的角色。但近年來,這一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B2B 製造出口企業加速從代工模式向智能化、品牌化轉型,以令人矚目的姿態闖入全球市場的視野。隨著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春晚扭秧歌、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