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開始規劃養老
《中高凈值家庭資產配置和保險保障白皮書》提供指引
養老不僅關乎老年人群的當下,也關乎年輕人群的未來。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研究中心2021年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89.6%的受訪青年認為有必要從現在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伴隨國家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的推動,年輕人開始關注如何配置養老保險,怎樣以目前的選擇為未來的生活增添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與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聯合出品的《中高凈值家庭資產配置和保險保障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對擁有一定財富、具有較強購買力的高凈值人群的家庭畫像、資產配置和保險參與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可以為年輕人的養老保險規劃提供一定的指引。
養老保險覆蓋率明顯提升,商業養老保險上升空間較大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6億,佔總人口的18.7%,預計2025年達到3億。在老齡化程度快速提高的背景下,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老齡化的加速發展,加之少子化和長壽時代的到來,使養老日益成為國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發展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對於推動國內養老體系的發展至關重要。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提出推動發展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為民眾補充養老資產提供了優質選擇。與此同時,國民養老意識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重視以養老保險配置為個人養老增加保障。
白皮書顯示,中高凈值家庭養老保險覆蓋率近年來明顯提升。2011年中高凈值家庭養老保險覆蓋率為42.1%,此後迅速增加,2013年增加到79.64%,2015年增加到84.15%,至2018年已達到92.27%。其中,商業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2011年中高凈值家庭商業養老保險覆蓋率為0.92%,2013年增加到1.41%,2015年增加到2.12%,2018年增加到6.44%,未來還有很大上升空間。總體而言,我國第三支柱保險養老體系還比較弱,可以循序漸進地推動保險養老體系改革,通過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力度,鼓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體系中的個人儲蓄和商業性補充保險。
在各種類型的商業養老保險中,佔主導的是除壽險外的商業養老保險,覆蓋率從2011年的2.59%增加到2018年的10.1%。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覆蓋率偏低,2018年也僅為2.05%。其他養老保險覆蓋率也處於較低水平,2018年覆蓋率僅為1.85%。可以看到,商業養老保險正在成為居民養老的重要補充,未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基礎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商業養老保險成為重要補充
針對養老保險已覆蓋人群,白皮書對養老保險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挖掘。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一支柱即基本社會養老保險,由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共同構成。建立完善基礎社會保障制度,儘可能覆蓋全人口,有助於實現共同富裕。截至2021年3月,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07億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0%。白皮書顯示,就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而言,已參保人群的平均參保時間為7.63年,預期每月可以領取的保險金金額為197.91元。
補充養老保險(年金)是對社會基礎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二支柱。截至2020年底,補充養老保險共覆蓋了6000多萬人。白皮書顯示,在政府機關職工年金、事業單位職工年金和企業年金這三種補充養老保險中,主體是企業年金,比重為47.37%,其次是事業單位職工年金,佔比28.95%,政府機關職工年金佔比18.42%。就已參保人群而言,參與補充養老保險的平均年限為6.09年,單位每月繳納的保險費為171.06元,個人每月繳付的保險費為156.76元,預期每月領取保險金227.06元。
除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外,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構成的第三支柱是擴大養老金規模、增強靈活性的重要一環。長期來看,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積累個人養老資金,構建多層次的養老儲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白皮書顯示,中高凈值家庭目前平均每年繳納5297.48元的保費,預期每年可以領取6262.2元的保險金。商業養老保險正在成為居民養老的重要補充,需要加快發展和完善。
長期穩健經營、多元細分服務是保險業參與養老第三支柱建設的優勢所在
保險業具有多元化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商業養老保險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養老金在安全穩健、長期增值、長期領取等方面的綜合需求,同時能夠針對不同細分群體,圍繞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需求,提供差異化、綜合化的一攬子保險解決方案。如在客群維度方面,保險公司可以向不同年齡、不同偏好的客戶提供不同模式的養老保險產品,還能夠根據職業特徵、經濟狀況等因素,向特定群體提供適合的養老保險產品。
保險業擁有長期資金投資管理能力。保險資金具有投資期限長、安全性要求高的特點,與養老金屬性天然契合。在長期管理保險資金的過程中,保險公司普遍建立了適應長期投資要求的投資管理體系,積累了較強的管理養老資金的長期投資能力。同時,商業保險公司初步具備布局醫療健康養老產業鏈的經驗。經過多年探索,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前提下,保險公司一方面發揮保險資金長期、跨周期投資能力優勢,為醫療養老健康產業鏈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發揮保險公司專業優勢,探索醫療服務、養老服務與金融保險產品的銜接發展,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養老需求。
保險業擁有強大的資產負債和償付能力綜合管理能力。保險業在長期業務負債管理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對七大類風險均採取了綜合管控措施,包括對保險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進行量化管理,對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開展系統化管理,並建立起了綜合的償付能力管理機制。
那麼,要在服務養老保障體系中有所作為,保險業如何布局?創新產品服務、優化資負聯動是保險業全面深化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所向。須主動適應形勢,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一是持續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豐富產品供給。為了豐富和升級養老保險產品供給,充分激發中青年人群和靈活就業人群的養老意識,服務更廣闊的客戶群體,保險業要進一步在養老保險產品的領取條件、領取方式、收益模式、安全性和流動性安排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增強「產品+服務」模式探索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養老需求。
二是著力提升適應養老資金投資要求的長期投資能力。堅持長期、穩健、價值投資的理念,紮根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多措並舉,強化保障,構建跨周期投資組合,為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奠定堅實的基礎;持續拓展投資研究的深度廣度,進一步加強趨勢性、戰略性布局的研究,構建著眼未來的另類投資組合,為提升長期回報創造條件;進一步踐行責任投資理念,推動雙碳戰略下長期投資布局,構建符合ESG標準的綠色投資組合,實現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統一。
三是進一步加強跨周期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建設。養老保險和服務的超長期性和多樣性,要求保險公司堅持資產負債管理統籌的科學發展理念,持續強化、更新資產負債觀,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不斷豐富理念和工具體系,在既有的優勢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建設。只有這樣,保險業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和發展。
助力第三支柱養老,用保險守護人民美好生活
長壽時代的到來,「老有所養」成為國家和民眾關注的重點,帶來人們養老觀念的變化。養老不再只是老年人關心的話題,也引起年輕人的重視。然而,單靠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支撐,國家面臨的養老金壓力巨大。同時,第二支柱(補充養老保險)因覆蓋面比較窄、資金積累規模有限,只能滿足小部分人群的養老需求。在當前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發展不均衡的狀況下,需要加快發展和完善第三支柱(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則是其中的重要創新。
銀保監會於2021年6月起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包括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內的6家保險機構參與了首批試點。試點期間,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創新推出國壽鑫享寶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和喜愛,尤其是新業態人士。比如,在試點的重慶市,投保客戶中約70%是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人員。產品依託公司專業的投資能力,為客戶帶來長期安全穩健的投資收益,滿足客戶多樣化多層次養老保障需求。
保險公司作為養老保險產品的供給者,應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多準確、有價值的養老保險資訊,並加快研究開發滿足民眾多樣化養老需求的產品。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持續構建國壽養老體系,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周期的優勢,通過國壽大養老基金積極布局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多層次養老服務。2022年上半年,國壽大養老基金加速整合康養資源,持續推進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區域的養老養生項目布局。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還積極滿足老齡人口多樣化保險保障需求,截至2022年6月30日,該公司團險渠道承保超過4000萬人次老齡人群,提供約2.09萬億元的保障金額。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表示,將繼續堅守保險本源,圍繞群眾養老、健康管理需求,發展多樣化的養老金融產品,推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等產品供給,推出系列適老化服務措施,持續做好「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參與者和養老金融服務的供給者,用保險守護人民美好生活。(中國人壽開封分公司朱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