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2022年07月03日23:32:07 財經 1187

今天要研究的是未來幾年最有想像力和成長空間的賽道,新能源車+半導體=汽車晶元。

這段時間半導體砍單、海外MCU價格大跌的新聞層出不窮,可嚇壞了國內的半導體投資者。

其實大可不必,國產半導體的投資邏輯與國外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目前國產半導體最大的邏輯是很多細分晶元領域,國外巨頭的市場份額還是七八成,國內廠商的替代空間還很大

再者砍單和降價掛鉤的主要是消費電子(手機、電腦)等相關的晶元,而汽車晶元是純粹的增量市場,增量代表著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投資邏輯


1.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

量價齊升: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產業趨勢下,汽車晶元增量空間巨大。

量增:電動車半導體含量是燃油車的2倍,智能車半導體含量為8-10倍。


2020年全球約需要439億顆汽車晶元,2035年增長為1285億顆。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價增:2020年全球汽車晶元價值量為339億美元,而2035年預計為893億美元。

2021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約為505億美元,預計2027年汽車半導體市場總額將接近1000億美元,2022-2027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


中國車載半導體市場穩步上升,2020年約1000億人民幣。

總之,汽車晶元是未來10年的高景氣賽道,量價齊升,幾千億的賽道必將誕生10倍,甚至幾十倍的超級大牛股。

新能源汽車上的國產品牌已經崛起,但是汽車晶元的國產化率不足10%,這是被人卡住蛋,相當危險的事情。

扶持國內的汽車晶元廠商是當務之急,這既符合國家戰略,也是逆全球化下的最優選擇。

確定性的超級賽道,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挑選出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公司。


2.汽車晶元的核心標的:

目前汽車半導體可以分為主控晶元、功率半導體、模擬晶元、存儲晶元和感測器。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不同於現在的消費電子砍單、MCU降價,汽車晶元總體是緊缺的。

主要是因為疫情後的汽車需求回補和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超預期,以及汽車智能化的不斷推進。

目前汽車晶元最緊缺的是功率半導體、主控晶元和信號類晶元。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我們再來看看具體的國產率、技術差距、緊缺程度以及國內廠商的布局情況。

細分領域來看,我們在控制類晶元的自主率不到1%,感測器4%,功率半導體8%,通信3%,存儲器8%,國產化空間巨大,隨著國內廠商技術的推進和導入,國產化進程加速。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技術上看控制領域:MCU等通用晶元高度壟斷,前三大市場佔率約七成

感測器:在車身感知領域,國外企業高度壟斷,前三大市場佔率七成以上,國內基礎不足。

功率半導體:IGBT/MOSFET領域與國外相差較大,國內在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塊領域更為擅長,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國內正在布局。

存儲器:存儲器屬於車用半導體增量市場,主要被美光三星等壟斷,國內車用SRAM,立基型DRAM等環節有基礎。

汽車晶元目前基本都是海外巨頭牢牢把控,國內廠商正在突破,對於真正有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晶元廠商,機會是很大的。

緊缺程度看,功率半導體比較緊缺,國產替代進程也是最快的,頭部企業技術上已經不遜色於國際巨頭。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國內廠商不斷取得技術突破,目前正在導入階段,可以關注技術領先的斯達半導、時代電氣和士蘭微等。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主控晶元上車規級MCU目前也很緊缺,32位MCU逐步取代8位和16位MCU,成為主流技術。目前車規級MCU國產率僅為5%,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模擬晶元上,歐美廠商在電源管理晶元領域領先,國內企業競爭格局則相對分散,車載產品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德州儀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市佔率超過80%,國內十大電源管理晶元上市公司國內市佔率僅6.83%。

目前在車載領域布局領先的是聖邦股份,產品性能達到國際水平,已經小批量生產。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感測器里圖形感測器(CIS)是汽車智能化的核心,車用圖像感測器數量將從傳統的2顆提升至十多顆。

伴隨著更複雜的應用場景對像素要求的提升,車用圖像感測器的單顆價值量也會上漲。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汽車市場將是增長最快的圖像感測器應用市場,至2023年將實現29.7%的複合年增長率。

這方面兩大巨頭安森美(45%)和豪威科技(29%)市場份額超74%。國內廠商韋爾股份新產品已經導入車用市場。

2022年全球汽車存儲晶元市場規模約52億美元,國內汽車存儲晶元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大。目前車載市場中主要的存儲應用包括DRAM和NAND。

美光科技市佔率近半地位穩固、技術領先,國內存儲龍頭北京君正DRAM市佔率第二,三星、南亞科、華邦電緊隨其後。

詳解未來幾年最有成長空間的賽道:汽車晶元的投資邏輯和核心標的 - 天天要聞

總體梳理下來:汽車晶元領域目前國際幾大巨頭基本壟斷了七八成的市場份額,但國內廠商正在各個細分領域積極破局,部分領域技術和導入取得突破,國產空間巨大。


相關領域的龍頭標的:

MCU兆易創新中穎電子芯海科技納思達

功率半導體斯達半導士蘭微、時代電氣、華潤微電

模擬晶元:聖邦股份、思瑞浦

感測器:韋爾股份

存儲晶元:北京君正、兆易創新

話不多說了,咱們留言區見

希望大家看完葉秋的文章都能養成閱讀三點(點贊、在看、分享)的好習慣來支持葉秋。

特別提示:以上內容僅為個人投資思考和記錄,不構成投資建議。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歡迎來我的同名公眾號:葉秋的投資哲學

上面的內容更豐富還做了分類,一起看財經,學投資!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物流「硬支撐」助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跑出外貿「加速度」 - 天天要聞

物流「硬支撐」助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跑出外貿「加速度」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3日電 (李文婧)「司機們在物流園區裝卸貨,出園後不到一天就能到達哈薩克阿拉木圖,運輸效率很高。」霍爾果斯絲路榮騰物流有限公司安全負責人朱天洋近日受訪時說。 位於國家級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的絲路榮騰跨境綜合物流園擁有標準庫房1.75萬平方米、理貨平台3285平方米、設備堆場76萬平方米。...
全國首家硬科技支行,3年「貸」出多個行業第一丨五篇大文章調研行 - 天天要聞

全國首家硬科技支行,3年「貸」出多個行業第一丨五篇大文章調研行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見習記者 張萌 西安報道萬里絲路,能源動脈蜿蜒。守護沿線油氣管道安全,過去主要靠人工巡檢,效率低、風險大。如今,只需部署幾座智能無人值守機庫,無人機便能自主起降、晝夜巡護,單次飛行縱橫數十公里,效率提升26倍,異常識別準確率超95%。即便面對山區、沙漠等複雜地形,也能從...
申能吳忠熱電供熱擴容改造一期項目作為負面案例被通報 - 天天要聞

申能吳忠熱電供熱擴容改造一期項目作為負面案例被通報

按照年度「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計劃,以及吳忠市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兩查兩防提升」集中攻堅行動部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於近期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暨2025年度第一次綜合執法檢查,並將檢查情況進行了通報。本報注意到,申能吳忠熱電供熱擴容改造一期項目作為負面案例被通報。...
6月非農大超預期,美聯儲7月降息無望! - 天天要聞

6月非農大超預期,美聯儲7月降息無望!

非農數據火熱,失業率意外下滑,美聯儲7月降息夢碎,黃金應聲跌穿3320關口……周四,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非農數據好於預期,失業率意外下滑。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口錄得14.7萬人,高於預期的11萬人,前值由13.9萬人修正為14.4萬人。美國6月失業率錄得4.1%,低於預期的4.3%,低於前值的4.20%。6月平均每小時工...
外灘大會AI科創賽正式啟動:聚焦生活、金融、安全場景應用 - 天天要聞

外灘大會AI科創賽正式啟動:聚焦生活、金融、安全場景應用

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科技智能創新賽(簡稱「外灘大會AI科創賽」)正式啟動,本屆大賽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下,聚焦AI智能硬體、金融智能、AI安全等領域創新應用,設置人工智慧硬體科創大賽、AFAC金融智能創新大賽、2025•全球AI攻防挑戰
2025食界精緻餐飲投資論壇 | 圓桌對話:酒店餐飲如何突圍 - 天天要聞

2025食界精緻餐飲投資論壇 | 圓桌對話:酒店餐飲如何突圍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瑤界面新聞編輯 | 湯威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主辦的2025食界精緻餐飲投資論壇暨食界榜頒獎晚宴於2025年6月26日在上海外灘W酒店圓滿落幕。這是界面新聞舉辦的第二屆精緻餐飲投資論壇。此次論壇特邀12位餐飲行業投資人、品牌主理人、企業高管、行業專家及美食家共同參與三場不同主題的圓桌論壇,聚焦中國...
今年投資人不去雍和宮,改找周易大師算命了 - 天天要聞

今年投資人不去雍和宮,改找周易大師算命了

找大師算風水,看裝修都是常態,就算是 LP 也不能免俗,找私藏大師上課,對照著機構合伙人照片算收益,這些屢見不鮮的現象,也都說明,就算是站在投資行業核心的 GP 、 LP 們也不能免俗。
銀行開卡不應變成「開盲盒」,風險防控也要踐行「金融便民」 - 天天要聞

銀行開卡不應變成「開盲盒」,風險防控也要踐行「金融便民」

辦理一張日轉賬額度5萬元的一類銀行儲蓄卡有多難?日前,南都7位記者分別前往珠海7家不同銀行開卡,最終僅一人完成目標。7月2日出街的南都「珠事測評」最新一期報道,聚焦銀行開卡服務進行體驗實測,結果令人唏噓。同一個業務,同一家媒體的記者,相同的開卡理由,但因銀行網點的不同,體驗也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最快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