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之光:從黃昏到黎明》 李少白 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之前我與李少白先生並不認識,但他在攝影界的大名,我一直都知道,尤其是他拍攝故宮的名氣就更大了。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邀請我為李少白先生的新書《紫禁之光:從黃昏到黎明》撰寫序言時,我欣然同意,這不僅是因為我對李先生的敬仰,更是因為此書主題——故宮的黃昏到黎明,與我心中對這座古老宮殿的情感不謀而合。
故宮,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宮殿,在黃昏到黎明這個時間段中展現出別樣的韻味。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暉灑在紅牆黃瓦上,給這座宮殿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彷彿回到了那個皇權至上的時代。而到了黎明時分,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故宮的每一個角落,它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預示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李少白先生以他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攝影技藝,捕捉了故宮從黃昏到黎明這個特殊時間段的迷人景色。他的鏡頭下,故宮不再是冰冷的建築,而是充滿了生命力和情感的存在。每一幅作品都彷彿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時間、歷史和文化的故事,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故宮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我深知故宮文化的珍貴與重要。因此,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將故宮的黃昏到黎明之美展現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四十多年來,李少白先生始終將鏡頭對準故宮,而我,先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後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在故宮也度過了十二個春秋。儘管我們未曾謀面,但共同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信念,使我們成了未曾見面的老朋友。更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80年代,李少白先生前往故宮攝影時,常隨身攜帶笤帚,主動清掃所見的垃圾,這份環保意識與我內心的追求不謀而合。總而言之,我和李少白先生是同路人。
尤其是看過這套叢書的第一本《故宮新影:被鏡頭定格的歷史風華》,規格和厚度便於閱讀和傳播,它不僅展現了故宮建築群的唯美與壯麗,還通過李少白先生的心得感悟,傳達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讓更多人通過他的照片增加對故宮的了解、喜愛和研究。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中軸線亮起來,也是我在故宮工作期間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每當夜幕低垂,北京的中軸線猶如一條璀璨的光帶,煥發出迷人的光彩,李少白先生用他的鏡頭藝術性再現了故宮博物院這顆最耀眼的「明珠」。
我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就一直致力於推動故宮的開放與保護,將許多原本不向公眾開放的區域逐漸開放,這包括為李少白先生在內的眾多攝影師、學者和遊客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欣賞故宮的機會,方便他們近距離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我在任期間,接待過眾多外國首腦和國際友人參觀故宮,但由於時間限制,他們的遊覽往往只能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難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故宮的豐富文化和歷史內涵。因為地理空間的距離,參觀時的所獲所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淡。我非常希望《故宮新影》《紫禁之光》走出國門,成為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讓全世界的人們愛上故宮,愛上中國建築,愛上中國文化。
(作者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單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