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收到兩份警示函,暴露出瑞貝卡存在的內控問題,而去年1.176億元的凈利潤虧損,則將「假髮大王」的業績壓力擺上台前。
6月1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因未及時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告,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貝卡」)收到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監管局(以下簡稱「河南證監局」)出具的《關於對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責任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而此次收到警示函,距離瑞貝卡完成前期整改不到一個月。
因信息披露違反規定兩次收到警示函
據《決定》顯示,今年4月29日,瑞貝卡披露2024年年報,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176億元。公司未在會計年度結束後一個月內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告,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82號)相關規定。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鄭文青、董事會秘書胡麗平、財務總監朱建銳對上述違規行為負主要責任。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河南證監局決定對瑞貝卡及鄭文青、胡麗平、朱建銳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對此,瑞貝卡方面表示,公司及相關人員高度重視《決定》中所指出的問題,將加強對證券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提高公司規範運作水平,切實提升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本次監管措施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值得關注的是,在不久前的5月24日,瑞貝卡剛對河南證監局下發的《關於對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並對鄭文青、朱建銳、胡麗平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中提出的問題完成整改。
據披露,瑞貝卡要整改的問題包含五項:未按規定在2021年年報、2022年半年報和年報、2023年半年報和年報、2024年半年報中,披露公司與關聯方之間非經營性資金往來,以及因關聯方之間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產生的資金占用事項;公司與關聯方之間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未及時披露;公司2023年末存貨跌價準備計提不充分;公司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不規範;部分董事、監事薪酬未經股東大會審議。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82號)相關規定。
彼時,瑞貝卡稱,此次河南證監局對公司責令改正措施,對於公司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升規範運作與治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針對《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提出的問題,「公司現已嚴格落實整改完畢並予以持續優化執行。」
去年凈虧損1.18億,今年一季度銷售費用激增81%
公開資料顯示,有著「假髮大王」之稱的瑞貝卡,前身是1990年創建的許昌縣發製品總廠和1993年中美合資成立的河南瑞貝卡發製品有限公司;1999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瑞貝卡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國內「假髮第一股」。
上市初期,瑞貝卡憑藉對國際市場的開發,實現業績穩步增長。2003年年報顯示,瑞貝卡通過「鞏固北美市場,大力開發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兼顧其他市場」營銷戰略的實施,改善了公司產品市場過於集中的局面,擴大了國際市場的佔有份額,促使主營業務迅速擴大。報告期內,該公司主營業務實現收入5.17億元,同比增長31.61%;凈利潤同比增長約38.29%至4723.3萬元。
時過境遷,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市場環境和「內卷」的行業競爭格局等,瑞貝卡的風光不似當年,去年陷入「增收降利」的困局。2024年年報顯示,瑞貝卡的主營業務為發製品的生產和銷售,在全球擁有rebecca、sleek、noble、joedir、magic、qvr等自主品牌。
圖/瑞貝卡年報截圖
2024年,瑞貝卡實現營業收入12.39億元,同比微增1.1%;凈利潤為-1.18億元,上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230.23萬元。分季度來看,該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均保持盈利狀態,第四季度凈利潤虧損約1.28億元。對於去年凈利潤的大幅變動,瑞貝卡坦言,主要原因包括報告期內公司加大對線上渠道的營銷力度,使銷售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提升至約30%。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為了加強獨立站等跨境電商新渠道的宣傳推廣力度,瑞貝卡去年的銷售費用為2.26億元,同比增長61.87%。在該公司看來,隨著投入的增加,跨境電商新渠道運營能力不斷提升,「營銷及推廣費用佔比有望逐步下降,將改善公司的盈利狀況。」
相比之下,瑞貝卡的研發投入持續下降。2024年,其研發費用約3682.55萬元,同比減少5.73%,佔總營收的比重約2.97%。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瑞貝卡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81%至6234.8萬元,研發費用為613.24萬元,較上年同期的712.14萬元下滑13.89%,「重銷售輕研發」的問題進一步凸顯。
在面對投資者「如何確保2025年及後續年度能夠持續盈利」的提問時,瑞貝卡表示,公司已經有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把提升國內銷售、擴大內需、調整自身市場結構和產能布局作為長期戰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錚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