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消息,歐洲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在瑞典申請破產保護,瑞典副首相向歐盟喊話,要求歐盟提供救助,幫助northvolt度過破產保護期。
之前,歐盟曾從創新基金中撥出60億歐元,支持包括電池製造在內的清潔能源行業,但是這筆錢是用於初創項目的,northvolt這種成立近10年的企業不屬於這個範圍。
現在瑞典方面就盯上了這筆錢,說如果歐盟只補助初創企業,那麼歐洲的清潔能源產業將被中國掌控。
northvolt這家企業創建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中國,結果事實證明,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對手。
也就是說,即便歐盟提供資金救助,也沒什麼實際意義,你就沒那個能力,救活了也只能苟延殘喘,依然無法與中國對抗。
northvolt
northvolt為何失敗?
northvolt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歐洲產業政策的失敗。表面上看,這是資本投入與市場競爭的失利,實際上卻是歐洲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中的結構性弱勢暴露無遺。
成本問題是northvolt難以逾越的障礙。無論是原材料採購、生產效率,還是供應鏈完整度,歐洲都遠遠落後於中國。
而在技術和市場之間,也存在巨大的斷層,northvolt雖然獲得了大量補貼,但在核心技術、產業鏈整合能力以及市場拓展上始終無法匹敵中國企業。即使在政策扶持下,它也只能依賴少數歐洲車企的訂單,市場競爭力極其有限。
更關鍵的是,歐洲的政策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而是寄希望於通過補貼和保護主義堆出一個本土電池產業。事實證明,僅靠財政輸血是無法改變產業格局的,真正的問題在於,歐洲沒有足夠的市場規模、成本優勢和技術沉澱來支撐這個產業。
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無論給northvolt注入多少資金,它都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存活,更談不上與中國競爭。
northvolt
歐洲自己的問題
現在,瑞典喊話歐盟,又打起了中國牌,好像提到中國天上就會撒下歐元似的。
但現實是,歐洲自己才是新能源產業衰敗的罪魁禍首,而不是中國的崛起。歐洲如果不反思產業政策的根本問題,northvolt倒下之後,還會有更多的northvolt倒下,歐盟現在要補貼初創企業,但歐洲無法避免初創公司重蹈覆轍,這是整個歐洲的產業和供應鏈的問題。
不管是扶持新的,還是拉一把已經垮掉的企業,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指望企業自己突然就起飛了,完全是痴人說夢。
歐洲奢侈品品牌
歐洲做做包包就好了
現在歐洲和美國都一樣,製造業空心化,都希望製造業迴流,並且對中國普遍有一種嫉妒的心態,甚至將中國遭到圍堵認為是中國自己的問題,如果中國製作鞋子、工業品,至多代工組裝一下手機、筆記本電腦,就不會遭到打壓。
現在這個話,對於歐洲來說倒是更合適,歐洲人不是喜歡做奢侈品嗎,還有服裝設計什麼的,甚至有人一度干到了世界首富,既然歐洲有這樣的基礎,有這樣的能力,專註發展這些產業就行了,在這個賽道上,歐洲無人能及,就別老想著在高新產業與中國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