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黃慧群
5月7日,《中國品牌》雜誌、中國品牌網在北京隆重舉行「2025中國品牌日·第九屆品牌發展共創會」。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慧群發表演講,全文整理如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圍繞穩定預期、激發活力,一方面,要大力提振消費、提升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重點關注改革系統集成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加快建立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制度;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進一步優化現代流通網路、市場信息交互渠道和交易平台;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順暢流動;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健全質量、標準等體系;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集中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改革系統集成是重要關注點。進一步注重改革的系統集成,將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完善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制機制、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等相結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要素市場體系完善、地方招商制度創新、完善有效投資機制和健全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完善等具體任務和關鍵問題,積極推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以品牌為紐帶推進統一市場建設
以品牌建設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以品牌為紐帶,推動規則、標準和信任體系的全國統一。
一是要以品牌標準化推動市場規則統一。強化統一品牌認證體系,建立全國統一的品牌質量認證、地理標誌保護和知識產權標準;以品牌破除地域壁壘,提高品牌跨區域穿透力,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對商品流通的限制,以全國性品牌的標準化生產和渠道布局倒逼地方市場開放。
二是要以品牌競爭公平性保障市場競爭公平性。一方面,通過公平品牌競爭,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形成以質量、創新為核心的良性競爭生態,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和地方割據;另一方面,要防止頭部品牌濫用市場地位壓制中小企業創新,維護市場活力。
三是要以品牌國際化倒逼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以積极參与國際循環促進國內循環質量,通過海外品牌拓展積累的技術、管理經驗提升國內競爭質量。對標國際品牌標準,鼓勵企業積极參与國際認證(如iso、歐盟ce),推動國內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形成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向賦能機制。
品牌驅動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
縱深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不可忽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從宏觀層面看,「內卷式」競爭體現出國內需求不足。低層次供給大於需求,需求側消費不振與降級。品牌本質是產品、服務差異化的標識,這種差異化來自於基於創新(包括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帶來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增值。因此,加強品牌建設,無疑是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的一個關鍵抓手。這要求政府培育更好的良性競爭生態,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的品牌建設,推動企業競爭從「拼價格」轉向「比價值」,實現競爭維度的躍遷,讓品牌力量成為綜合治理「內卷式」循環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