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2023年02月04日23:41:10 娛樂 1942

大型反腐劇《風雨送春歸》網友不看的呼聲越來越高了,問題真的就出在於震AI換臉上嗎?其實這背後的原因真沒那麼簡單。

《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小編覺得這背後的原因,與以下幾點有關。

選角失敗

編劇把劇本寫完之後,肯定會和導演組那邊商討演員問題,這部劇從編劇、導演、選擇演員的老師、最後才是演員都是一部劇的關鍵。


導演和選擇演員的老師眼光不錯,主演瞄準了王志文俞飛鴻這對師兄妹。為了能和王志文同台狂飆演技,第二男主演選定趙立新,這才是問題的導火索,趙立新帥氣、台詞功底好、年輕有為,但是他的銳氣傲慢與偏見卻是藏不住的,所以說用人有風險他們沒考慮到。

《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除了趙立新,中國難道再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男演員了嗎?為什麼總是用趙立新演了,然後再換臉?以前也有一電視劇,趙立新演了一個市委書記,結果也被換臉?多此一舉不說,還影響電視劇口碑。

換演員沒考慮觀眾感受

能配上王志文的何止趙立新和于震呢?張嘉譯、陳道明、陳寶國等都是優秀實力派演員,為何偏偏選擇用于震換嘛?

于震演技、台詞功底都無可挑剔,本人也是實力派演員,但是他神劇演多了,演什麼那張臉都是一樣的,容易認觀眾跳戲。

《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雖然餘震臉大能把趙立新臉蓋住,但是實際電視播放畫面僵硬,這張臉既不是于震的,也不是趙立新的,而是他倆的結合體,趙立新的腦門兒于震的嘴,上半截是趙立新,下半截是于震。于震這是走錯片場屈才了,他還是演「抗日″劇才能盡顯英雄本色!

《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為節省成本

換真人演成本倍增,最後選擇高科技直接降低天價片酬,既然AI省錢那麼還要演員幹嘛啊?不尊重藝術作品是中國影視的最大問題!表面上看省錢了,實則虧本了。

名字取得不夠霸屏

《風雨送春歸》原名叫作《紀委書記》。

其實《風雨送春歸》是一首詩,詠梅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從詩里描繪的畫面,與實際題材相差甚遠,當時就因為趙立新個人原因,這部劇整整被積壓了七年,如今才播出,如果換個霸屏的名字,估計網友還是很期待的。

《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播放APP選擇不當

現在都是手機黨,《風雨送春歸》這部劇偏偏選擇在,上海新聞綜合頻道獨家播出,其它平台連轉播都沒有,本來接《狂飆》檔期都沒選好,狂飆收視率、口碑、呼聲已經到達頂峰了,接它的檔期肯定不討喜的。

《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很多網友雖然期盼已久但是沒法看,本來春節過後人員忙著工作,看劇人流量就有變動,這下好嘛獨播、加上于震AI換臉,這劇真是一波三折了。本來還有網友非常期待看王志文和俞飛鴻等人飈演技的,這下紛紛留言表示棄劇,這下好了真是得不償失了。

《風雨送春歸》票房不高原因與這幾個有關,幕後真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不過小編覺得:在經歷了換角,改名之後,依舊還是讓大家很期待,近兩年現實題材劇非常稀缺,《風雨送春歸》還是非常有市場的,而且也有不少積壓作品紛紛上星開播,畢竟眾口難調大家開心一起追劇就好。

大家覺得為什麼選擇于震呢?趙立新有些瘦弱,倆人相貌上實在沒什麼交集,導演為什麼要偏偏硬拼湊到一起呢?歡迎評論區里留言。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