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父母,是治癒原生家庭之殤的第一步

2019年08月29日15:13:26 情感 1285

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著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假如你在第二類家庭長大,你的性格難以避免會有一些缺陷。或者不夠信任他人,信任這個世界;或者自我價值感低,覺得自己不配得到美好的感情;或者一直處於一個低自尊的姿態,喜歡向別人索取愛;或者在照顧自己與照顧他人之間的情感之間,難以平衡;或覺得自己難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始終被他人操控。

如果有機會意識到自身的問題,與家庭、父母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你便可以明白,日常生活中那些痛苦的來源,都是源自於年幼時,父母在我們身上植入的觀念在起作用。

他們讓孩子覺得,孩子的需求不值得被關注,於是孩子變得自卑。

他們讓孩子覺得,身為一個人,不配得到無私的愛,於是孩子變得不夠自愛。

想要從這些消極的自我評價中掙脫出來,首先就要擺正心態。讓父母的責任歸於父母,讓自己的責任歸於自己。雖然他們養大了你,卻不等於養育了你。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心靈上的陪伴與引導。假如他們沒有做到這些,那就是他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學會恨父母,是治癒自己的第一步。

恨父母,是治癒原生家庭之殤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01

恨父母對自己造成了傷害,代表確認自己的感受。

自我確認,是找回自我的第一步。當你將父母拉下神壇,明白他們也是普通人,當你找到勇氣實事求是地看待他們的時候,你才能在與他們的「對峙」中實現力量的平等。

「他們也很艱難。」「我的父母自己條件都不夠好。」「父母當時是不得已的。''孩子依賴父母,這是一種天性。不論父母對孩子做什麼,孩子第一個反應,永遠是怪自己。一定是自己的錯,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而父母卻總有他們的理由。

假如你有悲傷,難過、生氣的情緒,請大膽確認自己的感受。不論父母是有意還是無意,不論他們是「有所作為」地對你施虐,還是任由你自生自滅的「不作為」,只要感受到身為孩子,沒有享受到真正的父母之愛,你就有權利質問他們。

恨父母,孩子才可以釋放心中積累的傷痛。沒有發泄過憤怒,我們就無法平和去原諒。面對自己的遭遇,我們需要承認我們從未得到過渴望許久的父愛和母愛,不能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很多人早已把這些憤怒和悲傷塵封起來。為了過渡到正常的大人,你只能選擇麻木、失憶,或者說服自己根本沒注意到過這些傷害。可是,這些傷痛就如同留在體內的膿包,雖然看不見,但裡面卻在潰爛。想要割除它,只能重新讓傷口暴露,清理傷口,等待真正的癒合。

不要讓憤怒加深你心中消極的自我形象。由於自己的怒火,而對父母有內疚是很常見的。這也是操控型父母最常用的手段。但是,請大聲而肯定的告訴自己:「我有生氣的權力。我並沒有因為生氣而變得卑劣。這是我實實在在的感覺,這沒有錯。」

用憤怒幫助自己定義邊界。你的憤怒可以幫助你認清自己在親子關係中願意接受什麼,不願意接受什麼。這樣,你可以很大程度地從順從、妥協、害怕父母反對的陳舊關係模式中解放出來。你的憤怒可以幫助你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自身,不再去為改變父母而徒勞鬥爭。

憤怒是為了歸還父母的責任。如果你不想辦法解決自己對父母的恐懼、愧疚和憤怒,你會很容易把它們轉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釀成新一輪的悲劇。父母釀下的苦果,就要歸還給父母。

恨父母,是治癒原生家庭之殤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02

學會恨父母,這很不容易。這是觀念的轉變,你要學會不再為童年的不幸遭遇而承擔責任,這不是你的錯。

與父母對峙,更不容易。這是鼓起勇氣,把心中的感受向父母表達出來,這是釋放憤怒。不過,你要明白:

對父母表達憤怒,與父母對峙,並不是為了向他們發泄、報復,並不是為了對他們進行懲罰,讓他們收斂,從他們身上尋找補償。

與父母對峙是為了直面他們,徹底克服面對他們時的恐懼,是為了告訴他們實情,為你們此後的關係定位。你可以寫信,也可以約父母面談,來談談你心裡的感受。

重點是:告訴父母,他們曾經對你做了什麼,你當時是什麼感受,這些感受和觀念,是如何影響了你現在的生活,以及你現在對他們有什麼要求。

面對你的憤怒和對峙,可能出現三種結果:

1、父母對你的痛苦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並且願意對你們之間的矛盾負責。

2、父母雙方都沒有表現出改變,又回到了老樣子。

3、有些父母在對峙後,會採取無情的敵對態度。

向父母表達憤怒,並不意味著要攻擊父母。父母可能會嘗試激怒你,但是請保持平常心。用平和的態度的回應,而不是用以往的應激反應去反擊。

假如你生氣、道歉、解釋或是試圖說服他們去為你改變什麼(這些就是以往的應激反應。),就等於又把主動權交到了他們手裡。假如父母反應激烈,中斷對峙,這是父母自己的問題。不是你的失敗,也不是你的錯。在有勇氣面對父母的那一刻起,你就取得了成功。父母不能心平氣和地談談,那就另外改時間。直到他們願意。

在釋放了內心的憤恨以及悲傷之後,你將學會將這些原本耗費不良情緒上的精力,用於自我重建。不必再和父母進行拉扯。不必再糾結於父母改不改變。你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尊嚴,這份尊嚴,是自己給自己的。你將建立起全新的自我形象:一個有價值、討人喜歡的人。你將不再以受害者自居,也不再如受害者般行事。

恨父母,是治癒原生家庭之殤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03

與很多在原生家庭中受苦的孩子一樣,你可能已經發現,如果你至今都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感情滋潤,那你可能永遠都得不到了。

但是你仍然對父母抱有執著的幻想,希望父母有一天發現你有多棒,並給予你關愛,不論他們的能力多麼有限。面對父母莫名的責怪,你雖然不解,雖然心碎,但還是決定儘可能地為自己莫須有的過錯做出補償。可當你回到他們身邊,渴望重獲童年缺失的撫慰和認同時,你卻發現自己又被再一次傷害,一無所獲。

你只能選擇接受。接受自己的父母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也不懂得如何來愛你。他們沒有愛的能力。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真正的愛,不會折磨你,也不會讓你失控,更不會令你產生自我厭惡。

真正的愛,不會帶來傷害,而是帶來幸福的感覺。

真正的愛會滋養你,讓你擁有健康的情感,為你帶來溫暖、愉悅、安心和穩定的平靜。

《天才少女》中的小女主角瑪麗,她一出生就被父親遺棄,媽媽又選擇了自殺,外婆在她媽媽懷孕的時候就不管她們母女了。可憐的瑪麗一直被舅舅收養。當她展現數學天賦的時候,外婆把瑪麗的父親找來,爭奪她的撫養權。可在法庭上,她父親連瑪麗的名字都記不全。同在一座城市,7年了都沒有找過瑪麗。天知道瑪麗知道這樣的真相時,內心遭受了多麼大的打擊。她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痛哭,她大聲斥責她的生父!

舅舅是如何安慰瑪麗的呢?舅舅沒有去解釋,弱化瑪麗父親的失職,也沒有像很多在夫妻矛盾中教唆孩子去恨另一半的家長那樣,去教瑪麗恨自己的父親。而是帶她來到醫院的產房前,長久地等待。

當有小嬰兒出生時,產房外所有人那激動人心的歡欣雀躍,感動了瑪麗。舅舅告訴瑪麗:「你出生時就是這樣。」瑪麗說:「這麼高興嗎?」舅舅回答:「是的。」瑪麗問:「迎接我的是誰?」舅舅說:「是我。」舅舅用這樣的方式,真真切切的告訴瑪麗,雖然父親不愛她,但是仍然有愛她的人。

恨父母,是治癒原生家庭之殤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既然父母沒有能力愛自己。那就不要再強求。打開新的大門,學著去接納那些真正愛你的人,他們會賦予你應得的,真正的愛。

你可以繼續像個孩子似的幼稚和無助,等待父母給你發放成人許可證。但實際上,決定權在你自己手裡。當你學會自我負責,學會自愛,改變觀念,放棄與父母的鬥爭,你將第一次擁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推薦有需求的人擴展閱讀: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的疏離型人格,成為我生命的禮物 - 天天要聞

我的疏離型人格,成為我生命的禮物

我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像享受一杯恰到好處的茶。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願被打擾;社交場合中總是被動回應而非主動發起;欠了人情會坐立不安,必須立刻償還;能走進內心的朋友寥寥無幾,一旦認定,便是經年累月的默契。這種疏離型人格特徵,像一道透明的牆,將我
(完)老公的名字出現在熱搜時,我鬼使神差的點了進去 - 天天要聞

(完)老公的名字出現在熱搜時,我鬼使神差的點了進去

之前他經常來公司開會,公司里的人對他也是見怪不怪,指了我的辦公室就放他進來了。看到他的第一瞬間我是發矇的。我並沒有覺得這件事會怎麼樣,因為我知道,我們之間永遠不會離婚。現在不想多花時間在這件事情上。「熱搜我已經在安排撤掉了,這種情況清者自清
淚目!這封寫給媽媽的信,藏著多少人難以言說的愛 - 天天要聞

淚目!這封寫給媽媽的信,藏著多少人難以言說的愛

親愛的媽媽:展信時,彷彿您溫暖的懷抱正將我輕輕環住,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回憶,如同潮水般,帶著愛與愧疚,洶湧地漫上心頭。那些平日里羞於出口的話語,此刻都化作跳動的字元,急切地想要奔赴到您身旁。小時候,您是我心中無所不能的超人,是我在這紛繁世界裡
我媽78,每月退休金4500,如今她跟我住,把錢都給我,哥嫂不樂意 - 天天要聞

我媽78,每月退休金4500,如今她跟我住,把錢都給我,哥嫂不樂意

窮人的愛,富貴的情"老王家二小子,怎麼好意思要你媽那點退休金?她辛苦一輩子,現在連自己花都不夠!"鄰居劉大嬸站在樓道里,聲音像早市的大喇叭。我說不出話來,只能尷尬地笑笑。劉大嬸也不等我回應,繼續道:"你媽在紡織廠幾十年,腰都直不起來了,這點
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這批60後的人,快要邁進花甲之年了 - 天天要聞

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這批60後的人,快要邁進花甲之年了

不知道你們的感覺是不是這樣?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我們這批60後的人,年齡大的都66歲,年齡小的也57歲,眼著都要邁進花甲之年。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我深有體會,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變得「認命、認慫,還不再認理」,曾經的那股
泰山陪爬大學生稱客戶主要為女性,一天接三單父母擔心其膝蓋 - 天天要聞

泰山陪爬大學生稱客戶主要為女性,一天接三單父母擔心其膝蓋

「五一」假期,「泰山陪爬」再次登上熱搜。5月5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泰山陪爬大學生付同學處了解到,「五一」期間,他的工作室已經成交了37單,他本人的收入有幾千元。「爸媽會擔心我的身體,讓我保護好膝蓋,我自己感受還好。」付同學背著小朋友陪爬泰山付同學從讀初中起訓練短跑項目,目前是一名大三體育生,從事陪爬業務將...
女人最好的活法,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自己 - 天天要聞

女人最好的活法,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自己

婚姻不是終點,自己才是歸宿女人這一生,別把婚姻當成人生的全部。男人愛不愛你,婚姻幸不幸福,都不是衡量你價值的尺子。年輕時或許覺得嫁得好就是贏家,但活到後半程才明白:再好的伴侶,也給不了你一輩子的底氣。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