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情緒穩定更重要的,其實是情緒自由!可惜很多人都沒有......

2025年03月30日22:00:45 情感 3638

如今,情緒穩定已經成為年輕人最看重的擇偶標準之一。但最近網上流行一種觀點,真正的情緒管理,不是情緒穩定,而是情緒自由(大概就是開心的時候可以毫無負罪感地開心,難過的時候也可以順利地體驗糟糕)。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情緒穩定被誤解為一種「處變不驚、事事理智、時時穩定」的模式。但在很多心理諮詢師看來,現代人的能力恰恰與之相反:不太習慣讓自己脫離情緒穩定的狀態。比起情緒穩定,情緒自由才是更健康的。


今天,我們就聊聊情緒自由這回事。


情緒自由,並不意味著

想發火就發火


想知道情緒自由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談談它不是什麼。


對於情緒,大家普遍認為就是一個忍字,家和萬事興,靠個人的忍耐。這樣的教導會讓大家很壓抑,心裡很苦。另一個很「恐怖」的誤解是: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發泄自己的情緒。所謂的「做自己」就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有什麼感受就直接表達。


比情緒穩定更重要的,其實是情緒自由!可惜很多人都沒有......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其實,這是因為不了解情緒而導致的誤用。心理治療更重要的是讓人們認識到自己內心的情緒、想法和需求,而不是說以後想發火就發火,完全不顧及場合、規則或他人情感,或者要求親朋好友像心理諮詢師一樣對待自己,期望伴侶對自己無條件接納,這種期望是不現實的。


情緒分為不同的種類,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如果不健康的情緒也隨意發泄的話,情況只會更糟,衝突會升級。所以,學會分辨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發泄解決不了問題,可能還會上癮。


情緒自由的 2 個底層邏輯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情緒聚焦療法(eft)。eft 是 apa 認可的當代心理治療的三大流派之一。


這種循證的心理療法是自下而上工作的,它從人的身體體驗和對情緒的感知入手,最後再慢慢整合到頭腦認知和對創傷的敘事中。那麼對於普通人而言,要實現情緒自由,eft 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可歸納的底層邏輯呢?這裡可以分兩部分講講:


1

分辨情緒的種類


情緒能被分成不同種類,這是 eft 創始人格林伯格很大的貢獻。情緒這麼多、這麼複雜,首先需要先有知識,有分辨力,才能有智慧地處理情緒。


我們把情緒分成 3 大類:


工具性情緒,用來控制別人的一種情緒,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這種情緒存在人際目的,不是真正的情緒。一般說的是 pua、「鱷魚的眼淚」,或者小孩子因為父母不肯買玩具就哇哇大哭的那一種情緒。


次級情緒,也叫繼發情緒,它不是當事人真正的情緒,而是為了掩蓋真實情緒而發展出來的第二個情緒。比如在惱羞成怒中,哪個是真正的情緒?羞,對嗎?但呈現出來的是怒,因為怒比較有力量,而羞太脆弱了,太丟臉了。所以,有很多情緒都是面具,是為了遮蓋真實的感覺。


原發情緒,也叫初級情緒,它才是符合當時情境的真實反應。比如,丟了東西或失去親人會傷心,被冒犯會生氣。但是,即使是原發情緒,也需要分辨下:自己的反應適度嗎?還是過激了?如果適度,那就是一個可以跟隨和表達的反應。如果反應過激,那表示這件事觸發了自己的一個舊傷。問題不在於面前這個人,而在未處理的過去。


先認識情緒,把自己搞清楚。光是能夠對情緒進行分類,就會幫助大家應對和處理它。


2

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是原發情緒,還是繼發情緒?


很多夫妻吵架常常都是沒有吵在點子上。舉個例子:

丈夫白天在公司遇到了挫折,下班回來心裡很需要安慰、很難過。當他回家後,看到妻子在追劇,沒時間理他,於是就生氣了。


這裡的生氣,其實就是所謂的繼發情緒。他的原發情緒其實是悲傷,是健康的。但他沒有表達出悲傷,而是用生氣來掩蓋悲傷。當他生氣的時候,他就跑到廚房去,故意乒乒乓乓弄出一大堆響聲來,試圖引起注意。


結果妻子也開始生氣,但她的生氣背後可能是害怕和羞恥:莫名其妙,不知道哪裡又惹怒他了?


其實兩個人真正的情緒都不是憤怒。一個是需要被關心,一個是需要被安慰。這其實是關係中非常正常的需求,可是很多人根本不給這些東西呈現出來的機會,只要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立刻用憤怒去遮蓋這些脆弱的感覺,以至於互相看到的都是憤怒。憤怒對憤怒,衝突就會升級。


比情緒穩定更重要的,其實是情緒自由!可惜很多人都沒有......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大部分的憤怒都是繼發情緒。所有想要提升情緒智力的人,可以先試試看:不要跟著憤怒走,而是仔細體會,在憤怒下面,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你願意揭開自己的情緒面具,允許自己呈現脆弱時,衝突就不會升級了。


這個技巧也適用於親子關係。比如孩子回家,你看到他心情不好,一定要 ta 探索憤怒下面到底是什麼。當 ta 把氣的是什麼講出來後,可以注意去聽 ta 後面那句話,就會知道 ta 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如 ta 說:好氣,今天考試只考 89 分,差一點就 90 分,但我同桌考了 95 分。


那麼,孩子真正的情緒是什麼?是「我不夠好」的羞恥。羞恥背後 ta 的需要是什麼,這是需要關注的


如果感覺不到自己的情緒

該怎麼辦?


很多人會問:有些人根本沒有什麼情緒,要怎麼跟他互動,怎麼幫他?其實我們天生都有情緒,這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被教育和訓練成不要有情緒的樣子,因為有情緒是不好的。


情緒並不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辭彙,連朋友之間可能也不怎麼說。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體驗過這些東西。一些人小時候很缺乏人際互動,對於關係、情感這些東西就很不敏銳,因此就沒有被發展出來。因此流淚時,對沒有情緒隔離的人來說,應該能夠感受到眼淚在表達什麼。但對於情緒隔離的人,可能真的就是不知道。


比情緒穩定更重要的,其實是情緒自由!可惜很多人都沒有......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還有一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被教育和訓練成了不要有情緒的樣子,因為有情緒是不好的。比如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很難過,可是知道不能哭,因為哭了會引來更大的責罵。因為知道哭是不好的,情緒不能被表達,否則會對自己不利,所以最後會把情感吞下去。從此之後,甚至不會哭了,也不會生氣了。


這中間經歷了自我打斷,在這種自我打斷里,其實是有感覺的,只是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eft 的處理方式,就是回到當時的情境中,讓情緒能夠出來。如果想幫助 ta ,最重要的就是讓對方覺察到,原來這個隔離是他自己對自己造成的,可以嘗試去探索打斷者的來源——從什麼時候,開始你需要告訴自己不要有情緒?有情緒,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


還有種自我打斷在精神動力中比較常見。就是經歷過很大的創傷,以至於有比較深的防禦,自動化地屏蔽了所有情緒,因為一旦有情緒,危險就會來臨。在精神動力里,諮詢師可能會用比較挑戰性的方法去突破防禦。


總之,對個人、伴侶、或家長而言,最難的就是沒有自我覺察,沒有意識到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繼續白白受苦。勇於走進諮詢室,就是邁向改變的第一步。而對諮詢師來說,修通自己的情緒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自己沒有修通,學再多的知識和技巧,都沒有「內力」,只會淪為「花拳繡腿」。



策劃製作

來源丨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簡單心理」(id:jdxl2000),一個有溫度,有態度,守倫理的專業心理公眾號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林林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姑娘江情歌(1342) - 天天要聞

姑娘江情歌(1342)

女:最近父母催婚急,逼妹找人做夫妻。帥哥成千上萬個,沒有一個曾相識!男:一回生來二回熟,有緣自然共白頭。哥有幾個好朋友,嬌嬌大膽去交流!女:出門答應老爸媽,找到男友才回家。從早到晚沒遇上,情人橋上淚嘩嘩!男:想幫嬌嬌解煩憂,又怕資格還不夠。
請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已經過時了,需要有「新三樣」 - 天天要聞

請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已經過時了,需要有「新三樣」

以前,大家覺得找對象,對方有車有房,生活就有保障,家庭能安穩幸福。有車出門方便,有房有歸屬感,好像給子女未來打好了基礎。可時代變啦,現在不少年輕人物質不缺,婚姻卻問題不少。為啥呢?只看重車房,忽略了關鍵因素。所以得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
離婚率爆表的2025,民政局門口全是雷人對話 - 天天要聞

離婚率爆表的2025,民政局門口全是雷人對話

實話實說離婚率 在2025 年,離婚率就像夏天的溫度計,蹭蹭往上漲。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地民政局門口的人潮,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婚姻里的酸甜苦辣。 那天陽光有些晃眼,我路過民政局,瞧見門口圍了一群人,湊熱鬧的心思一起,我就湊了過去。
男女交往潛規則:「寄生式」的感情,註定沒有好結果 - 天天要聞

男女交往潛規則:「寄生式」的感情,註定沒有好結果

-01「寄生式男女關係」,是一場精神與人格的剝奪你知道寄居蟹嗎?寄居蟹會生活在海螺殼裡面,當它無法找到空的海螺殼時,就會去絞殺一隻還在活著的海螺。對於寄居蟹而言,它並不覺得自己是鳩佔鵲巢,它認為:只要自己背著海螺殼四處走動,就意味著海螺還活
人生建議,不要害怕! - 天天要聞

人生建議,不要害怕!

人生建議:不要怕。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失。生活中,與其害怕放棄生活的機會,倒不如學著去面對,把害怕的事情變成自己前進路上的鎧甲。而害怕也不再成為你的軟肋,而是助你一臂之力的階梯。有個詞叫,怕則生卑。人生沒有那麼多萬一和如果,你最好的
搬運工瞞家人買了29份保險,女兒傻眼:保費454萬! - 天天要聞

搬運工瞞家人買了29份保險,女兒傻眼:保費454萬!

今年60歲的賀小清是岳陽湘陰人,多年來一直在當地一家物流園從事搬運工的工作。最近,他的子女發現,每個月只有三四千元收入的父親竟然瞞著家人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裡,購買了29份泰康人壽的數種類型保險,總保費達到454萬元。看著這一摞保單,賀小清的女兒盧女士欲哭無淚。她經過核算得知,父親一共在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