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 張桂蘭 ,今年 58歲 ,住在一個 小縣城 。
年輕時,只是個普通的紡織廠工人,初中畢業就進了廠,幹了一輩子,廠子倒閉後,拿了一筆微薄的補償金,後來又做了幾年臨時工,勉強攢了一點養老錢。
丈夫去世得早,那時候女兒剛上小學,我一個人把她拉扯大,吃了不少苦。
雖說 日子清貧,但母女相依為命,也算熬過來了 。
這些年,女兒在外地工作成家了,時不時會回來看看我。
我自己一個人住在這套 兩室一廳的老房子 里,房子是丈夫留下的,雖舊但穩固,算是我們娘倆的根。
我早些年還出去做點零工,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就靠著 每月兩千多的退休金 過日子,花銷不大,日子倒也過得去。
鄰里之間相處得也不錯,唯獨一個男鄰居老張,讓我有些頭疼。
老張比我大兩歲,是個退休工人,老伴去世多年,兒女都在外地,他自己一個人住。
從去年開始,他就頻繁地來找我,不是借口送點菜,就是說大冷天的燈泡壞了要我幫忙看看,後來竟然開始明目張胆地向我求婚。
這三個月里,他已經求婚五次了。每次被我婉拒,他都不氣餒,反覆勸我,說什麼「一個人老了不方便,有個伴好互相照應」,還說他有退休金,不會拖累我。
可我就是不願意, 我一個人過慣了,何必再找個老頭子來操心呢?
不止他, 我的侄子也突然勤快起來了 。
以前一年見不了幾次面,現在卻三天兩頭往我家跑,給我送水果、送保健品,嘴巴比以前甜了十倍,甚至還主動幫我修家電、換水管。 但我知道,他並不是單純地孝順我,而是盯上了我的房子。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我 把房子過戶給女兒後 。
其實,這個決定我早就想好了。我只有一個女兒,房子自然是留給她的,何況這也是她爸留下的唯一財產。但一直拖著沒辦手續,是怕親戚們有意見,怕他們說我重女輕外,怕他們惦記著這套房子的歸屬。
但這次,我看透了。
先說老張。
那天,他又來了,拎著一袋剛買的雞蛋,笑呵呵地站在門口:「桂蘭,我買多了,給你送點。」
我接過雞蛋,客氣地說:「你自己也要吃,別老給我送東西。」
他不以為意地擺擺手,眼神躲閃了一下,然後清了清嗓子, 又一次提起了婚事 :「桂蘭,我們年紀大了,一個人過日子多不容易。你看,我對你也不錯,我們要是搭夥過日子,互相有個照應……」
我打斷他:「老張,我跟你說實話吧, 房子已經過戶給我女兒了,以後這裡是她的家,不是我的家了。 」
他一愣,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沉默了足足半分鐘 ,然後尷尬地笑笑:「這樣啊……那,那你女兒以後打算讓你住哪兒?」
「還是住這裡,女兒說了,不管房子是誰的,我永遠是她的媽。」我輕描淡寫地回答。
他臉色變了變,勉強扯了扯嘴角,隨後匆匆離開了。
過了沒幾天,他就搬走了。這房子他住了二十多年,從沒聽他說過要換地方,可這次卻突然搬走,還刻意躲著我。 我明白了,原來他所謂的『互相照應』,不過是想找個有房子的女人搭夥過日子罷了。
再說侄子。
我哥哥走得早,嫂子一個人帶大兩個孩子,我這個做姑姑的,沒少幫襯他們。可侄子從小就精得很, 對我這個姑姑可有可無,逢年過節才象徵性地打個電話 。可自從聽說我身體不好,侄子突然變得殷勤了。
「姑,最近身體怎麼樣?我給你買了點保健品。」
「姑,家裡水管壞了吧?我來給你修。」
「姑,你一個人住不安全,要不我搬過來陪你住?」
我不是傻子,聽得出來他話里的意思。他是打算慢慢住進來,然後等我百年之後,這房子就是他的了。
可當他 聽說我已經把房子過戶給女兒了,臉色立刻變了 ,眼神里滿是吃驚和不甘。
「姑……你怎麼不跟家裡商量一下?」
「房子是我自己的,我想給誰就給誰。」我笑著看他。
他嘴角抽了抽,強笑道:「那倒是……就是有點突然。」
從那天起,侄子再也沒登過門,連電話都少了。
事情過去幾個月了,我的生活恢復了平靜。
沒有老張的糾纏,沒有侄子的算計,我反而覺得輕鬆了許多。
有時候, 人老了,未必是孤獨,而是清凈。
我還是一個人住在這套房子里,女兒偶爾回來住幾天,陪我說說話,逛逛街,給我帶些新鮮的水果和衣服。 她是真心關心我,不像那些人,心裡藏著算計。
房子是她的,可她從來沒有催我搬出去,她說:「媽,不管房子在誰名下,這裡永遠是你的家。」
我笑了,心裡暖暖的。
人這一生, 最值得依靠的,還是自己真正的親人,而不是那些對你有所圖謀的人。
如今,我不再糾結房子的歸屬,也不再糾結人情冷暖。 生活簡單而安穩,這樣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