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2024年03月23日12:25:04 情感 1605

「你倒是說句話啊!」

這是來訪者慧姐,最常對丈夫說的一句話。

她說,每次家裡遇到點什麼事,想和丈夫溝通、想讓丈夫表態,丈夫總像沒聽見似的。

不僅僅是沉默,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淡漠,慧姐根本就走不進丈夫的內心。

「我覺得他根本不在乎我,不在乎這個家。」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慧姐每次要求丈夫敞開心扉時,丈夫不是出門打牌,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

「以前覺得他這點挺好的,不吵,不爭,以為和這樣的人結婚,會很幸福。」

「現在才發現,我寧願有個人吵架,也比忍受這種冷暴力要好受。」

如果你的伴侶,也像慧姐的丈夫這樣,你可能會因此而抓狂、內耗,甚至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堅持下去。

請不要急著下判斷。

因為你的伴侶,可能比你還要痛苦。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不回應的伴侶,各有各的苦惱

@青青,38歲,出版編輯

「他的忽冷忽熱,讓我失去了在家庭中應有的安全感。」

我和老公是朋友介紹認識的,追我的時候很熱情。

他對我很好,大到買房買車、小到洗衣做飯,基本上不讓我操心。

甚至每次來例假,他都比我自己記得清楚。

所以很快,我就淪陷了。

可是,結婚以後,一些從前他不曾展示在我面前的部分,開始逐漸顯露。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他很容易情緒低落,並且只要不開心了,就會和我冷戰。

我記得剛生孩子那會兒,他看見我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飯,沒有通知他;

連著兩個星期,他都沒有跟我說話。

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說,只是用低落的情緒提醒著我,我讓他生氣了。

我很不習慣這種情緒處理方式,但因為這些年,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孩子。

所以很多時候,我都不想計較,主動想著法子去哄他。

可是,再過幾個月,孩子就要去讀寄宿學校了。

一想到我要單獨和老公在家裡相處,我就覺得很焦慮。

因為,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不是就會遭遇冷暴力?

是不是就需要承受他用沉默帶來的情緒壓力?

我真的很慌張,該怎麼辦呢?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雅心,43歲,職業成長教練

「我受不了關係中不溝通的人。」

我其實是二婚,和前夫離婚,就是因為他從來不跟我溝通。

因為我自己也懂一些情緒管理、正念之類的調節方法。

所以以前遇到問題,我就一直跟自己說,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

可是,我越是自省,越是自我調節,我就越是痛苦。

  • 明明受了委屈,想讓對方安慰,你卻聽到他打起了呼嚕;
  • 明明受到傷害,希望得到對方的道歉,回應我的,卻只有一句:

「你鬧夠了沒?「

我痛苦流涕的時候,他總是皺著眉頭,逃避我的眼神。

後來,我就放棄了。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關係是相互的,我疼他,理解他,改變自己,當然也希望他能同樣如此對待我。

耐心終歸是也有耗盡的那一天。

好在我兒子現在很懂事,沒有學著他爸爸那一套,心裡有事會說出來,會和媽媽溝通。

我現在的丈夫也很好,凡事都有商有量的,絕對不在心裡藏事。

不過我知道,前夫不溝通,並不代表他心裡不難受。

我有一次起夜,看到他在陽台上,一邊抽煙,一邊用煙頭燙自己。

或許他也很焦慮,但他說不出來。

可能是我自私吧,我覺得他這樣的壓抑也挺危險的,所以儘早離開了。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張姐,56歲,退休在家

「老公以前不這樣,退休以後就變了。」

我老公退休以前是歷史老師,原本學校給他分了房子。

後來因為想在市中心買一套,就把分的那套房子賣掉了。

最近,他老是時不時提起:「就不該賣那套房子!」

我知道,他是想學校了。

退休以後,他每天都有點不知所措,經常習慣性要備課,卻發現自己不需要再上課了。

他想讓學校返聘他,但學校覺得他年齡大了,帶高中太辛苦了,就沒同意。

我不像他,我不喜歡工作,我很享受退休的生活。

沒事的時候,我會約幾個小姐妹去跳跳舞,打打牌,或者公園裡散散步什麼的。

每當我這樣做時,回到家,就會看見老公垮著臉,坐在陽台上生悶氣。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我也挺想安慰他,開導他的,可是每當我提起這事,他就會大發雷霆:

「不用你操心,我還沒死呢!」

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裡,不再跟我說話。

只有兒子打電話來,他才會稍微緩和一些情緒,和兒子說兩句。

我知道他不是在生我的氣,但他一直不面對自己的問題,他就一直這麼焦慮下去。

萬一有一天,氣壞了身體,這日子怎麼熬?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沉默的背後,是情緒的煎熬

上述的經歷中,雖然身處不同的環境,但不難看出,故事中的「伴侶們」,似乎都有著共同的特徵。

那就是:不回應,不溝通,不解釋、不敞開自己、不表露內在。

這樣的伴侶,被我們稱之為:迴避型伴侶。

為什麼明明是愛的,卻總是在逃避?一位朋友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

因為她的迴避,已經和男朋友吵過無數次架了。

因為看過一些心理學書籍,她也很清楚自己的問題,可是卻控制不住自己:

「每當他表現出一些比較強烈的情緒時,我就很想逃跑。不知道說什麼,所以只想靜一靜。」

朋友自我剖析,這樣的負面體驗,來源於她不幸福的童年。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吵架。

吵完以後,媽媽躲在房裡生悶氣,爸爸朋友家裡吃飯。

父母二人甚至會忘記做飯給她吃。

她永遠都記得自己用嬌小的身軀爬上凳子,拿出放在高處的一碗冷稀飯,混合著眼淚吞下去的場景。

「所以我現在不喜歡吵架,不喜歡衝突。我更喜歡各自冷靜,各自思考自身的問題。」

因為沒有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有的人會感到焦慮或者混亂;

而有的人則會像我這位朋友一樣,產生「迴避」這一防禦機制。

其內在的聲音是:

「我先一步不重視你,不愛你,這樣當你離開時,我就不會覺得痛苦了。」

成年後,這樣的負面行為模式會形成慣性,在關係里感受到了「不安全感」,「迴避」這種防禦,就會被激發。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生活里,當我們向另一半展露情緒,希望能溝通解決問題,而他們拒絕回應時,這種沉默的背後,潛台詞其實是:我想要被愛與關懷。

可因為他們的逃避,自己可能永遠無法獲得與另一個人建立安全型依戀的機會。

所以,作為迴避型人的伴侶痛苦,而迴避本人,其實也在深受心理煎熬。

當然,理解了迴避型伴侶的痛苦,以及心理機制,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一味地忍耐、放縱。

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前提下,或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對方提供一些「幫助」。

更好地維護親密關係的更穩定、家庭的和諧,讓自己和伴侶從焦慮與恐慌中解放,

不在內耗中追逐對方,將更多的滋養留給自己。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如何與迴避型的伴侶相處?

在與迴避型伴侶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遭遇許多挑戰和困惑。

這往往會觸發我們內心深處的焦慮、憤怒或失望等情緒。

如果我們還想要維護這段關係,療愈自己的情緒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要提高自我覺察的能力。

每當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時,試著暫停一下,深呼吸,問問自己:

「我現在是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通過這種內省的方式,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緒來源,以及我們對迴避型伴侶行為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進行放鬆練習。

比如,通過冥想、瑜伽或簡單的深呼吸,這些練習有助於我們降低緊張感,使情緒得到平復。

當情緒穩定時,我們更有可能以理性和冷靜的態度去面對與伴侶之間的問題。

此外,積極思考也是一個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可能過於負面時,試著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例如,我們可以告訴自己:

「雖然伴侶的迴避行為讓我感到困擾,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愛我或不重視我們的關係。他只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處理情感。」

通過改變思維方式,我們可以逐漸減輕負面情緒的影響。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當然,建立情緒支持系統也非常重要。

與親密的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支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與迴避型伴侶相處過程中的情緒挑戰。

完成了自我的情緒療愈,我們再看看看,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為伴侶做的?

我們可以從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和對方建立信任:

比如,說到做到,承諾了就要守約。

這樣,伴侶才能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和責任心。

同時,也要尊重伴侶的個人空間,別逼得太緊,讓他們有自由分享或者不分享的權利。

當他們願意和我們分享時,我們要學會全神貫注地聽,別急著打斷或者貶低他們的想法。

這樣,他們才會慢慢喜歡上和你分享的感覺。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我們也不要忘了多給伴侶一些關愛和支持。

用簡單直接的話告訴他們你有多在乎他們:

比如:「我真的很珍惜你。」

或者「我愛你,你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相信我,他們聽到這些話,心裡肯定會偷偷樂開了花。

寫在最後:

在與迴避型伴侶相處的道路上,我們或許會遭遇迷茫、失落,甚至痛苦。

只有當我們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真正地找到與伴侶相處的平衡點。

但請記住,你的感受是真實的,你的情緒是值得被尊重和理解的。

只要你足夠愛自己,不管是堅持還是轉身離開,相信你都能擁有幸福的能力。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夫妻不吵架,卻更痛苦?」:關係里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 天天要聞

*本文由珂文和張德芬主筆團共同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策劃丨kiwi

編輯丨李小豆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人最好的活法,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自己 - 天天要聞

女人最好的活法,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自己

婚姻不是終點,自己才是歸宿女人這一生,別把婚姻當成人生的全部。男人愛不愛你,婚姻幸不幸福,都不是衡量你價值的尺子。年輕時或許覺得嫁得好就是贏家,但活到後半程才明白:再好的伴侶,也給不了你一輩子的底氣。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修車棚里的「月光寶盒」:打開父親沉默的愛 - 天天要聞

修車棚里的「月光寶盒」:打開父親沉默的愛

那年深秋的夜晚,我在老家雜物間翻出一個銹跡斑斑的鐵皮盒。盒蓋內側貼著張泛黃的日曆,1998年9月12日被紅筆重重圈住——那是我被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的日子。盒底散落著醫院繳費單、中藥藥方,還有張皺巴巴的便簽,上面歪歪扭扭寫著:「砸鍋賣鐵也要治
藏在快遞盒裡的秘密:當我拆開母親寄來的第108個包裹 - 天天要聞

藏在快遞盒裡的秘密:當我拆開母親寄來的第108個包裹

上周收到母親寄來的包裹時,同事們又開始打趣:"你媽是不是開快遞公司的?"我笑著拆開牛皮紙,二十包真空包裝的槐花蜜滾落出來,最底層壓著張泛黃的便簽:"新蜜,記得每天沖一杯。"這是母親今年寄來的第18個包裹,而從七年前我到外地工作起,這樣的包裹
凌晨三點的急診室,我終於讀懂了父母的「謊言」 - 天天要聞

凌晨三點的急診室,我終於讀懂了父母的「謊言」

凌晨三點零七分,急診室的熒光燈刺得人睜不開眼。消毒水的氣味混著此起彼伏的呻吟聲,我攥著繳費單的手指冰涼。走廊盡頭傳來熟悉的咳嗽聲,轉頭看見父親弓著背蜷縮在塑料椅上,母親正用掌心輕輕拍著他的後背,像哄著小時候發燒的我。
准婆婆用二手貨當婚房:二婚女孩的尊嚴,真的一文不值? - 天天要聞

准婆婆用二手貨當婚房:二婚女孩的尊嚴,真的一文不值?

「看到全屋二手傢具時,我突然明白——在她眼裡,離過婚的我,連套新傢具都不配。」最近,一位網友的婚房經歷引發熱議:她曾有過失敗婚姻,如今遇到真心相待的男友,卻因「二婚」標籤遭准婆婆嫌棄,不僅被安排二手房當婚房,屋內更是堆滿不知從哪淘來的二手貨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 - 天天要聞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1986年,汪英和劉青兩人結婚。汪英漂亮,劉青高大英俊瀟洒,人人都說,金童玉女非常相配的一對。酒席整整擺了30桌。酒席後回到家,汪英劉青和父母家一家四口,一起清點收回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