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里有一句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說想要什麼結果,就要做好什麼準備。過了五十歲以後,身體機能在走下坡路,為了保持健康,我們要少做三件事。大家品鑒。
一,學會放下,做到善忘。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變化的世界裡,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和困擾。然而,智慧的人卻懂得如何處理這些情緒和困擾,善於忘記,敢於放下,從而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放下即菩提。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放不下就會讓自己處在焦慮和惶恐之中,耗費心神,內心不寧靜。心亂則神散,身體怎麼會好呢?
二,不要掛懷遺憾。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現在的我,認為遺憾是一種美。過分在意遺憾,人生就會在糾結,緊張中度過。這就是疾病的誘因。
我有個同事,他參加同學聚會時遇到了初戀,曾經的美好如噴泉一樣湧來。曾經因為父母反對而產生的遺憾,讓他寢食難安。隨即偷偷的約會,偷偷的在一起。不久被雙方的伴侶發現,雙方都離了婚,現在即便生活在一起了,當初的美好也消失了。反而牽掛孩子,讓自己生活的更痛苦。
我覺得遺憾就是老天無形的饋贈,不是失去美好,而是讓你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不必執著於遺憾。
三,把慾望降低,得失看淡。
得之我命,失之我幸。這是我的人生信條。過了五十歲以後,我覺得運氣比努力重要。越重視的事情,往往越失敗。你看那些賺大錢的人都很輕鬆。
我們公司每年的年終獎都不公開,每個人的獎金都不一樣。有的年輕人雖然資歷淺,但是業績好,獎金比老員工要多。這就讓很多老員工不滿意,戾氣重。不僅是不反思,還讓自己生活的不快樂。
我覺得人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要想到用什麼來換。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抱怨會讓運氣變差,環境更糟糕。
年齡越大,能力就弱,慾望就不要高於能力,把得失看淡,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就是養生最高境界。
過了五十歲以後,我們要通透的活著,學會收心,讓自己內心寧靜,只要健康的活著就是最大的財富。不信你就去醫院看看,一雙雙期盼的眼神,那就是我們的警鐘。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