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一直是婚戀里熱議的話題。因為有對立方,所以在思想上很難統一。
因為彩禮,使一段感情走向結束的真實案例也並不少見。在某乎上,這樣的提問很多。
有一個女孩說,自己和對象談崩了。她月薪6000元,單親,父親身體不好,只能保證自己的基本生活;對方月薪7000多,父母健康,家裡有五個姐姐。
兩個人是初中同學,也都是出身於農村家庭,相對來說並不富裕。
男生家裡說出彩禮一萬二,女生父親說家裡幾個堂姐結婚彩禮基本都是6萬往上,讓女孩商量一下4、5萬可以接受。
女孩就和男方的母親說了,彩禮要4.8萬。男方的母親先是答應了,可是到了晚上又讓男生給女孩說,他家裡最多能出2.8萬。
一是家裡買房、辦婚禮花銷不少,二是他們那邊都是1.2萬、2.8萬、3.6萬這個價位的彩禮,沒有更多的。來來回回幾次,女孩最後妥協了,同意了2.8萬。
但這場婚禮,還是沒能繼續,因為女孩無意間看見了男生和自己表妹的聊天記錄。表妹問:要是她堅持4.8萬彩禮怎麼辦?男生回:又不是非她不可。
女孩選擇了放手。因為她明確地知道,男生家裡是能拿出這筆錢的,只不過在他們心中自己不值罷了。
很多人會認為女方要彩禮是「賣女兒」,可說到底,養了20多年的女兒,論金錢、論心血,誰能5、6萬就願意「出手」了呢?
當然,我們這裡所談的彩禮,不是那種昧良心的高價彩禮,而是一種從古傳下來的祝福。
有一位母親對於是否要彩禮,是這樣解釋給女兒聽的:
兒女都是父母的心,所以父母是一定希望子女可以幸福的。婚姻終究和戀愛不一樣,戀愛中錢的重要性沒有那麼明顯,戀愛可以試錯,而婚姻卻不可以。
要彩禮,無非是要落實兩點問題:
第一:彩禮可以不多,但一定要有,這代表著你將走進的這個家庭對你的認可程度,和在未來婚姻里的地位。
彩禮的本質說到底,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是對女方身價的「評估」。是男方家綜合女方外貌、個人能力、娘家實力等各種因素後給出的一個估值。
如果你要了一個合理的數目,而他們嫌高或者不想給(首先排除對方是真的給不起),多半是因為對女方並不是很滿意,覺得不值。
男人也是會計算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否成正比的,若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便不會去付出。
第二:一個家庭想要穩定,經濟基礎是不容忽視的。彩禮和嫁妝是一個新家庭的啟動資金,也可以作為對女方日後生育帶娃的預備金。
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便是這個道理。本來年輕人成家便處於磨合期,感情上的、生活上的,如果後方空空無一,甚至欠下一身的債,必定會影響兩個人的感情。
貧賤夫妻百事哀,往往在生活中擊潰兩個人的不是不愛了,而是實際的生活壓力和那些無法改變的客觀原因。
總的來說,婚姻里在錢有基礎、上不分心的兩個人,才能越過越親密、越長久。
塗磊老師有這樣一段對於彩禮的分析: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男人,一種是不喜歡自己的女人主動跟自己談錢的,只要一談錢,他就覺得對方物質,然後抱怨現在社會上的拜金女太多,當自己的女人說不要的時候,他會覺得這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
第二種是喜歡主動跟自己的女人談錢的,他會覺得我娶媳婦,彩禮、房子、車子這些都是他應該準備的。當女人體諒時,他會感激,會加倍體貼女人。」
對於前一種男性,無疑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婚姻很難幸福。因為他們至始至終,考慮的只有自己的感受。
有一種現象,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女方不要彩禮或者要了很低的,婆家嘴上說你懂事,落到實際行動上卻是各種看不起。
他們並不是覺得女方有多通情達理,反倒覺得就是女方自己不值,自己沒底氣才不敢要。要不就是覺得自己兒子有本事,不用花錢就能娶回來媳婦。
而對於第二種男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世上的男人都是這一類型,想必女人們也不會那麼渴望以彩禮來衡量婚姻、以錢來傍身。
正如喜寶里所說的,我要不到愛情,那就只好要很多很多的錢了。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