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學院舉行慶祝第39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
紅網時刻新聞9月9日訊(記者 潘錦 通訊員 汪少龍 楊浩)安排1億元對引進人才、優秀教職工進行改善性住房贈送和補貼,安排1億元拔尖人才、領軍人才、特殊人才、「湘信學者」津貼和強力推進「13355」人才強校工程,每年1500萬元進行績效獎勵,每年1000萬元普調教職工工資……9月8日,湖南信息學院舉行慶祝第39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出台一系列強有力舉措,搭建教師多元發展平台,全方位提高教師生活幸福感,職業自豪感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成就感。
「366」機制凝聚人才向心力
學生獻花敬禮,師生擁抱致謝,最溫暖的場景成為今年該校慶祝「教師節」中最感人的畫面。
為凝聚人才向心力,讓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高學歷、高職稱、高素質人才「好引進、常舒心、能發揮」,讓教師們能夠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學校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構建了「三保障」「六免費」「六補貼」共享機制(簡稱「366」)。(「3」即待遇、醫療、養老三保障,「6」即困難救(補)助、婚喪喜慶慰問、醫療費補貼、交通補貼、住房補貼、子女學費補貼六項補貼(救助)政策,「6」即教師公寓免費、健身免費、體檢免費、交通免費、療養度假免費、子女免費就讀附屬幼兒園六大免費政策)
青年教師尋游高興地說:「安居才能樂業,今年安排1億元對引進人才、優秀教職工進行改善性住房贈送和補貼,能夠切實解決青年教職工住房難的問題,能讓我們更安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
「343」計劃提升教師續航力
「我從大學畢業來校工作十多年,從一名普通老師成長為副教授,這一切離不開學校的培養,離不開學校這個平台。」此次獲得表彰的優秀老師張華表示。
該校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培養,通過推行「3+4+3」計劃,打通教師職業生涯上升通道。(「3」即全能教師、卓越教師、教學名師三層次培養;「4」即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新入職青年教師幫扶工程、教師綜合素養提升工程;「3」即專業教師專業發展平台、輔導員職業發展平台、行政人員職級晉陞平台)。
學校先後出台了教職工培訓進修管理辦法等制度,每年安排1000萬元教師培養培訓專項經費,針對青年教師開展老帶新「傳幫帶」「教學工作坊」「教學節」等品牌活動,幫助青年教師成長。開展「湘信學者計劃」「骨幹教師培養計劃」「訪學研修計劃」等人才培養項目,助力骨幹教師全面提升。
在近三年的教職工滿意度調查中,教職工對學校整體滿意率分別為98%、99.06%、100%,學校連續多年被湖南省教育工會評為「為教職工辦實事」先進單位。
「13355」工程增強強校驅動力
「十三五」期間,該校「11255」人才強校工程順利實施,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學校又啟動了「13355」人才工程,即到「十四五」末,引進和培養100名教授、300名博士、300名副教授、500名雙師雙能型教師,50名拔尖人才,為學校高質量、高水平、高層次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以待遇吸引人,以情感留住人,以事業成就人。」學校董事長陳登斌表示,今年教師節學校準備的四份「節日禮包」,為的是全面構建吸引人才、激勵人才、成就人才的體制機制,讓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人能夠有地位、有待遇、有平台、有前途、有成就。
近年來,該校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引育用留」四位一體推進人才強校,始終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引擎,創新建立並實施「湘信學者」「首席專家」「內聘副教授」特殊人才津貼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功勛」「功臣」「功德」獎等榮譽制度。
「讓教師持續增強獲得感、歸屬感、尊嚴感、幸福感,是學校始終不渝的追求目標。」陳登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