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高考,我只考了404.3分,以3.7分之差,與心中的師專夢想失之交臂,最後學非所願入讀承德農業學校。
承德農業學校門口。拍攝於1985年6月。
1985年7月,我從承德農校畢業。
當別的畢業生陸續到縣農牧局報到上班時,我卻不得不扛著行李卷,心有不甘又懷揣夢想,走進了興隆縣下檯子農中的校門,在懵懵懂懂中開啟了教書育人的職業生涯。
然而,恰恰是置身於校園和學生中間的這份教學工作,讓我的心境更加趨於純凈,讓我的夢想更加趨近現實。
沒有學過心理學,也沒有學過教育學,我只有利用在農校所學的育種知識,教學生作物栽培。
當年的下檯子農中,辦學規模較大,招生也比較火。因為,農中的畢業生可以對口報考農業院校,而且高考不考英語,要考作物栽培。
所以,才從農校畢業,還不到20歲的我,就要走上講台,教畢業班學生的作物栽培課程,而且作物栽培還是高考學科,我的心裡是蠻有壓力,深感自己的學歷不足,學識有限。
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我選擇了自學考試,而且報考的是布滿荊棘的英語專業。
自學考試課程合格證書。
我課上教學生作物栽培,為他們的高考做足準備,課下自學英語,備考自學考試。
1986年高考,下檯子農中有19人考取了我的母校——承德農校,還有3人考取了張家口農專。3名大專生和19名中專生,下檯子農中第一屆高考成績輝煌,很快遠近聞名。
後來的十幾年時間裡,我分別在掛蘭峪農中,小子庄中學、半壁山中學教過化學、物理、生物和英語等課程。
如今,我在京城從事出版工作,但依然沒有離開教育,依然鍾情於教育。課餘時間研究教育教學,在各類期刊發表論文30多篇。
我發表在各類期刊上的部分論文題目。
我說這些不是標榜自己,也不是炫耀自己,因為我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我只是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是個良心活,只要心中有情懷、有熱愛,有不斷提升自己的願望和行動,你就能感染學生,你就能教育好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就是這個理,教學能力的高低,似乎與教師的學歷高低不是絕對的正相關。
可是,隨著大學和研究生的擴招,現在有的學校招錄教師,要求不是學士就是碩士,甚至還要求博士。
錄用教師名單。
當然,名校碩士、博士入職教師,這其實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教育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高質量的教師。
可是,教師的質量高低,不僅僅體現在教師的學歷學位上,還應該表現在教師的職業情感,表現在教師主動積極自我提升,表現在教師能否俯下身來,傾聽學生的心聲,更表現在教師對教育的積極思考與善於研究。
所以,我們真的希望,頂著浙大、武大、山大、南開、同濟和中科大等名校光環,手握碩士、博士學位的高材生們,當你們走進學校,步入教室時,真的要放低身姿,放平心態,從小學生做起,從小學生學起,教書育人的同時,時刻俯下身來走近學生,傾聽學生。只有這樣,你們才能重新站立起來,並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思考得更加深刻;也只有這樣,你們才能哺育好孩子,同時給學校帶來良好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