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融合辟育人蹊徑 追求卓越立科創潮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交叉融合型電子機械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巡禮

2023年03月26日18:24:16 教育 5696

交叉融合辟育人蹊徑 追求卓越立科創潮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交叉融合型電子機械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巡禮 - 天天要聞

卷首語

今日世界,高性能機電裝備已經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各領域,其研製能力堪為國家科技水平與實力的重要體現。機電裝備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以機為主,電服務於機,如數控機床、工程機械等機械裝備,其目的是實現優異的機械性能;二是以電為主,機服務於電,如雷達、通信等電子裝備,其目的是實現優異的電性能,而這正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寶岩為代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幾代機電人數十年孜孜以求的「逐夢」主戰場。

作為我國電子機械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高地,這裡誕生了我國最早的機電交叉專業——無線電設備結構設計與工藝,這裡率先建立起了領域內的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這裡開闢出了我國電子裝備機電耦合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新領域。中國天眼——fast柔性索托系統之由來、「逐日工程」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之成功,普羅大眾的目光因之一次次地匯聚於此,今天,被中國電子學會認定為「形成了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機電交叉融合培養模式,培養了一大批有愛國奉獻精神、專業基礎紮實、創新能力強的畢業生」的西電機電人再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在大國科技逐鹿以及人才培養競爭白熱化的國際大背景下,凝聚了西電近三十年人才培養經驗所形成的卓越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與思考?他們遇到哪些難題?他們如何破解這些難題?

今天,就讓我們與記者一道,去位於中國秦嶺北麓的這座電子科技人才的殿堂一探究竟,一覓問題的答案。

一、「課程群」+「知識圖譜」,以「重構優化」之務破「育人課程」之困

電子裝備是機電緊密結合的系統,其電性能的實現不僅與機械、電子、傳熱、控制等學科水平密切相關,更取決於它們的交叉融合。機械結構不僅是電性能實現的載體和保障,且往往制約著電性能的實現與提高。「交叉」、「融合」這兩個在未來科技競爭中被認定為具有重量級價值的語彙在機電人的生活里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他們是生活在若干個學科「交集」重疊區域的一群人,重疊意味著重壓, 這決定了這裡的勞動者的培養在鍛造的時候就比傳統單一學科要面臨更大的難度,這種難度首先體現在學時矛盾上,不僅傳統的「機械」、「力學」、「低頻」、「高頻」、「數字電路」、「電磁場與電磁波」組團來搶佔學習者的時間,新業態、新工科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工業大數據」等華服登場,學習者有限的學習時間更顯捉襟見肘,大有「望洋興嘆」之困。

(1)重構,專業基礎課以「課程群」的方式被重新打開

如果將一門門課程按照模塊如庖丁解牛一樣拆解,「零件」鋪展在一個平面上,重複,這個時間的潛在「殺手零件」便會很快凸現出來,「機構綜合與運動學分析」就是這樣一個換個馬甲反覆出現的「零件」,最終,多餘的「馬甲」統統沒收,它被放在「機械原理」這盤菜中「精講」,學習者時間就在這樣的沒收中被有效回收,進而,「機械原理」、「精密儀器」、「機器人技術」等課程被歸置到機械課程群,以此類推,學科各自為戰的孤立狀態成為歷史,集群化的整裝再出發創造了新的歷史。

(2)實例,讓工程背後的數理本質「浮出來」

「泰勒級數展開」,高等數學的接觸者對此不會陌生。在西電機電工程學院,天線機電耦合理論模型在數理基礎課的課堂上出現了,這來自施教者的「匠心」,將典型科研案例引入數理課堂,抽象被實例拯救,這種拯救甚至延伸到數學建模的下沉。在機箱機櫃設計中,「神七」返回艙機載機箱的設計案例被引入,白天亦懂得夜的黑,實例是懂得的催化劑。

(3)貫通,專業核心課的「硬核實力」

在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中,少林寺藏經閣的掃地僧是一個行走的「藏經閣」,一個個潛入經閣的偷「藝」者在他面前都敗下陣來,究其原因在於他的「貫通」。對於任何一個電子機械領域的卓越人才而言,「天線原理與結構」、「機器人結構與控制」、「電子設備熱控制技術」、「電子部件三維列印技術」就是他們走向「貫通」的四本「秘籍」。它們在增進學生對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上可以以少勝多,因此,成為課程體系重構和優化的重點,進而,在解決課程時效比中居功至偉。

二、「創新工程坊」+「科教產平台」,以「思維賦能」之本就「育人模式」生成之實

基於30餘年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跟蹤調查發現,傳統培養模式下學生的交叉綜合能力偏弱,這在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科技難題上的表現尤為明顯,不能從複雜表象中抓住問題實質,如何破解?鑰匙在實踐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培養里。

(1)入坊,一場主動出擊的學習遠征

身處機電工程學院的本科生,遇見工程坊是其求學生涯中的深刻記憶。這種以跨專業跨年級的博士、碩士、學科導師為特徵的工程實踐之船以項目的名義,每一年都會在學院的動態信息發布欄里「招兵買馬」,從「機械綜合實踐」創新坊到「機器人」創新坊,數量之多,覆蓋之廣,總能讓你成為「兵」或者「馬」,策馬揚鞭之下,收穫的是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而這是工坊創立的初衷。

(2)實習,科教產平台上的新兵拉練

每年,學院有二百名左右的學生都會拿上行程表,在計劃的時間,背起行囊,等待開往遠方的客車。旅途的那一端是一個個培訓基地。西電與中國電科集團裝備研究院、華天科技等骨幹企業建設了包括「電子產品結構設計」、「高端電子裝備製造」在內的16個產教融合培訓基地,這還不包括與之具有同樣價值的科教平台,它們是,依託「逐日工程」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建設的「微波無線傳能」平台,依託天線與微波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中國天眼——fast建設的「大型柔性天線」平台,與中國電科14所共建的「電子裝備結構技術聯合創新研究中心」。強大的「基地」+「平台」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戰場,學生的交叉綜合能力以及面向新業態和新工科的工程實踐能力在這樣一次次的拉練中得到提升,汗水之下,曾經入學時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之上有了士兵的模樣。

(3)思辨,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武器

在西電,有一類特殊的課程總能吸引學生銳利的目光,國家級教學名師梁昌洪教授的《科學精神與方法》便是其中的代表,這是打魚人授之於漁的苦心孤詣,進一步講,段寶岩院士的「逐日工程及其關鍵技術」以及吳偉仁院士的「探月工程中的機電耦合前沿技術」,更是為正在進行中的這種系統的方法的學習送來最新的思考「實例」,在這樣一種培養氛圍中,視野的開闊,工程認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創新思辨能力的大幅增強都顯得不那麼令人意外。在這樣的育人模式之下,卓越人才的呼之欲出亦為文章的應有之義。

三、「重大項目」+「課程思政」,以「塑人以骨」之功成「育人以德」之制

兩個問題在對畢業生的調研與在校生的分析中凸顯出來:一是對實際工程中的硬骨頭不敢啃、不想啃;二是眾數值模擬、輕實物研製。兩個問題指向一個癥結:科學信仰與意志力在迎難而上和遇難而退的分水嶺凝望著一個科技工作者的風骨。問題廓清,知所由來,必有良方。

(1)思政,從身邊的故事講起

西電,這座深具紅色基因的學府本身就是一本鮮活的思政教科書,起步於1960年的機電專業,一路走來又為這本教科書增添了新的卷頁,院士領銜的導學團隊成為打開這本教科書的重要方式,「開學第一課」,「電子機械大視野」,機電人講機電背後的故事,「科創」、「報國」、「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解決卡脖子技術」,這樣的漸漸詞語彙聚,潤物無聲,心靈被心靈震撼,人生被人生引導,勇氣被勇氣激發,骨氣在對燈塔的仰望中重塑。

(2)闖關,獨一無二的「訓練題庫」

學院組建了教學名師領銜的教學團隊,開發了跨學科綜合性「實驗+實踐+項目」的意志力、耐挫力訓練題庫,預埋陷阱或障礙,使學生在攻堅克難的闖關中增強能力與勇氣。馬世航,2021級本科生一個意志力提升項目的闖關成功者。提升項目鍛煉後,針對中國工程院發布的深空探測難題,他提出了星表飛行器推進創新方案,這得到我國「天問一號」張榮橋總師的肯定和鼓勵。

(3)參研,重大科研現場最年輕的身影

讓本科生加入研學團隊,走進重大科研項目,科研戰場上最年輕的「兵」將遇到現實中最難的「題庫」。你可以不行,但學校允許你不行,你更可以挑戰,翻山越嶺的歷練以及「戰場」上的見聞,激發的不僅是樂於鑽研、獻身科研的意志品質,更收藏了以後漫漫科研之路上一次次「狹路相逢」之時獲得力量感的「畫面之源」。

結束語

交叉融合型電子機械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成功開闢出一條適合我國領軍人才和技術骨幹拔節而長的現實發展路徑。課程體系優化的同時學生培養質量顯著提升,近五年來,學科競賽獲國家一等獎32項,二等獎130項,畢業生中湧現出高亮、訾斌、丁貴廣、羅鷹等國家傑青、長江學者、重點項目總師等領軍人才,受到行業學會和專家高度評價。與此同構,學科和專業建設亦成效顯著,榮獲2021年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完成國家規劃教材4部,獲批國家一流課程3門、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項、國家新工科教改項目1項,4人入選國家教指委委員。學校獲批國家一流專業6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電子機械專業群。此外,理念與做法被多所高校借鑒採用,《中國科學報》、cctv、《科學中國人》、鳳凰衛視等媒體分別作了專題報道。(作者/關宏才)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事業編增加!2所高校,擬升本 - 天天要聞

事業編增加!2所高校,擬升本

近日,中共寧夏區委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官網發文稱:積極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優化高校機構編製資源配置,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有力體制機制和機構編製保障。推動優化高校辦學層次,積極做好國家政策支持的升格院校機構編製保障工作。申請將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納入中央編辦高校備案名錄管理,...
廣州中學:二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 今年擴招40人 - 天天要聞

廣州中學:二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 今年擴招40人

南都訊 記者梁艷燕 鄒衛 5月4日,廣州中學鳳凰校區舉行招生開放日,為前來參觀的家長學生準備了打卡攻略,將學校地圖印在卡片上,並讓家長學生以打卡的形式熟悉校園環境。據了解,2025年,廣州中學擴招約40人。廣州中學招生開放日,吸引了不少家長、學生前來諮詢。學校將開設2個錢學森班2025年廣州中學擴招40人後,招生計劃...
高薪又穩定!女生學工科的四大寶藏專業及院校推薦 - 天天要聞

高薪又穩定!女生學工科的四大寶藏專業及院校推薦

在傳統認知里,工科常與工地、車間畫上等號,看似不適合女生。但實際上,有不少工科專業學習強度適中、就業靈活、薪資可觀,尤其適合理科思維好的女生。小編特整理了適合女生報考的4大工科專業,一起來看!
金融學類專業選科要求為何不同?看完就懂了 - 天天要聞

金融學類專業選科要求為何不同?看完就懂了

金融學類專業綜合性較強,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數學、統計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在《2025年擬在川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中,不同高校的金融學類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並不相同。那麼,金融學類專業為何出現多樣化選科要求?趕緊了解起來!
暴增1046%!華圖山鼎公布2024年成績單:營收超28億元 - 天天要聞

暴增1046%!華圖山鼎公布2024年成績單:營收超28億元

微成都報道 日前,華圖山鼎(300492.SZ)公布2024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8.32億元,同比增加1046.34%,凈利潤5299萬元,同比增加157.62%,扣非凈利潤2444萬元,同比增加123.09%。報告期內,華圖山鼎基本每股收益為0.38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0.94%。公司2024年度分配預案為:擬向全體股東每
智能時代,家長需要哪些新型教育思維? - 天天要聞

智能時代,家長需要哪些新型教育思維?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開始與醫療、教育等領域深度融合。AI不僅走進了家庭,也逐漸走進了家庭教育領域。各種智能育兒軟體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有兒歌類、早教類、培優類、諮詢類等,不一而足。各種智能育兒設備如早教機、學習機、故事機、下棋機器人等,也讓家長們感到既新鮮又應接不暇。在人工智慧不...
又遇爆炸事件 卡式爐如何安全使用?手把手教學 - 天天要聞

又遇爆炸事件 卡式爐如何安全使用?手把手教學

正值假期有不少人選擇和朋友家人一起出門露營、野餐感受自然但是,近日陳先生與鄰居在戶外燒烤時使用的卡式爐突然爆炸導致7人不同程度受傷 因其便攜性卡式爐是許多人露營、戶外燒烤的熱門選擇但背後的安全隱患也需要高度重視卡式爐使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往下看⬇️卡式爐的危險不容小覷 卡式爐,又叫攜帶型丁烷氣爐...
@2025高考生!這些985中外合作項目,低分也能撿漏名校! - 天天要聞

@2025高考生!這些985中外合作項目,低分也能撿漏名校!

想以更低分數上985名校?還能拿雙學位、學國際課程?中外合作辦學正成為高考生的熱門選擇。這裡整理了18所985高校的合作項目,從錄取分數、學費、專業特色三個方面分析,幫你找到最適合的選項。一、頂尖名校項目:降分明顯,但學費不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