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18年6月,寧夏一個高考考場外,無數記者蹲守在烈日下,等待著考試結束的學子們,希望詢問考生們對於高考的感受。
終於,有個記者「逮」到了一個剛出考場的小夥子,提了一個常規問題:「你認為考試難度怎麼樣?」
卻沒想到,這個看起來黑乎乎、還帶著嬰兒肥的小夥子口出狂言:「就這垃圾題目,還想阻止我打工。」
這個狂妄的小夥子是誰?他的最終成績如何?他後來真的去打工了嗎?
為湊學費,工地搬鋼筋
2000年,寧夏小伙單小龍出生了,但他的父母卻有點憂愁。因為他們家庭貧窮,而且家裡已經有兩個小孩,生活壓力實在太大了。
單小龍的父親卻很樂觀,他知道,窮人的孩子只能依靠知識改變命運。他決心一定要把孩子們供出來,給這個貧窮的家庭帶來希望。這其中的困難,不足為外人道也。
因為單家人的情況實在太糟糕,村裡也給他們申請了補助。但是其他人的救濟只是一時的,想要改變命運,還是得靠自己。
所以,單爸爸單媽媽平時還會去村裡幫忙,掙一點錢,就是這樣東一腳西一腳,才把生活越過越好,也為孩子們湊到了一部分學費。
幾年前,單小龍的姐姐考上了寧夏銀川醫科大學,這無疑給單爸爸打了一劑強心針。單貴德樂觀地說:
「我們單家人的苗子還是不錯啊,都是讀書的好苗子,既然姐姐能考上,那麼小龍肯定也可以。」
帶著這樣的信念,單小龍勤奮學習,最終考上了清華。
2018年寧夏高考,單小龍從考場出來,他充滿了自信。要說單小龍的成績,他的老師同學一致好評。要說單小龍的性格,他是最踏實苦讀不張揚。
離開考場,他說「自己要去打工」,看似張揚頑劣,實則是早已計劃的事情。單小龍早已下定了決心,為了湊齊大學的學費,他要去工地上打工。
單小龍的大哥也在工地上打工,大哥這些年來,給了他很多金錢和情感上的支撐。所以,一考慮勤工儉學,單小龍就想到了工地。
在工地上,單小龍主要的工作就是搬鋼筋、架子工。
一根鋼筋平均20斤、十米長,剛開始搬鋼筋的工人,沒有技巧很容易受傷,是工地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但是單小龍挺喜歡的,因為它賺錢多。
依靠自己年輕的身板,單小龍撐了一段時間,他越來越體會到大哥的不易:繁重的體力活動、毒辣的陽光、沒有休息時間。
單小龍和工地上每個中年漢子一樣,累到直不起腰,單小龍的臉龐越來越黑,目光卻越來越堅毅。
單小龍連葷菜都不舍吃,他對於飯菜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偶爾單小龍也會想,北京的學費、生活費何嘗之多,他打工兩個月也未必能賺到。
這些年,他家人為了他做了太多,自己不讀了直接工作才可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他曾經想要放棄,出考場之後,那句「考完就打工」,說是調侃,未嘗不是心裡隱秘的想法。
這是這些日子,單小龍親眼看到大哥在工地上的辛苦,自己親身體會到了每天扛600多根鋼筋賺一點辛苦錢的日子。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讀書,出人頭地,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7月24日這一天,是工地上難得的休息日子,單小龍收到了一份快遞。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拆開,是清華的錄取通知書。
單小龍的大哥把手洗乾淨,拿著錄取通知書給周圍的工友展示,頓時,響起一片鼓掌聲。
工友們露出淳樸地笑容,紛紛祝賀單小龍這個小夥子,考上清華,意味著他能走出工地,未來將會有無限的可能。
同時,單小龍火了。考上清華和單小龍採訪的反差,讓無數人關注起了這個人,單小龍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申請了學費貸款。
寧夏西吉縣的慈善機構聽說了單小龍的經歷,甚至主動上門,表示願意每年都會資助單小龍4000元學費。這些都極大地緩解了單小龍的經濟壓力。
而單小龍搬鋼管、做架子工掙來的2000塊錢,則被他用來貼補家用了。很多人讚歎單小龍是寒門貴子,能夠在貧窮的環境下保持向學的心,擁有了不得的遠見。
其實,單小龍不是天生就熱愛學習,有人說:學習的過程就是反人類的。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學習的過程充滿枯燥乏味,還有無數的失敗,無數的誘惑。
而他現在的一切,離不開他家庭的栽培。
栽培之恩,偉大的家庭
幼年的單小龍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家裡雖然窮,但是單貴德不曾虧待他,自己捨不得吃穿,卻把錢全花在單小龍身上。
因為營養好,單小龍長得挺高,精力也旺盛,在學習上成績也好。單貴德還尤其重視單小龍的學習,小時候單小龍貪玩,不想讀書。
單貴德就把他帶到地里,讓他做活,告訴單小龍:「不讀書就只能下苦力!」
單貴德還經常主動和單小龍的老師們溝通,正是因為單貴德這種主動積極、望子成龍的心態,讓單小龍的老師對他的學業十分關心。
在單小龍三年級的時候,他的老師找到了單貴德:「您是單小龍的父親吧,關於單小龍的學習,我想跟您談談。」
單貴德有點緊張,著急道:「是小龍不聽話嗎?不認真學習了?」
聽出單貴德話里的著急,單小龍的語文老師連連安慰:
「不,單小龍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我找您,是想和您說一下,我們小學並沒有開設英語課程,如果單小龍上了初中再學英語,肯定會非常吃力。他是個好苗子,我擔心他以後因為英語考不上理想的學校。」
單小龍的語文老師這種認真的態度,一下子感染了單貴德:「啊,那怎麼辦啊?老師,您有什麼好辦法啊?」
單小龍的老師繼續說:「現在鎮上的小學有英語課,單小龍可以轉學過去。」
單貴德沉默了片刻,單小龍的語文老師嘆了一口氣,他深知單家人條件不好,但是為了單小龍的成績他不得不說。
萬幸單貴德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他想了想,給單小龍辦理了轉學手續。單貴德每天往返三十里地,開摩托車送單小龍上學。
幼年的單小龍不懂為什麼要轉學去鎮上,突然轉變的環境讓他很不適應。他不明白,為什麼父親變得這麼辛苦,為什麼自己還要學英語,這一切根本沒有意義。
父子倆因為去不去鎮子上學爭執了一番,最終,單小龍拗不過父親,在鎮上風雨無阻地走讀了4年。
正是這段辛苦的求學經歷,給單小龍打下了比較好的英語基礎,在中考時,他考上了當地最好的初中。
進入初中後,單小龍接觸了更多的人,他開始羨慕大城市的生活。
看著很多出去打工的人光鮮亮麗,他們使用新款的智能手機、穿漂亮的鞋子衣服,想著反正現在讀書以後也要去打工,單小龍對學習不再心無旁騖。
這樣的想法在單小龍心中萌生,又一次,一個在外打工的叔叔在單小龍家裡做客,他主動問叔叔:「能不能把我也帶出去打工?」
這個叔叔看單小龍人高馬大,是個打工的好苗子,摸著單小龍的頭,表示:「當然可以。」
一旁的單貴德氣得不輕,也不管什麼客人不客人,當場訓斥單小龍:
「你現在出去打工,能一輩子打工嗎?像我一樣老了干不動了怎麼辦?」
這一番話喝醒了單小龍,從此,他像是開悟了一樣,在學習上勤奮、努力,不再被外物誘惑。
但是,經濟上的壓力再次讓單小龍產生了退意,尤其在考上了重點高中之後,看到父親這麼辛苦,他想,自己不讀書了,就能不用付學費,出去打工還能幫助父親減輕負擔。
還是單貴德勸住了他,告訴他家裡還不是很困難,這些年也有一點積蓄。
單小龍還是有點猶豫,畢竟他姐姐也在上大學了,開支還是比較大。這個時候,單小龍的哥哥站出來,他辭掉了自己原來的工作,去工地打工給兩個弟妹提供援助。
正因為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單小龍才能如願上了高中。上了高中之後,單小龍知道,自己肩負著全家的希望,面對身邊的誘惑,他不再羨慕,反而保持了一種坦然的態度。
在單小龍很多高中同學眼中,單小龍穿著破舊,十分節儉,很多高中同學都用的智能手機,而他的手機還是用的單貴德淘汰下來的舊手機。
很多城裡的學生基礎好、聰明,單小龍想不通的題目,他們一點就通。因此,單小龍只能更勤奮,用笨辦法學習。
在很多同學眼中,單小龍就像一個書獃子,每天就只能學習,不是一個很開朗的人。
考上清華之後,單貴德聽說大學會有很多社交活動,決定給單小龍買一套西裝,他對單小龍說:「你喜歡哪一件,就自己拿吧。」
單小龍挑選了一件最適合自己的,家庭給他提供了最堅實的後盾,從今天起,他就要開始全新的生活了。
淳樸家風,全新的未來
2018年9月,單小龍的父親、姐姐送他去清華讀書,這一天,正是回族的古爾邦節,對於他來說,人生最重要的兩個日子趕到了一起,他很開心。
單小龍說:
「我今天幾乎走了有一萬多步,這幾乎是十年的結果。從十年前的一步步走到現在,看到了這一刻。」
記者以為,這個孩子考上清華後,可能會面對更多的壓力,可能會害羞,可能會緊張。卻看到,面對鏡頭,這個少年依然笑得淳樸、充滿朝氣。
他對著鏡頭,表情很嚴肅,說:「我叫單小龍,學的是電子信息類專業。」
對於單小龍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突然來的關注沒有讓他感到尷尬,他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單小龍在工地上晒黑的皮膚還沒有白下去,他戴著黑框眼鏡,臉上全都汗,牙齒卻很白。
記者問他:「來北京適應嗎?」
他露出潔白的牙齒,憨笑:「有點熱。這邊熱,還有這邊人太多了。吃的話這邊吃得貴了點。但是好吃。」
為了省錢,他和爸爸就住在老鄉的宿舍里。在這裡借住了兩天,再去清華報到。聽說北京物價貴,他和父親從家裡帶了一些水和平常吃的餅子。
餅子和一瓶礦泉水被包在透明的塑料袋裡,單小龍展示給記者看。他說:
「這個餅放的時間比較長,我不想浪費。這個燒餅是昨天吃飯的時候留下來的,我捨不得扔掉,就一直裝在包里。」
因為體會過賺錢的不易,所以他要格外節儉。
單小龍還帶了皮鞋和西裝,大學的時候,這些社交活動很多,單小龍展示自己的衣服給記者看,因為學姐說北京的西裝很貴,單小龍在老家和爸爸一起去買的。
記者誇他的西裝很棒,問是誰選的,他摸著後腦勺、不好意思地笑了,說是自己選的。
對於大學生活,他十分期待:
「感覺這樣的服裝一般會用在社交場合,像走入社會那種,比較高大上,像開會。我覺得大學生活是自由吧。大學是自己主動去學習。」
記者問他:「你在家裡還要下地幹活是嗎?為什麼你學習成績這麼好呢?」
單爸爸在旁邊低下了頭,單小龍拿著麥,表情沒有什麼變化:
「幹活是經常乾的,這個沒有什麼影響,學習跟幹活本來就不影響。再說我幹活又不是成天干,感覺只要把每天的東西都學會,學會之後就可以去幹活了。」
記者問他:「家裡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現在覺得壓力大嗎?」
單小龍說:「壓力其實不大,我主要是自己會認清自己,他們給我什麼希望,我只要自己對得自己。」
以前的單小龍或許是木訥笨拙的,現在來到大學,單小龍反而釋放了天性。
為了和新同學好好相處,他主動和寢室的同學、家長打招呼:「你好,你們好。」
單小龍寢室,一個同學考了680分,一個同學考了701分,這讓他感到了一點壓力。
他覺得在宿舍有壓力,害怕找不到共同的話題,畢竟城裡和農村人的消費習慣是不一樣的,他們談的話題也不一樣。
不過單小龍又樂觀地說:「不過我覺得過一段時間會適應的。」不過剛剛進入大學,單小龍就遇到了苦惱的事情。
他自己的床位被別佔了,應該是那個同學搞錯了。但是後面,他看到那個和他換錯床位的同學放在桌上的書,他很好奇這個人,好奇這個人為什麼要買這些書。
這些書感覺特別難。他在想這個同學肯定特別優秀。因此,單小龍對這個素未謀面的同學有點些許好感,他決定把床位讓給他。
他看著自己新的位置,說:「這個位置也比較好,還比較亮。上鋪睡覺,下鋪學習,還有公共的學習空間,我特別喜歡這樣的學習環境。」
問他大學四年規劃,他說:「先想著把軍訓堅持下去吧,軍訓他們說特別難。然後學的書,我希望自己可以學到系裡前幾名。因為英語基礎不好,我還打算多背單詞多練口語。」
因為要趕晚上的火車回老家,單貴德在學校停留不到一個小時,就要和兒子告別了。離開前,他再三叮囑單小龍:「要好好學習,然後跟同學把關係搞好。
單姐姐也說:「跟你們老師同學的關係都要搞好。有啥問題和宿管問一下。有啥給家裡說。」
單小龍笑嘻嘻回復:「盡量搞好。」
單貴德語氣重了:「一定要表現好,別盡量。」然後單貴德又放緩語氣:「沒錢給家裡打電話,家裡給你想辦法。」
有人說,單爸爸真厲害,一個貧困戶,培養出兩個大學生,大兒子的品性也這麼好。
在大學期間,單小龍加入了中國海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人,開啟了別樣的青春。
其實,家風這個東西是很重要的。正是單爸爸的遠見與教育讓單小龍走出來,擁有這些品質,不管是什麼境遇,相信這一家人都過得不會差。
而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單小龍,抗打擊力、學習能力、心態,都是頂尖的相信他的未來也一定不會差。
讀了寒門學子單小龍考入清華的故事,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