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海歸」進入「環流時代」要讓留學生「回得來」「用得好」「留得住」

2022年08月28日21:49:20 教育 1344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文利)1872年,容閎帶領首批30名幼童赴美,由此開啟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留學潮。到2022年,中國首批官派留學生出洋已有整整150周年。百餘年來,從留學潮到「海歸」潮,中國國際人才的流動,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全球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出國留學日益平民化與低齡化,「海歸」成為當代中國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日前,全球化智庫(CCG)發布《海歸中國》一書,旨在通過描述海歸群體的歷史、動向與發展,描繪海歸群體發展的全景圖,以推動「海歸」在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海歸中國》出版發布 「百年海歸潮」研討會上,來自教育界、學術界、工商界等領域的多名專家學者等,圍繞留學發展新趨勢及「海歸」在全球化新時代的新角色展開研討。

「海歸」回國發展將呈現十大趨勢

在《海歸中國》中,作者對中國百年留學史進行了系統性總結,並從留學與「海歸」兩個視角闡述了21世紀以來中國留學潮與「海歸」潮的新變化與新動向。同時,作者也對中國留學人員回國發展的十大趨勢做出了新的判斷,包括:「海歸」迴流將呈平穩增長態勢;創業仍是未來重點;「海歸」就業進入「青銅時代」、; 本土企業、二線城市將吸引更多「海歸」;「海歸」進入「環流時代」;推動民主建設的步伐;帶領中國企業「走出去」;推動高科技新興產業發展;提升國內學術研究水平,探索教育機制創新;成為民間外交生力軍,推動中國與世界接軌。

智庫:「海歸」進入「環流時代」要讓留學生「回得來」「用得好」「留得住」 - 天天要聞

《海歸中國》封面。全球化智庫供圖

「這些年(留學)變化非常大。(我)剛出國時,中國和國外差距很大。美國高速公路那麼多,中國連一條都沒有。今天,中國的高速公路(里程數)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高速公路最多的國家,高鐵就更不用提了。」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看來,今天比過去更需要「走出去」,也更需要「請進來」,從而做到「知己知彼」、「共同發展」。要讓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歸來」,中國自身的發展和強大是重要前提。

「我在海外留學時,國內大學都想從海外引進高水平人才。」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孫玉濤指出,如今留學已從「精英時代」步入「大眾時代」,形成了「『海歸』循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一些留學生在國外高校當了教授,然後回國,回國後再出國,「不停地出去又回來,當中國越來越強大時,『海歸』循環也將成為常態。」孫玉濤認為,要引進「海歸」,除了國家大環境的改變之外,小環境的改變也很重要。「引得進」之後要「用得好」,還要「留得住」,才能建立良性的「海歸」人才體系。

從就業角度出發,外聯出國顧問集團董事長何梅鼓勵留學生們以更全球化的視野選擇職業道路,並建議積極關注全球併購市場。她引用一組數據舉例說:2021年,美國併購市場達到2.593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102%;英國同年併購交易額也達到3220億美元,是前一年的2倍。「全球併購市場的迅速擴張,為『海歸』們創造了大量機會。一是可以輸出中國品牌,擴大原有市場份額;二是可以選擇併購市場的熱門賽道,如消費、能源、金融、服務、醫療、工業製造、數字新媒體等。」何梅說道。

與世界交流,從「單向」變為「雙向」

近年來,由於中美關係出現波折,海歸的流動也遭遇種種障礙。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龍登高說:「過去,在美華人和留學生與中國大陸交流暢通無阻。但在中美對抗時代,一些高端人才對於回國發展有顧慮,特別是高科技人才。」

龍登高指出,與前些年相比,中外學術交流的氛圍近來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過去清華學子在博士階段都積極爭取赴歐美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求著我推介」,而現在「是我求著他們出國,推都推不動」。在龍登高看來,如今的信息技術誠然有了極大進步,在國內『留學』也越來越方便,「但不管怎麼樣,出國留學和線上交流當然不同,現場氛圍也不一樣。」

據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中國區總裁王夢妍觀察,當前出國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簽證發放問題。2022年上半年,中國赴美留學簽證數量下降了50%左右。她認為,儘管簽證數量下降的背後有很多因素,但它造成了「長尾效應」,未來還會繼續影響更多中國學生的留學決定。

如何化解低迷的中外學術交流氛圍,打破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摩擦雙重壓力下留學行業漸厚的寒冰?在專家看來,「雙向交流」是重要關鍵詞。

「我們希望(中外)能從宏觀環境層面加強溝通,從而進行更多的多元交流和雙向交流。」王夢妍指出,很多中外合作開辦的學校對於海外高中生有強烈的招生需求。她建議提前布局對低齡海外學生的培養,讓他們更早地進入中國、了解中國。「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華人家庭和有影響力的海外學校與中國合作,更多地支持中國的國際化教育。」

作為回國發展已有15年的「海歸」,中子星創科創始人兼CEO、聯海資產董事長張鵬也認為「海歸」能在產業發展中發揮雙向交流的作用。一方面,中國企業需要引入大量「海歸」,助力中國企業發展;另一方面,「海歸」能幫助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推動中國企業走向全球。「中國家電在歐洲和俄羅斯已經有了品牌溢價,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產業在國際市場上佔據的份額也越來越大。」張鵬說,在這個過程中,「海歸」利用自身對產業鏈的了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代「海歸」應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樑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當代「海歸」的使命也悄然改變。

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把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海歸」總結為五代人:一是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如李大釗、陳獨秀、周恩來、鄧小平等;二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奠定基礎的元勛,如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三是改革開放後將國外發展經驗和學科知識引入中國的學者,如王波明高西慶、張維迎、林毅夫等;四是在信息時代湧現出的高科技創業者,如李彥宏張朝陽等;五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強盛而回國效力的高級知識分子,如史維宋永華逯高清等。

「每一代『海歸』有每一代『海歸』的歷史使命。今後,我們的任務是在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劉科說,當「80後」、「90後」接受到海外教育後,就能成為世界與中國交流的橋樑。他鼓勵當代「海歸」用西方能聽懂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華僑大學副校長林宏宇認為,「海歸中國」這個書名可謂一語雙關:從表面上看可以理解為留學歸國人才與中國的發展,但從更深層次的含義來看,「海」可以指海外、海洋文明和西方文明,涉及更廣闊的中西文明交互與文化交流。在林宏宇看來,「海歸」能成為一群中國故事的優秀講解者和傳播者、一支獨特的民間外交生力軍,能發揮政府官方渠道無法發揮的作用。

林宏宇表示,在當今世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面臨諸多障礙,但越是如此,越需要精英人才發揮作用。150年來,中國留學生的人數不斷積累,迄今已逾千萬。這樣規模的人才流動,在人類歷史上都是獨特的現象,是持續千年不斷的中華文明與外部世界交流互動過程中產生的,對中西方的和諧共生、命運與共有著積極意義,將有助於構建開放、包容、多元、大同的世界。

責任編輯:陳小茹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公告!河東區一學校擬終止辦學! - 天天要聞

公告!河東區一學校擬終止辦學!

關於臨沂市河東區阿童木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擬終止辦學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規,臨沂市河東區阿童木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現向區
焊工證與特種作業證: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焊工證與特種作業證:是一回事嗎?

親愛的小夥伴們,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讓不少人感到困惑的話題——焊工證就是特種作業證嗎?首先,咱們得明確一點,焊工證並不完全等同於特種作業證。特種作業證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涵蓋了多種危險係數較高的作業類型。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因特種作業
線上英語課外教情緒失控嚇壞7歲女童,機構回應:已退費,涉事外教列入行業黑名單 - 天天要聞

線上英語課外教情緒失控嚇壞7歲女童,機構回應:已退費,涉事外教列入行業黑名單

近日,北京一家長發帖稱,自己為7歲女兒在英語培訓機構Tigerschool購買了線上一對一課程,但5月11日晚在上課時外教表現得極不耐煩,最後情緒失控,大喊「我不知道XXX,滾出去」,然後退出視頻課程,把女兒嚇壞了。5月15日,該家長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目前已經收到退回的課時費,但仍在考慮是否通過法律途徑繼續維權。Tigers...
光谷一小用AI給學生畫作、歌聲打分, 校長:我們並非唯技術論,AI只是輔助工具 - 天天要聞

光谷一小用AI給學生畫作、歌聲打分, 校長:我們並非唯技術論,AI只是輔助工具

5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在湖北武漢舉辦。作為湖北省基礎教育成果展的參展學校,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共同研發的AI美育智能評測系統獲得廣泛關注。 讓AI來給孩子們的畫作、演奏、歌唱點評打分,靠譜嗎?校長王萍表示,傳統的美育測評受到時間、空間和教師專業經驗的限制,往往難以全面記錄學...
「脆皮大學生」為啥愛上了體育課 - 天天要聞

「脆皮大學生」為啥愛上了體育課

高校體育課花樣翻新——新技術讓課堂更「智慧」、體育俱樂部讓選項更豐富、科學指導讓鍛煉更高效……種種創新舉措催生「爆款」,得到眾多師生的好評,更推動了高校體育教育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