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作為曾經百萬豪車標杆的「保時捷」,如今竟然跌破了40萬的大關。
可更尷尬的是,即使保時捷屈尊降貴,消費者們依然不買賬!
昔日豪車的榮耀與光環
其實這個世上本沒有「豪車」,只是因為有錢人買的多了,這才有了豪車的概念。
在很多人看來,豪車不僅僅是價格高的交通工具,它還融合了技術、品牌、文化和情感等多重元素。
可時代在變化,十年前奧迪A4L還算是有面子的好車,開出去參加活動,回頭率很高,但現在它似乎已經退出了豪車之列。
這種變化說明,人們對豪車的定義在不斷提高,豪車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就使得車企必須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很多豪車品牌特別會把握消費者的想法,它們把品牌價值和社交需求結合起來,讓豪車不僅僅是代步工具,還帶有情感價值。
曾經在網路上流行的「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這句話,極大地突顯了豪車所帶來的情緒價值,也反映出人們渴望通過豪車來體現更優質的生活狀態。
而在眾多豪車中,保時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Porsche」這個金色的車標,還有它獨特的車身線條,強大的發動機,以及它獨有的聲音,都在展示車主的成就和品味。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保時捷不只是一輛汽車,更像是社交場合的名片,代表著車主的身份和地位。
保時捷最輝煌的時期當屬2021年之前的那幾年,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高達9.5萬輛。
要知道,當時即便像奧迪Q5、寶馬X3、賓士GLC這樣的概念級豪車,全年總銷量加起來也遠不及保時捷。
在這9.5萬輛車中,卡宴和Macan等車型精準把握了市場需求,成為保時捷的盈利主力,滿足了那些既想展現身份又想兼顧日常使用的成功人士的需求。
由此可見,那時候的保時捷,簡直是炙手可熱的明星產品,甚至在國內市場還需要額外加錢,並且等半年以上才能提到現車。
不過,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周期,鼎盛之後往往伴隨著衰退,如今的豪車市場也開始呈現下滑趨勢。
豪車在中國市場的困境與挑戰
根據去年的數據統計,保時捷的銷量大跌34%,一年只賣出4.81萬輛,這與曾經的9.5萬輛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去年一整年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都很差,曾經跌到29%以下,尤其是帕梅和Taycan,幾乎無人問津。
不僅是保時捷,其他豪華車品牌也不好過,就比如阿斯頓·馬丁、瑪莎拉蒂、邁凱倫這些豪車,他們的銷量都大幅度下降,甚至還出現一個月只賣出57輛的慘淡情況。
可如果說,以上豪車是人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那麼賓士、寶馬、奧迪這些還算「親民」的豪車品牌,他們的降價打折,也在一次驗證了豪車以往的優越感,如今真的蕩然無存了。
眼下,我們經常能在汽車網站上看到「平均降價3萬元」、「降價幅度超過一半」、「優惠高達13萬」、「所有車型降價5.1萬元」等信息。
這種種情況都足以說明,豪華車市場現在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冬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豪車市場的衰落?
產品與口碑的雙重打擊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它們性能好、配置智能、環保,迅速受到消費者歡迎。
尤其是像理想L9、問界M9等新能源車,它們的性能已能媲美甚至超過傳統豪車,比如「零百加速只需要3至4秒」、冰箱彩電大沙發等等。
其次,小米等國產新能源品牌,依靠高性價比和本土化優勢,對傳統豪車市場造成了很大影響。
以前,發動機的馬力大小決定著價格的高低,可如今,20多萬的小米汽車卻能輕輕鬆鬆地達到六百多匹馬力。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小米SU7單月交付超過兩萬輛、理想汽車超過3.5萬、問界系列更是高達5.3萬,而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消費者對它們的接受度也很高。
相比之下,傳統豪華車在新能源技術上顯得有些落後,尤其是在智能車機系統方面。
小米SU7的高科技配置讓出行更便捷,但保時捷等傳統豪車的智能化表現卻顯得差強人意,許多車主反映體驗不佳,認為高價買來的是「智商稅」。
但除了外部競爭之外,傳統豪車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保時捷Macan、718等車型很久沒有更新換代。
甚至就連之前最熱門的卡宴和帕拉梅拉,都已經有六七年沒有大變化了,這種長期依賴老款車型的做法,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
正如網友所說:「有能力花50多萬買這麼小車的大哥不傻,嫂子也不憨」。這句話說明消費者對豪車品牌創新能力有所懷疑,覺得它們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
但除了缺乏創新之外,保時捷還曾出現過一些負面消息,比如之前發生的毆打貨拉拉司機事件、中國區負責人引發的爭議、還有客戶取消訂單轉而購買國產車等等,這些都損害了保時捷的品牌形象。
其實,保時捷也非常清楚自身面臨的問題,並且也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法,他們不僅嘗試推出價格在30萬元左右的新款車型,還通過降價打折、控制開支、「裁員關店」等方式節省成本。
同時,保時捷增加研發投入,請來了李楠負責研發工作,希望能儘快在智能化領域趕上競爭對手。
然而,這些努力收效甚微。雖然降價能在短時間內提升銷量,卻降低了品牌價值,並且很難再吸引到新的消費者群體。
同時,加大研發投入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帶來顯著的技術優勢,還是一個未知數。
豪車品牌的未來之路
其實,創新的遲滯、外部的競爭並不會讓保時捷一蹶不振,真正讓豪車市場面臨巨大改革的原因,還是因為消費觀念的變化。
以前,人們在乎的是面子,就算沒有能力哪怕是貸款也要得到想要的東西,可現在的年輕人買東西更理性了,他們不在乎品牌名聲響不響,而是更關心劃不划算,以及能不能帶來更好的使用感受。
而且,受到消費者觀念變化衝擊的領域不只有豪車,那些奢侈品的降價促銷,還有賣得特別火「中產三寶」,都說明大家的消費觀念變了,開始追求實在和適合自己的東西。
所以,豪華車市場未來的發展,既有困難也有機會,老牌豪華車企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採用新技術,開發更符合未來趨勢的產品。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重塑往日的輝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