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東風本田交出的成績單,多少讓人感到詫異了些。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3月,東風本田的累計銷量75,724台。相比去年同期,銷量下滑了44.44%。
東風本田
燃油車承壓、電動車轉型蓄勢待發,或成銷量下滑重要原因
顯然,2025年第一季度,東風本田的累計銷量下滑幅度超過了四成,月均銷量更是不足3萬台。
事實上,從單月銷量來看,東風本田的銷量表現,也呈現出同比下滑的態勢。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3月,東風本田單月銷量38,137台,較去年同期下滑12.1%。
事實上,2025年1月份、2月份,東風本田的單月銷量也呈現出同比下滑的趨勢。這意味著,進入2025年之後,截止到今年3月份,東風本田的單月銷量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同比負增長了。
3月產銷快報
應該說,東風本田的銷量之所以呈現出下滑的態勢,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說,燃油車市場可能承受了較大的壓力。
眾所周知,曾經本田CR-V、思域、XR-V等都是細分市場領域的當之無愧的熱銷車型,深受國人青睞。
但是,從如今的銷量表現來看,這些曾經的「王牌車型」,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已經不如此前那麼強勢了。
本田CR-V
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蓄勢待發,應該也是造成東風本田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我認為,在合資廠商中,東風本田對於電動化還是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的。
早在2023年,東風本田便推出純電車型e:NS1與獵光e:NS2,不過,遺憾的是這兩款車型並沒有取得特別出彩的銷量成績。
2025年3月份,純電SUV燁S7上市並被寄予厚望。不過,對於一款全新上市的車型而言,如果要成為銷量主力,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應該說,燃油車市場承壓以及電動車蓄勢待發,可能是東風本田當前銷量下滑的兩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東風本田
破局機遇:技術底蘊與產能潛力能否兌現?
東風本田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下滑四成有餘,且單月銷量連續三個月同比下滑,顯示其目前可能面臨一定的市場壓力。
不過,我認為,基於東風本田目前的市場表現,其依然有翻盤的機遇和實力。其一,其i-MMD混動系統在油耗表現上優於部分競品,若能加速與智能化技術融合,或能在混動過渡期穩住基盤。
其二,武漢新能源工廠規劃年產能12萬輛,若能在成本控制與產品定位上對標本土品牌,或可釋放產能潛力。
S7
其三,本田計劃2030年量產固態電池,這一技術若提前落地,可能成為差異化競爭的「殺手鐧」,對於東風本田可能發揮很大的助力。
此外,車宇世界認為,東風本田深耕車市多年,在中國車市具有很高的市場認知度,這些也是其優勢所在。
畢竟,從市場保有量以及市場銷量規模來看,如今東風本田依然是國內市場當之無愧的主流合資廠商。
當然,破局並非一句口號,而是要需多線並舉。我認為,產品無疑是核心,推出定價15萬-20萬元的主流純電車型,避免與國產競品「硬碰硬」,同時將混動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聲量;
東風本田
同時,為品牌增加新的標籤,也值得考慮,比如通過智能座艙、高階智駕等配置重塑東風本田的科技形象;
不僅如此,進一步加強本土化進程,簡化決策鏈條,深入引入中國本土供應鏈以降低成本,並針對中國市場需求快速迭代產品,應該也能夠提供不錯的助力。
東風本田
本文結語:
東風本田目前的銷量下滑處境,其實並不是一家車企面臨的問題,而是當下合資廠商普遍面臨的問題。畢竟,當燃油車與新能源交匯,合資車企的在燃油市場的優勢,已經不再是護城河;電動化轉型,則是面臨的問題。
好在,我認為,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市場洞察,東風本田目前都不斷在戰略、產品、運營層面打破慣性思維。
藉助於電動化轉型、智能化加速等,如果東風本田能夠在三年內實現從「大象轉身」到「全速奔跑」的質變,那麼東風本田依然會在車市書寫屬於它的輝煌。我認為,它有這個實力。
最後,本文數據來源於東風汽車集團股份官方產銷快報,由於統計方式的差異性,可能與其他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1621期,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註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