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針對20萬元級熱門電動轎車的「極速焦慮」系列測試,我拿到的是小米SU7 2024款 830km後驅超長續航高階智駕Pro版。該款車型指導價24.59萬元,搭載最大功率220kW的後置單電機,最大扭矩400N·m,電池容量94.3kWh。
首先還是介紹下測試條件:以95%的電量出發,室外表顯溫度6攝氏度,車上搭載兩名成年人。駕駛模式設置為標準,空調開到24°C、2擋風。除開隧道段,車速基本維持在110km/h-120km/h左右,平均時速大概在105km/h左右。
直接說測試結果:全程掉電372km,實際行駛223km,高速續航折扣率為59.99%,也就是六折的樣子。表顯電耗18.3kWh/100km。按照這個折扣率來計算,滿電狀態能在高速公路上頂著限速跑497km,基本也就是500公里。
跑完之後,我們找了一個120kW的公用快充樁進行補能測試,不管是單充還是雙充狀態下,這台小米SU7 Pro版的充電功率都是60kW,涓流功率31kW左右。實測電量從50%充到90%花費了50分鐘左右。
整體來看,除了充電速率稍慢,續航達成率還是能夠讓人滿意的。
當天的和小米SU7同場測試幾台車(小鵬P7+、極氪007、特斯拉Model 3),我也都試著開了一下,小米SU7的駕駛體驗是在我主觀感受上排在前面的。
首先,小米SU7整個底盤和動態感受,完全不像是一個之前沒造過車的跨界企業造出來的第一款汽車,反而更像是出自有著豐富造車經驗的老牌歐洲車企之手。
紮實和穩,是我開這台車最大的感受——不管是激烈駕駛還是顛簸路段,都能傳遞出一些德系質感。
並且底盤完成度很高,雖然測試的這台中配車型沒有用到空懸和CDC,但這套前雙叉臂、後五連桿獨立懸架在路面上的表現十分優秀。對於細碎震動過濾得非常到位,對於路面情況的反饋也比較直接,整體是剛中帶柔的運動感。
雖然沒有頂配的「超雄」推背感,但中配版本220kW的後置電機已經足夠滿足日常使用。打開Boost模式後,車輛會有20秒的超額扭矩輸出,推背感十分強烈。
不過在剎車剎車腳感上,我個人有點不太習慣。前半程有些偏軟,但後半程在動力回收的加持下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舒適模式下,小米SU7的方向盤比較偏輕,運動模式會更符合我的開車喜好——偏重,偏緊緻。
每次進行幾台車橫評時,都不可避免的會被問到「你最喜歡哪台車」這個問題,這次我毫不猶豫地「站」了小米SU7,除了外觀和營銷等方面的原因,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它低趴的坐姿——相比起其他純電車,電池組模塊的厚度好像並沒有影響小米SU7的坐姿,開起來很是有「貼地飛行」的感覺。
不過,如果你要問我,到底喜歡這台車哪個部分,我一時還真答不上來。即使這次我開到的只是中配Pro版車型,看似沒有非常出彩的部分,但想要找到它的明顯短板也著實不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