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理性看待,不論是更強調「普及」的比亞迪,還是更強調「突破」的華為等車企,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都在這場智能駕駛的浪潮中撥動著時代的琴弦——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國才會出現這樣充滿活力的風景。
(文/周盛明 編輯/高莘)
2025年開年,比亞迪沒有再來一次「價格鐵拳」,而是宣布發布全民智駕戰略:
從7.88萬的海鷗開始,比亞迪品牌將全系搭載高階智駕。
和以往動輒上萬元的選裝費用不同。這一次,比亞迪本品牌搭載「天神之眼」智駕的車型均為免費贈送,且智駕版和老款車型售價相同。
此前,作用百萬級年銷量的比亞迪經常被形容為「智駕技術缺乏亮點」——在比亞迪本品牌內,售價20萬級別的漢、唐均沒有搭載高階智駕。與之對比,新勢力競品如小鵬、智己、零跑等都在20萬,甚至20萬以下推出了搭載高階智駕功能的車型。
比亞迪的這一舉動頗有「一雪前恥」的意味。

7.88萬的比亞迪海鷗也將搭載「天神之眼-C」 觀察者網攝
據悉,比亞迪官方稱,將高階智駕引入全系車型,意在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推動中國汽車行業高階智駕技術的普及應用。
從數據來看,比亞迪本品牌下屬的海洋網、王朝網2024年總銷量約為400萬輛,而2024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756萬輛。
從這一點上分析,比亞迪大範圍標配高階智駕的行為,預計將大幅度推動智能駕駛技術在中國的普及。
三種方案,「天神之眼-C」全棧自研
比亞迪「天神之眼」智駕被定義為一個大的智駕體系。
根據搭載車型定位的不同以及功能上的差異,天神之眼分為三套技術方案:天神之眼A(主要應用在仰望)、天神之眼B(主要應用在騰勢及比亞迪品牌)和天神之眼C(搭載在比亞迪品牌)。

比亞迪「天神之眼」技術矩陣 觀察者網攝
其中,具有激光雷達的天神之眼A、天神之眼B不僅具備高速快速路的領航NOA功能,同時也具備城區領航功能。這兩套方案此前由比亞迪和智能駕駛公司Momenta合作開發。
由於軟硬體成本較高,這兩套方案搭載在騰勢、仰望及部分比亞迪品牌高端產品上。
而真正推動比亞迪「全民智駕」戰略順利推行的,是比亞迪全棧自研的「天神之眼-C」——從7萬元級別的海鷗,到20萬級別的漢,將來將會一視同仁搭載這套技術方案。
在感知硬體上,天神之眼-C採用了三目前視攝像頭,全車共有12顆攝像頭。值得注意的是,天神之眼-C並非「純視覺方案」,其仍舊配備了5顆毫米波雷達以及12顆毫米波雷達。這些雷達感測器將提升車輛在緊急情況下的感知能力。

「天神之眼-C」採用前視3目攝像頭 觀察者網攝
在功能層面,天神之眼-C支持高快領航功能,可以根據導航規劃的路徑,自主完成上/下匝道、車道保持、巡航駕駛、自主換道、避開/繞行部分障礙物等駕駛任務。
據悉,天神之眼-C還支持自動泊車、代客泊車以及遙控出車位等功能。在AEB主動剎停功能上,天神之眼-C支持100km/h穩定剎停。比亞迪官方稱,未來將逐步釋放120公里和140公里時速的AEB能力。

「天神之眼-C」的AEB表現 觀察者網攝
比亞迪官方表示,天神之眼-C還將在年底前OTA給車主「記憶領航」功能。在此功能下,系統可記憶上下班通勤等高頻出行路線場景,達到類似城市領航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亞迪之前,搭載高階智駕最便宜的車型是上汽通用五菱和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合作推出的緊湊級車「雲朵靈犀版」,售價12.58萬起——比非智駕版本貴1萬元。
據悉,卓馭科技推出的基礎版本解決方案(7顆攝像頭+32Tops算力)硬體成本大約在5000元左右,升級版(7顆攝像頭+100Tops算力)硬體成本大約在7000元左右。
比亞迪天神之眼-C在硬體配置上超越卓馭科技的方案。參考其成本,可以發現一向重視成本管理的比亞迪尚未有在智駕技術上收取軟硬體費用的打算,甚至成本的上漲也沒有反應到車價上。

比亞迪自研的中央計算平台 觀察者網攝
所以,本次比亞迪的「全民智駕」計劃其實仍是在依靠其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進一步鞏固其行業的優勢地位。
車企股價震蕩,「遊戲規則」將迎巨變
比亞迪宣布開啟「全民智駕」的戰略後,港股汽車板塊出現顯著分化,多家車企股價下跌。
港股市場,截止至2月11日收盤,吉利汽車、小鵬汽車、長城汽車、零跑汽車、理想汽車、廣汽集團、蔚來分別下跌10.27%、9%、7.11%、6.22%、5.59%、4.83%、2.20%。

2月11日,港股汽車股表現 同花順
比亞迪宣布將高階智駕帶入10萬元以下市場的行為讓汽車行業的「遊戲規則」迎來巨變。
一方面,比亞迪為大多數車型標配高階智駕的做法直接拉高了汽車市場的配置標準。
由於比亞迪品牌龐大的銷量規模和市場號召力,消費者會逐漸將高階智駕視為車輛必要的安全性、便利性配置。
由於大多數車企沒有比亞迪如此完善的垂直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面對「智能駕駛」這一需要高昂開發成本的技術,想要跟進自研的車企必然需要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由此帶來的成本上升可能會導致價格優勢的喪失。

比亞迪公布的研發工程師規模 觀察者網攝
倫敦諮詢公司GlobalData中國市場預測主管曾軍表示:「包括小鵬汽車在內的其他車企將面臨比亞迪搭載高階智駕的經濟型電動汽車的巨大壓力,但他們很難效仿(比亞迪)推出同樣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
此外,對於向車企提供技術的智能駕駛供應商來說,比亞迪標配智駕的行為讓他們在車企的議價空間進一步喪失。
另外一方面,比亞迪「標配高階智駕」的行為迫使部分車企重新審視過往的商業模式。
此前,跟隨特斯拉,嘗試智駕訂閱付費的商業模式一直是智駕強勢車企嘗試的方向。雖然消費者端對此接受度不高,但大部分頭部車企仍通過區分智駕硬體的「Pro」版和「Max」版來提高高配版本的售價。
如果「高階智駕標配」的風潮開啟,車企將需要重新思考產品的定價和配置邏輯。

比亞迪打出的「全民智駕」標語 觀察者網攝
隨著比亞迪交付出大量具有高階智駕功能的車型,該功能很可能成為動搖消費者心智的配置。由此,車企端必須在成本控制、技術研發、產品定價及品牌戰略等方面都必須做出相應調整,以適應新的競爭語境。
理性看待,關鍵詞是「普及」
需要注意的是,「高階智駕」在當下的語境中,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度囊括的辭彙。
在比亞迪的體系中,天神之眼-C可以被稱為「高階智駕」,天神之眼-A、B也可以被稱為「高階智駕」——儘管前者不具有激光雷達硬體,晶元算力也很難支持後者的城市領航功能。
對於比亞迪而言,「全民智駕」戰略的核心無疑是成本更具優勢、全棧自研的天神之眼-C方案。
由此不難發現,相比起華為、理想、小鵬等車企追求「向上突破技術天花板」的行為,比亞迪更強調智駕的「全民化」「普及化」。

比亞迪深圳總部 觀察者網攝
從市場端而言,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24年前10個月,國內市場NOA標配規模已突破100萬套,其中高速NOA滲透率達到7.1%,城市NOA滲透率為1.3%。
相比技術上較難攻克的城市NOA,場景較為單一、落地複雜度較低的高速快速路NOA和自動泊車功能已經能夠實現數百公里接管一次的穩定表現,2025年也被認為是高速NOA功能滲透率出現爆髮式增長的拐點。
由於人才體系的搭建、組織架構的重構、算力中心的建設和數據閉環的形成都需要時間,所以儘管比亞迪擁有著龐大的銷量和智能駕駛訓練的數據來源,但其全棧自研的天神之眼-C並不屬於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不過,對於其龐大的年產銷量而言,除了比亞迪,中國很難有第二家車企能夠如此迅猛地推動「高階智駕」的普及進程。
理性看待,不論是更強調「普及」的比亞迪,還是更強調「突破」的華為等車企,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都在這場智能駕駛的浪潮中撥動著時代的琴弦——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國才會出現這樣充滿活力的風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