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本月中旬繼多家外媒報道法國政府挑動歐委會出台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後,法國媒體爆料稱馬克龍最近又有了新的行動。法國政府宣布調整對國內電車的補貼門檻,依據使用的零部件等各項標準進行「碳足跡」評分,只有評分通過的汽車企業才會給與補貼。法媒稱這就是為了排除中國汽車和零件的政策,很多政策指標都是針對中國的。這意味著未來只有使用本土化零件的汽車品牌,才能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顧」。
消息人士提到,馬克龍政府在訪華時還提及要和中國合作,但很快「變臉」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業內人士認為有兩點原因。其一是法國準備在歐盟下一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中趕超德國佔據關鍵地位,他們不擔心中國的反制,因為法國車企在華數量有限,與2023年相比,法國2024年將在能源和氣候轉型方面多投資70億歐元。其二則是根據美國盟友的想法制定的政策,美國早就要求歐盟在未來能源產業上「脫離對華依賴」,此舉就是為了達到這點。
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法媒採訪時宣布了一項能源轉型計劃。他表示為了實現減排目標,法國將新能源汽車定位為未來的關鍵產業,並通過國家補貼等措施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度。馬克龍宣稱,接下來的四年時間裡,法國將達到生產至少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他強調法國的凈化排碳政策和綠色補貼符合歐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並再度激勵表示政府很支持綠色產業發展,也將提供關鍵的支持。
有分析則認為,馬克龍的言論能明確顯示一個問題:他們真的打算在電動汽車領域「反擊」,無關乎對手是德國或者是中國。下一步馮德萊恩如果推出反補貼調查並施加關稅的話,歐盟就會「關門」來優先保障內部發展。法國政府或準備打算利用這一機會實現反超德國和將中國汽車擠走,至少馬克龍認為他們的產量能達到這一水平。再加上政府高額的補貼,法方的「野心」已經非常明顯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馬克龍還宣布,法國將在今年年底前「重新控制」電價。他沒有說明具體計劃和措施,一些媒體猜測他或許要從新的國家進口電力,如果能找到足夠的電力能源,他們也能對德國形成競爭優勢。對此有評論稱:「歐盟繼續這樣固步自封是最好的,就像十年前他們為了防止中國光伏產品佔領歐洲實行的高補貼關稅;但這實際上養了很多『巨嬰企業』,導致現在歐盟國家的光伏產業已經落後於世界;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土裡是最差的方法,可惜歐盟對此還在沾沾自喜。」